吳秀珍
摘 要: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成功的關鍵在于如何引領學生走上一條艱苦而充滿樂趣的思維之旅。成功的課堂教學,必須啟發引導學生,使他們的思維處于一種活躍的多項狀態,通過積極的思考獲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既長知識,又長智慧的高效目的。
關鍵詞:《香菱學詩》;感受;《紅樓夢》的思想性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8-0168-8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8.131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高中文學作品閱讀的要求是:“讀小說,能體驗人物形象的特點和社會意義”;“能在鑒賞的過程中,感受優秀的人類文化結晶,吸收人類文化的養分,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文化修養和思想認識水平。”《紅樓夢》是我國最偉大的古典小說,是我國古典小說藝術的最高峰。筆者試圖通過學習《香菱學詩》,讓學生學會從人物的語言、行動等角度分析小說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學習分析鑒賞小說的人物形象;同時能夠引發學生閱讀《紅樓夢》的興趣,初步感知《紅樓夢》作為中國古典小說高峰的偉大之處。
一、激趣為首,迂回設問,走入教材,感受細膩的筆法
上課后,我并沒有直奔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而是采用了一個迂回戰術,我故弄玄虛地講了一個與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似乎毫不相干,但是卻最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觀點。
在備課時重讀《香菱學詩》之后,我明白了為什么賈寶玉在愛情的選擇上最終選擇了林黛玉,卻放棄了薛寶釵。我想同學們如果能仔細地讀讀課文也會明白這兩個問題。學生果然被我這一新奇的觀點吸引了,興味盎然地投入到了課文的閱讀當中,并且不時地互相討論、交流,不斷地有學生站起來發表自己的觀點,而且與意見不同的同學進行辯論。在交流、辯論中,我適時地作以點評、分析,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情節——香菱學詩,從寶、黛兩人對待香菱學詩的不同態度上去感受人物、認識人物。
二、順勢切入,把握重點,鑒賞人物,感受《紅樓夢》崇高的藝術性
教學設計的第一步完成之后,學生學習熱情高漲,興趣濃厚,已對小說的人物形成了感性認識,并在不知不覺中開始了對人物形象的理性分析,于是,我將教學轉入了第二階段。
全面地熟悉課文,學習依據課文中人物的言行去分析和鑒賞人物,只是學習本文的起點。下面我想請同學們從作者刻畫人物方法和人物形象鑒賞方面,談談對課文的主人公香菱的認識和看法。
有了第一階段的學習做鋪墊,第二階段的學習討論進行得非常順利,但最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原本預設的課堂教學難點(感受《紅樓夢》的思想性)卻沒想到在學生分析鑒賞人物的過程中,變成了生成性資源,平時就愛思考的筱筠在分析細節描寫時說道:小說中還有一個細節描寫,探春勸她“菱姑娘,你閑閑罷”,她竟然說“‘閑字是十五刪的,你錯了韻了。”這個細節使得她學詩的癡迷程度顯得生動而有趣。可是我不明白,曹雪芹花這么大的力氣,寫香菱究竟有什么目的?
三、逐層激趣、走出教材、突破難點,感受《紅樓夢》偉大的思想性
原本我想提出來要學生思考探討的難點問題,沒想到由學生自己提了出來。于是,我將教學轉向難點——感受《紅樓夢》偉大的思想性。
課文用生動的語言、神態、動作乃至細節刻畫了精華靈秀,悟性極強的香菱 “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地學詩,已經到了“呆”“瘋”“魔”的程度,作者究竟要表現什么呢? 這是一個難度很大的問題。如果對《紅樓夢》沒有一個相對完整的認識,對有關香菱的章節不熟悉的話,這個問題很難解決。于是,我先讓學生自由討論,看到他們盡管苦苦思索、熱烈討論,但是還是百思不得其解,已經進入了憤悱狀態,下課時間也到了,我把教學引向了第三階段——課外閱讀與課文相關的情節,領
《紅樓夢》偉大的思想性。
如果只是有高超的藝術表現力,生動傳神的描寫,曹雪芹只能是一個優秀的小說家,還不足以享譽世界,稱之為“偉大”。上面的問題,同學們如果不了解香菱的身世,是沒法解決的,所以,我想請同學們在周六和周日(我有意識地把這篇課文選在周五上。)閱讀《紅樓夢》中有關著香菱身世的章節,從《紅樓夢》的思想性方面來思考這個問題。下周一我們再來討論好嗎?
在雙休日同學們讀了《紅樓夢》中有關香菱的身世章節后,我們繼續著教學難點的討論,但很多學生在交流討論中大多使用“可能”這個詞語。在此,我抓住可能適時點拔:
幾個同學都用了“可能”這個詞語,說明自己對答案是沒有信心的。我想大家要明確一個常識:小說的情節是為刻畫人物形象服務的,人物形象是為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主題服務的。同學們能不能從這角度去思考作者安排“香菱學詩”這個情節的目的?
在學生聯系香菱的身世、遭遇、香菱的詩進行了剖析之后,有學生明確地說:我記得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把人類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你看。”香菱的命運是一個悲劇,但是課文中作者卻把她塑造的才情非凡,抬高了她的身價,這種才情與命運的反差,正好反映出封建社會是毀滅人性的。
還有學生說:從《紅樓夢》全書來看,這么好的一個女子卻只能給粗俗不堪、蠻不講理的呆霸王薛蟠做侍妾,經常遭受他和金桂的凌辱和毒打,這說明封建制度不僅是男女不平等,而且摧殘美好的事物,摧殘人的精神追求。
在學生熱烈的討論中,我知道學生的學習效果已超出了我的預設目標,教學只需要用三言兩語便可把教學引向深化:有人說“《紅樓夢》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贊歌”, 在《紅樓夢》描寫的人物形象中,女性形象無疑是最重要的。曹雪芹以其精細的雕塑力,創造出許多個性鮮明、優美動人的女性形象——裊娜風流的林黛玉、有著炭火一般熱情而被生生撲滅了的晴雯、不惜用生命來證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等等,這些形象都充滿了作者強烈的同情和贊美。與封建社會蔑視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頌了女子的多才多藝,贊揚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爭精神。推崇女子,鄙棄男子,這就把幾千年來“男尊女卑” 的地位顛倒過來。這樣的思想認識對封建統治階級宣揚的“男尊女卑”“夫為妻綱”的倫理綱常是一個猛烈的沖擊,充分體現出曹雪芹反對封建禮教的超人勇氣和遠見卓識。要知道曹雪芹是生活在二百五十多年前的封建社會里,我們先不論《紅樓夢》宏大的規模、高超的藝術技巧,單這樣超前的思想認識,就足以享譽世界、稱之為“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