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城,梁坤鈴,曾金紅
(1、東莞市石排醫院檢驗科,廣東東莞523330;2、東莞市石碣醫院檢驗科,廣東東莞523290)
?
顱腦術后合并肺部感染菌群分布和藥敏分析
林城1,梁坤鈴2,曾金紅1
(1、東莞市石排醫院檢驗科,廣東東莞523330;2、東莞市石碣醫院檢驗科,廣東東莞523290)
摘要:目的分析顱腦術后合并肺部感染菌群分布和耐藥性,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方法對2013年11月至2015 年11月,我院ICU顱腦手術后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進行痰培養和藥敏分析。結果分離出248株病原菌,前六位是銅綠假單胞菌92株(37.09%)、陰溝腸桿菌26株(10.48%)、嗜麥芽窄食單胞菌25株(10.08%)、肺炎克雷伯菌22株(8.87%)、鮑曼不動桿菌21株(8.47%)和大腸埃希菌18株(7.26%);銅綠假單胞菌對碳青霉烯類有耐藥情況出現;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在非發酵菌中耐藥率最高;鮑曼不動桿菌、陰溝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腸埃希菌對碳青霉烯類均無出現耐藥株,但陰溝腸桿菌對青霉素類、頭孢類和環丙沙星的耐藥率都高達80%以上,大腸埃希菌對青霉素類(復方制劑除外)、頭孢類和復方新諾明耐藥率達77%以上。結論顱腦手術后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銅綠假單胞菌為主,各類細菌對抗菌藥物耐藥情況有差異,臨床應根據藥敏報告進行治療。
關鍵詞:顱腦術后;肺部感染;藥敏分析
由于顱腦手術后抗生素經驗性用藥、侵入性醫療操作和醫療環境污染等因素,導致ICU肺部感染細菌耐藥情況越來越嚴重,給臨床治療帶來很大困難[1],因此本文對2年來我院ICU顱腦手術后肺部感染痰培養分離的病原菌和藥敏試驗結果進行總結分析,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住院顱腦手術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分離出細菌248株,男性147例,女性101例,年齡18~95歲,平均(56.47±23.24)歲,診斷標準按《內科學》第7版關于獲得性肺炎和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標準。
1.2方法248株從痰標本分離的細菌,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3版[2]進行。細菌鑒定及藥敏試驗使用梅里埃ATP細菌測定系統診斷試劑板。
1.3質控菌株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糞腸球菌ATCC29212。
2.1菌種構成分離出248株病原菌,前六位是銅綠假單胞菌92株(37.09%)、陰溝腸桿菌26株(10.48%)、嗜麥芽窄食單胞菌25株(10.08%)、肺炎克雷伯菌22株(8.87%)、鮑曼不動桿菌21株(8.47%)和大腸埃希菌18株(7.26%),見表1。
2.2藥敏結果銅綠假單胞菌對碳青霉烯類有耐藥情況出現;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在非發酵菌中耐藥率最高;鮑曼不動桿菌、陰溝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碳青霉烯類均無出現耐藥株,但陰溝腸桿菌對青霉素類、頭孢類和環丙沙星的耐藥率都高達80%以上,大腸埃希菌對青霉素類(復方抑制劑除外)、頭孢類和復方新諾明耐藥率達77%以上,見表2、表3。

表1 248株細菌分布和構成比(%)
顱腦手術后肺部容易發生院內感染,對其康復極為不利,據相關報道[3],南歐一些國家ICU肺部感染致死率高達30%,顱腦手術后合并肺部感染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本結果和胡錫仙報道[4]一致,銅綠假單胞菌占顱腦手術后合并肺部感染首位,與顱腦手術后患者氣管切開、保留尿管、患者免疫力低下和病房空氣消毒不徹底等因素有關;分離出的病原菌其次分別為陰溝腸桿菌(10.48%)、嗜麥芽窄食單胞菌(10.08%)、肺炎克雷伯菌(8.87%)和鮑曼不動桿菌(8.47%),與報道[5]略有不同,這與不同級別和地區的醫院收治患者情況差異有關,我們應建立本地區的細菌監測網,為臨床提供可靠的治療依據。

表2 主要非發酵菌的耐藥率(%)

表3 主要腸桿菌的耐藥率(%)
本試驗中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有耐藥情況出現,可能既往這類藥物是銅綠假單胞菌重癥感染患者的首選藥物,長時間的使用增加了耐藥率的發生[6]。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對很多抗菌藥物天然耐藥,其機制復雜與產生β-內酰胺酶等滅活酶、外膜通透性改變、靶位變異、生物膜及質粒等介導的耐藥基因等有關[7]。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率都在50%以下,與董方[8]等報道不一致,這可能跟患者所在地區和醫生用藥習慣等因素有關,但在抗菌藥物廣泛使用所產生的選擇性壓力作用下,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病例逐年增多,其耐藥性也日趨嚴重[9],故應引起我們重視;本文中陰溝腸桿菌對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及其復方制劑、頭孢他啶、頭孢吡肟和環丙沙星耐藥率超過80%,根據國家衛計委規定對耐藥率超過75%的抗菌藥物應停止使用。肺炎克雷伯菌對碳青霉烯類的耐藥率為零,說明該類藥物對其保有較高的抗菌活性,在其他抗菌藥物治療無效時,仍可作為首選藥物。大腸埃希菌對青霉素類(復方抑制劑除外)、頭孢類(頭孢西丁除外)和復方新諾明耐藥率達77%以上,有的藥物甚至超過90%,可能與產ESBLs有關[10,11],臨床應立即停用這些藥物。
綜上所述,ICU顱腦手術后肺部感染細菌性耐藥情況形勢嚴峻,在臨床工作中應制定合理的抗菌藥物管理和培訓制度,做到根據藥敏結果進行用藥,避免過度經驗性用藥;同時臨床診療中,要注意無菌操作,醫護人員需做好手衛生,以減少患者發生院內感染。
參考文獻
[1]張勝榮,朱縉偉. ICU住院腦出血并發院內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構成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11):32-33.
[2]朱建國,蔡劍平.臨床微生物檢驗[M]//王羽.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745.
[3]王曉娟,易有峰,陳有元.重癥監護室肺部真菌感染病原菌的分離鑒定與耐藥性分析[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0,3 (4):21-23.
[4]胡錫仙,張特. ICU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藥敏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0):2472-2474.
[5]張愛榮,吳小平.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培養結果分析與對策[J].中國綜合臨床,2010,26(5):467-469.
[6]張秀明,張熾倫,孫各琴,等.革蘭陰性桿菌對亞胺培南耐藥率的變遷[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4):766-768.
[7]方小龍.嗜麥芽窄食單胞菌的耐藥機制研究[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07,28(1):49-51.
[8]董芳,黃明朝,施騰飛,等.本院重癥監護病房非發酵菌耐藥性分析及治療對策[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23):64-66.
[9]陳佰義,何禮賢,胡必杰,等.中國鮑曼不動桿菌感染診治與防控專家共識[J].中國醫藥科學,2012,2(8):3-8.
[10]姚明媚.產ESBLs大腸埃希菌醫院感染調查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5,33(1):94-96.
[11]黃海燕.產ESBLs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藥性分心[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5,33(5):648-650.
·檢驗與臨床·
·檢驗與臨床·
(收稿日期2015-12-28;修回日期2016-01-20)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6.02.024
中圖分類號:R446.5,Q939.92,R6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29(2016)02-01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