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
【摘 要】基于信息技術能改革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注入全新活力,提出了中職服裝工藝教學要引入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并總結了“五起來”做法:讓抽象理論形象起來、讓靜態知識動起來、讓教學內容豐富起來、讓技能訓練虛擬起來、讓教學與在線并進起來,教學效果好。
【關鍵詞】信息技術 中職 服裝工藝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3B-0059-02
信息技術作為一項現代化的科技,已經走進現實生活的各個領域,改變著人們的學習、工作與生活。中職教育教學積極順應時代的發展,服裝工藝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積極利用信息技術的多種功能,發揮其對服裝工藝教學的指導作用,為傳統課堂添加新的元素,注入全新活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創造超出想象的教學效果。
一、信息技術對中職服裝工藝教學的意義
(一)改革創新教學模式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中職服裝工藝教學依然局限于傳統的模式和方法,整個課堂以教師為核心,依靠傳統教具,例如:黑板、粉筆、課本等,在行為主義教學理念支持下,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指導。整體來看傳統教學課堂氣氛較為沉悶,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專業知識學習與操作,難免會身心俱疲,產生厭倦與抵觸情緒。將信息技術引入教學課堂,發揮信息多媒體技術的圖像、聲音與視頻等多種功能,以此聚集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帶來全新的感受,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創新教學模式,同時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靈感,從而有利于自身服裝創造性設計。
(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的中職服裝工藝教學課堂,通常是教師參照教學課本中的示例或圖示,利用直尺、粉筆現場將服裝結構模型圖示一步一步地畫在黑板上,學生也跟著教師的步驟來利用執筆進行操作,然而,單位課堂的時間相對有限,這種現場操作的方式勢必會占據更多的課堂教學時間,削減了指導、設計與剪裁等關鍵課程環節,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教師手繪服裝結構模型的方式對于教師的繪圖能力要求較高,其中需要紛繁復雜的線條、數據、箭頭等的標注,而且平面繪圖常常缺乏立體感,個別細微部位也可能被隱藏,學生無法精準、真實地俯瞰服裝結構全貌。相反,圖形繪制軟件能為學生呈現更為清晰、系統、細致的服裝結構圖,讓學生從各個角度去觀察與分析,幫助學生更為深層地理解服裝結構,從而輔助其高效學習。
同時,信息技術的介入也為服裝工藝專業的學生提供了更加自由、放松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借助圖形軟件,服裝結構繪制軟件等自行學習,學生的學習區域脫離了課堂,能夠有更為廣闊、自由的學習空間和時間,這無疑從側面支持并促進了學生的學習。
二、信息技術輔助下的中職服裝工藝教學實踐
(一)讓抽象理論形象起來
服裝工藝專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常會出現一些較為抽象的概念,例如:服裝面料的特點、性能等,如果只依靠教師憑空描述,沒有真實、形象的實物對應呈現與演示,學生無法收到理想的理解效果,學生依然不能深入地掌握服裝材料理論,也會因為枯燥、沉悶的課堂氣氛而產生厭學心理。對于此問題,教師既要在平時生活中搜集實物,也就是服裝材料課程所學習的服裝面料,又要借助織物設計軟件,把服裝材料呈現出來,同時借助多媒體技術來為學生展現服裝結構圖,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往往可以更為形象、細致、清楚地明確各類服裝材料的質地、特征,對應的設計性能等。依托于同樣的織物設計軟件,學生可以在課下根據教師的課堂指導來自行體會不同服裝材料的開發過程。在織物設計軟件的支持下,原本枯燥、單調的服裝材料性能理論就會被簡單、形象地理解。
(二)讓靜態知識動起來
中職服裝工藝科目教學的一大特點就是需要動態呈現過程,特別是服裝結構圖的繪制環節,學生只有掌握了動態制圖的過程,才能更加深入、全面地領悟制圖要領和相關技巧。然而,傳統的服裝結構圖教學通常為靜態教學,教師簡單地依靠靜態的黑板、粉筆、曲尺等來向學生演示靜態制圖過程,學生無法連續、動態地看到結構圖的繪制過程,而且手繪圖的精準度相對欠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法被有效調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妨引入AutoCAD技術,利用CAD自動化的制圖功能,來為學生動態演示服裝結構圖繪制過程,這樣就將傳統的靜態黑板繪圖變成了動態PPT演示文稿,同時,也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慢動作重播功能,來為學生反復呈現一些難點環節,為學生提供細節學習的機會,學生能夠根據PPT與多媒體的慢動作演示等來自行學習服裝制圖過程。
例如:男西裝排料教學過程中,借助AutoCAD軟件,能夠為學生動態呈現男西裝的排料方法,學生能夠更為輕松地學會排料技巧,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讓教學內容豐富起來
信息技術輔助下的中職服裝工藝教學課堂通常能收到很多意外的教學效果,這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教師能夠靈活、機智地運用信息技術,積極融入全新的教學內容,開創全新的教學模式,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聚焦學生目光。
中職學生正值青春少年,對時尚流行元素有著天生的敏感度,喜歡時下流行的時裝、飾品等。借助信息技術,教師不妨迎合學生的這一喜好和需求,為學生創設一個理想的學習情境。抓住一些與時裝相關的節日活動等視頻或圖片資料,例如:春夏巴黎時裝周,利用多媒體大屏幕為學生展示時裝周中的時裝秀,讓學生目睹各種時尚流行服飾,以及服裝設計師匠心獨運的服裝設計,圍繞某一幅圖片或某一款服裝組織學生討論該服裝的設計風格、設想其結構圖等;同時,引導學生觀賞各類服裝相對應的裝飾與搭配等,以此來培養服裝工藝專業學生的鑒賞力、服裝設計創新能力等。學生面對各種活靈活現的時尚元素也自然會欣喜若狂,對服裝工藝設計有著全新的理解,思維得到開拓、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將得到積極的培養。
(四)讓技能訓練虛擬起來
服裝工藝教學不僅需要圖紙上的設計,也需要實戰訓練,也就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裁剪能力,其中服裝剪裁環節需要機器的輔助,這其中必須先培養學生的機器操作技能。傳統的縫紉機操作通常是教師實際操作,學生旁邊觀察,學生由于所處位置不同,對應的觀看效果也各不相同,學生無法有效掌握縫紉機的使用過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不妨引入Flash動畫軟件技術,為學生制作一系列服裝制作過程的模擬動畫,讓學生借助Flash動畫來從各個角度呈現縫紉機的操作技巧與使用方法,這樣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細致地掌握相關技巧,從而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空間,讓學生更加輕松地掌握相關技能。
(五)讓教學與在線并進起來
中職學生由于興趣、愛好、接受能力等的不同,在實際的服裝工藝學習中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教師必須清楚地意識到學生間的差異,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開創多種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指導方式。例如:實行課上教學與在線指導齊頭并進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借助網絡信息平臺,與學生建立互動關系,為學生提供解疑空間,學生也可以通過留言等方式提問,同時,開創在線遠程教育,使學生享受到更為全面、服務到位的教學指導。
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交流平臺,例如:QQ群、公共郵箱等來為學生分享課堂教學資料以及其他相關的學習資料,學生憑借這些教學資料能夠自行學習、自行探索,這無疑為學生提供了更為自由的學習時間和空間。
此外,教師還要善于轉換師生角色,為了強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圍繞某一服裝工藝教學課程項目,要求學生自行準備一堂公開課,學生通過PPT的形式來呈現自己的服裝設計理念,服裝結構策劃方案等,以此來豐富并創新教學模式,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明確,學習自信心得到培養,學習興趣也會不斷提高。教師還要善于開創各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更為豐富的學習模式,以此來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當前時代是信息時代,信息技術支持著教育教學的發展,中職教育教學積極順應時代的發展,服裝工藝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積極利用信息技術的多種功能,發揮其對服裝工藝教學的指導作用,為傳統課堂添加新的元素,注入全新活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創造超出想象的教學效果,教師要不斷地利用信息技術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打造出全新的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凌紅蓮,高雪源.數字化時代的服裝專業教學創新[J].紡織服裝教育, 2014(8)
[2]沈書生.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項目設計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8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