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碧勇,沈凌煒,王琪(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檢驗科,浙江杭州310009)
?
綠色通道對提高急診樣本周轉效率的影響
嚴碧勇,沈凌煒,王琪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檢驗科,浙江杭州310009)
摘要:目的調查綠色通道對縮短急診樣本周轉時間(Turn-Around Time,TAT)的作用,分析影響TAT的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所有急診樣本TAT,比較分析綠色通道樣本和其他來源樣本的實驗室內TAT及TAT不合格率。結果綠色通道樣本所有項目(血氣、血常規、生化、血凝和免疫)的總TAT不合格率為2.21%,小于門診急診2.96%和住院急診18.8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但綠色通道樣本免疫項目的TAT不合格率為9.18%,高于門診急診6.83%,兩者的TAT均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綠色通道總體上可縮短急診樣本TAT,降低TAT不合格率,尤其在樣本高峰期的作用更明顯,但對于提高免疫項目周轉效率的效果并不理想,須要優化流程予以改進。
關鍵詞:綠色通道;急診檢驗;周轉時間
樣本周轉時間(Turn-Around Time,TAT),指從醫生申請檢驗項目到取回檢驗報告的時間,是考核和監督報告及時性的首選指標[1,2]。急診綠色通道指院內為急危重病患者開通的快速高效服務系統,是急診室救治急危重病患者最有效的體制[3]。研究顯示對顱腦外傷和心肌梗死等急危重患者開展綠色通道,可縮短診斷與救治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4,5]。急診檢驗作為急診科重要的輔助部門,對綠色通道樣本應優先檢驗,最大限度縮短綠色通道樣本的周轉時間,為患者接受診斷與治療贏得寶貴時間。但是,關于綠色通道對檢驗效率影響的具體研究,還未見相關文獻報道。本研究通過對綠色通道、門診急診及住院急診三種不同來源急診樣本的實驗室內TAT統計分析,評價綠色通道對提高檢驗效率的作用,并尋找影響綠色通道TAT的因素。
1.1研究對象通過實驗室信息系統(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數據庫,收集我院急診檢驗室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所有急診樣本的TAT數據資料。其中綠色通道樣本資料3 755例,門診急診樣本資料110 583例,住院急診樣本資料249 333例。
1.2儀器設備雷度ABL800血氣分析儀,貝克曼庫爾特LH750血常規分析儀,強生Vitros5600生化分析儀,Stago STA-R血凝分析儀,羅氏Cobas e601免疫分析儀。
1.3研究方法美國病理家學會Q-probe程序中,廣義的樣本TAT定義是指從檢驗醫囑申請到取得檢驗報告的時間[6],包括三個時間段:分析前TAT、分析中TAT和分析后TAT[7]。而本文研究的TAT是分析中TAT,即指從樣本接收到樣本審核的時間,也叫實驗室內TAT。我院急診項目實驗室內TAT上限值分別為血氣30min,血常規30min,生化1h,血凝1h和免疫1h,超過規定上限值的樣本記錄為TAT不合格。
統計不同來源樣本檢驗項目類型分布及構成比;以樣本接收時間為基準,統計不同來源樣本日平均量24h分布情況;統計分析不同來源樣本TAT不合格率[TAT不合格率=(TAT不合格例數/總例數)×100%]及TAT平均值,并分析不同來源樣本TAT不合格的原因。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不同來源樣本項目類型及時間分布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急診樣本共363 671例,其中綠色通道樣本3 755例(1.03%),門診急診樣本110 583例(30.41%),住院急診樣本249 333例(68.56%)。從表1可見,綠色通道、門診急診及住院急診樣本的檢驗項目類型分布不同,綠色通道樣本最多的項目為血氣分析,而門診急診與住院急診樣本最多的項目為血常規,其次為生化、免疫及血凝,而血氣分析是最少的。
如圖1所示,以樣本接收時間為基準,按不同來源,對樣本日平均量24h分布進行統計。在上午4:00-7:00,有大量住院急診樣本集中送檢,呈現明顯高峰;而綠色通道樣本數明顯小于門診急診與住院急診,無明顯高峰期。
2.2不同來源樣本TAT比較由表2可見,綠色通道樣本總TAT不合格率為2.21%,小于門診急診2.96%和住院急診18.81%,經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綠色通道樣本所有檢驗項目的TAT不合格率及TAT均值均小于住院急診樣本,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綠色通道樣本血氣、血常規、生化和血凝項目的TAT不合格率及TAT均值均小于門診急診樣本,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綠色通道樣本免疫項目不合格率為9.18%,高于門診急診6.83%,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綠色通道樣本免疫項目TAT均值與門診急診樣本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開展綠色通道,總體上能縮短TAT,降低TAT不合格率,但對免疫項目的效果并不顯著。
2.3 TAT不合格原因分布如表3所示,造成門診急診和住院急診樣本TAT不合格最主要的原因為樣本送檢量過大,分別占39.2%和91.5%,而綠色通道樣本TAT不合格原因中,此原因僅占4.8%,明顯少于門診急診和住院急診樣本。可見,對綠色通道樣本實行優先檢測,可有效緩解超負荷工作的影響,使TAT不合格率在樣本量過大時,并未顯著增加。
在造成綠色通道樣本TAT不合格的原因中,檢驗項目歸類錯誤占25.3%,而門診急診和住院急診均為0。這主要是由于,綠色通道樣本由醫生開立口頭醫囑直接申請,LIS系統并未記錄相關檢驗信息,須在樣本接收時人工錄入LIS系統,這樣容易造成檢驗項目類型歸類錯誤,導致樣本按錯誤流程運轉,進而導致TAT延誤。而門診急診和住院急診樣本在接收時,檢驗項目由計算機自動歸類,錯誤率為0。

表1 不同來源樣本檢驗項目類型分布及構成比[n(%)]

圖1 不同來源樣本日平均量24h分布圖

表2 不同來源樣本各檢驗項目TAT不合格率、TAT平均數及TAT中位數比較

表3 TAT不合格原因分布及構成比[n(%)]
在臨床醫療中,對急診檢驗結果有兩個要求:一是力求結果準確,二是力求檢測結果回報時間短[8]。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ISO)15189已經建立了對檢測結果時效性要求,美國病理家學會(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將TAT作為衡量檢測結果時效性的數值指標[9]。國際臨床化學聯合會“實驗室錯誤與患者安全”工作組對TAT監測同樣提出了質量要求[10],作為ISO 15189及CAP認證實驗室,須要通過建立精細化的實驗室信息化系統,實現對檢驗流程全程監控,以期不斷提高檢測結果時效性[11]。急診綠色通道是救治危重急救患者最有效的體制,我院根據自身特點,以患者“先救治、后繳費”為原則,建立了規范的綠色通道制度。本研究發現,開展綠色通道,能夠縮短大部分檢驗項目TAT,降低TAT不合格率,總體上提高了樣本周轉效率,但對免疫項目的效果并不理想。
從本研究可見,綠色通道與門診急診和住院急診相比,具有樣本量所占比例小、樣本送檢較分散的特點。張麗娜等人發現,在早上7:00-9:00有大量住院急診樣本集中送檢,而大于70%的住院急診樣本是在病人體征平復時申請的,并非真正的急診樣本[12]。周睿等人研究同樣顯示,造成住院樣本TAT延遲的主要原因是清晨病房送檢的樣本量大且集中[13]。這樣的“非常態”急診樣本的出現,占用了急診資源,使“真急診”樣本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塞[14]。本研究中,在上午4:00-7:00,同樣出現住院急診樣本扎堆送檢現象,這使得急診樣本TAT延長,TAT不合格率增高。本研究顯示,大量樣本集中送檢是造成住院急診樣本TAT延誤的最主要原因,而對綠色通道樣本實行優先檢驗,有效緩解了超負荷工作的影響,使得在高峰時段,TAT增加并不顯著。可見在樣本送檢高峰期,給綠色通道樣本讓行,優先于其他來源樣本檢驗,顯得尤為重要。
本研究發現綠色通道樣本免疫項目TAT不合格率為9.18%,高于門診急診樣本6.83%,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開展綠色通道的目的是為了降低樣本TAT不合格率,此結果卻與預期相反。這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⑴綠色通道樣本接收時,檢驗人員須要在LIS系統中手工錄入患者信息和檢驗目的,并按檢驗目的對樣本進行項目分類,而本實驗室免疫項目和生化項目均采用肝素鋰綠頭抗凝管,容易在手工錄入時產生混淆,將免疫項目錯誤歸類于生化項目,使免疫項目樣本按生化項目流程錯誤運轉,導致TAT延誤,本研究中,免疫項目錯誤歸類發生率為14.56%,錯誤歸類樣本中TAT不合格發生率為22.82%,而門診急診和住院急診樣本由計算機自動歸類編號,錯誤歸類發生率為0;⑵綠色通道樣本均來自急危重患者,超過線性范圍須稀釋復查的樣本數比例較門診急診高,勢必會延長綠色通道樣本TAT,使不合格率增高。
通過研究可見,開展綠色通道是加快急危重患者樣本周轉非常有效的途徑,但也存在諸多影響TAT的因素,須要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總結,優化流程,才能不斷縮短TAT,達到讓患者和臨床醫生滿意的目的。作者認為可從以下幾點改進:⑴強調綠色通道樣本優先檢驗重要性,加強檢驗人員業務能力培訓;⑵加強與臨床醫生溝通,增強其對急診樣本重要性的認識,減少“非常態”樣本送檢,以保持綠色通道暢通;⑶適當增加高峰時段工作人員,緩減高峰時段工作壓力;⑷實驗室應積極完善LIS系統,運用預制條碼系統將樣本進行自動分類[15],減少綠色通道樣本人為錄入錯誤的發生;⑸綠色通道樣本標記應易于識別,在LIS檢驗窗口中對綠色通道樣本予以高亮顯示,以引起檢驗人員足夠重視,同時通過顯示屏對即將超時和已超時的綠色通道樣本給予提示,督促檢驗人員有針對性的加快樣本檢測。
參考文獻
[1]Steven JS,Peter JH. Physician satisfaction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laboratory test turnaround time [J]. Arch Pathol Lab Med,2001,125(7):863-871.
[2]Groothuis S,Goldschmidt HM,Drupsteen EJ,et al. Turn -around time for chemical and endocrinology analyzers studied using simulation[J]. Clin Chem Lab Med,2002,40(2):174-181.
[3]楊興易,林兆奮,趙良,等.關于加強二、三級醫院急診綠色通道建設的指導意見[J].中國急救醫學,2003,23(5):333-333.
[4]莊君燦,黃奇花,呂偉垣,等.急診綠色通道對顱腦外傷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3):433-436.
[5]柴湘平,賀志飚,彭再梅.急診綠色通道在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價值[J].中國急救醫學,2004,24(8):564-565.
[6]Valenstein P,Walsh M,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Five -year follow-up of routine outpatient test turnaround time:a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Q -Probes study [J]. Arch Pathol Lab Med,2003,127(11):1421-1423.
[7]Chauhan KP,Trivedi AP,Patel D,et al. Monitoring and Root Cause Analysis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Turn Around Time at an Academic Hospital[J]. Indian J Clin Biochem,2014,29(4):505-509.
[8]張莉,程利,朱芳,等.對兩種急診生化檢驗結果回報時間的調查
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0,28(1):39-40.
[9]Fei Y,Zeng R,Wang W,et al. National survey on intra-laboratory turnaround time for some most common routine and stat laboratory analyses in 479 laboratories in China [J]. Biochem Med,2015,25 (2):213-221.
[10]Plebani M,Astion ML,Barth JH,et al. Harmonization of quality indicators in laboratory medicine. A preliminary consensus[J]. Clin Chem Lab Med,2014,52(7):951-958.
[11]權文強,田佳樂,戴燕,等.信息化管理實現檢驗標本周轉時間的實時監控[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4,37(6):475-476.
[12]張麗娜,谷峰,董振南,等.急診生化檢測樣本周轉時間分析與改進[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4,21(6):39-41.
[13]周睿,李勇,王清濤.以六西格瑪方法提升臨床實驗室檢驗效率[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3,36(5):457-460.
[14]王前明,宋秀宇.急診干式生化報告時間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5):550-553.
[15]胡前平.利用信息化手段監控和優化檢驗結果回報時間[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5):462-463.
·檢驗與臨床·
·實驗室管理·
(收稿日期2015-12-24;修回日期2016-02-02)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6.02.021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29(2016)02-01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