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基于跨省聯盟的職校會計專業課程資源庫建設與應用研究》課題是順德區陳村職校、陳登職校、北滘職校聯合申報并立項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重點課題。“3+1+N”即以順德區三校聯盟為核心,與一個軟件公司合作,聯同省內外的多所學校共同開發職校會計專業課程資源庫。文章介紹了資源庫建設的做法與成效,并提出了研究中的困難和不足。
關鍵詞:“3+1+N”模式;職校;會計專業;課程資源庫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6)04-0049-04
作者簡介:廉捷(1966-),女,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陳登職業技術學校副校長,高級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研究。(廣東 順德/528315)
2012年11月,根據順德區教育局《順德區普通高中、職校聯盟式交流實施方案》,北滘職校、陳村職校和陳登職校結成了聯盟學校。為有效促進三校的發展,真正做到互相協作,互助共建,經三校協商,由陳登職校作為牽頭學校,筆者作為課題主持人,以三校共有的會計專業資源庫建設為研究內容,三校會計專業部分骨干教師為課題組主要成員,于2013年6月聯合申報并獲批了中央電教館重點課題——《基于跨省聯盟的中職會計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與應用研究》。
課題立項后,先后與南京司書軟件有限公司及北京市商務科技學校、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等公司和職業院校進行合作,基本形成了“3+1+N”合作開發模式,以順德區三校聯盟為核心,與軟件公司合作,聯同省內外的多所學校共同開發職校會計專業課程資源庫,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一、建設過程
(一)召開課題開題報告會,明確和細化研究目標
2013年12月2日,在陳登職業技術學校舉行了開題報告會。專家組對課題主要提出了四條建議,一是要重視課題研究的資料收集,加強分工合作,確保課題的順利實施;二是繼續細化研究方案,明確每個階段的具體目標;三是在資源庫建設的過程中,同時要兼顧平臺的兼容性和交互性,突出中職學生的技能培養,特別要注重學生的感受,做到易用、好用、樂用;四是加強資源庫的開發研究,爭取取得全國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根據專家的建議,課題組將課題的研究目標進行了進一步的明確和細化,注重研究的創新性、適用性、可推廣性。
(二)成立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工
成立了領導組和執行組兩個小組,明確了各組的成員和具體分工,保障課題的順利進行。
課題組分別成立了以主持人為組長的領導組,由指導專家組成的工作指導組,由教研室負責人的和專業部部長、精品課程負責人為組長的執行組,明確職責,細化分工,保障資源庫建設的順利進行。
(三)多途徑開展師資培訓,提升課題組成員信息化建設和教學能力
1.外出業務學習
聯盟學校共同組織教師到省外名校學習研修。如共同組織到華東師范大學、清華大學等著名高校進行業務學習,參加廣東省中高職銜接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編制專題培訓等。
2.聯盟內教師交流
順德區內三所學校互派專業教師交流。如陳村職校會計專業教師徐新偉到陳登職校交流任教,陳登職校會計專業教師廖智文到北滘職校交流任教;三校聯盟會計技能競賽輔導教師進行交流等。
3.聯盟內交流學習
課題聯盟學校也互相交流學習,如陳登職校到課題聯盟學校北京市商務科技學校、臺山聯合職校進行考察學習,梅州農業學校在曾小凡副校長的帶領下到陳登職校參觀考察學習等。
4.外出學習考察
課題組同時到其他學校學習考察。如到北京市商業學校及北京教育學院職業教育學院黑嵐老師工作室學習考察。
5.邀請行業企業入校培訓
如邀請會計中介行業協會、樂從鎮供銷集團等行業企業入校對專業教師進行培訓,提升教師專業技能。
6.邀請職教專家開展專題講座
如邀請全國職教專家姜大源教授為聯盟學校教師開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基本問題與課程開發》的講座。
7.開展校內主題教研
教師把教學過程中所發現并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提煉出來,進行專題研討。如開展信息化環境下課堂的組織、精品課程建設要素的研討、翻轉課堂的研討、資源庫功能的研討等。
(四)開展社會調研、職業能力分析等,重構會計課程體系
1.開展社會調研,了解人才需求
2013年5月-6月,進行了行業、企業、畢業生、在校生以及在校生家長等五個類別的問卷和訪談,調查了會計專業10、11、12屆畢業生288人,收回問卷195份,有效問卷185份,調查和訪談了200家企業,收回有效問卷186份。
2.開展職業能力分析會
2013年8月24日,在陳登職校舉行了會計專業職業能力分析會,邀請了祥和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樂從分公司譚焯文經理、金鼎財會咨詢有限公司樂從分公司吳廣彬經理、樂從鎮供銷集團龐衛英經理、樂從中介行業協會何笑群副秘書長等行業專家到校,共同研討會計崗位的能力標準,較全面的歸納和概括了會計專業各崗位的工作項目、工作任務、職業能力及關鍵能力, 整理歸納,形成職業能力分析表。
3.開展專業課程體系建構會
學校邀請了廣東教育研究院杜怡萍教研員、廣東省指教學會財經指委會專家(廣州市財經職業學校的倪穗華校長、謝麗萍主任,廣東省財政職業技術學校的黃莉主任等)以及廣州市、順德區部分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名師和骨干教師,組成課程建構教育專家研究團隊,結合前期的調研結果和職業能力分析報告,研討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進行課程體系重建。會議最終形成了11門會計專業核心課程、10門專業(技能)方向課程以及各門課程的參考學時,較為清晰地梳理出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
(五)校企深度合作,打造優質教學資源
1.軟件公司提供技術支持
2013年12月,課題組與南京司書軟件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由司書公司提供技術支持,校企合作,共同完成資源庫的建設。合作協議簽訂后,聯盟學校與司書公司開展多次研討,就資源庫的詳細架構,精品課的呈現、考試系統的構想、評價系統的構想等,進行了深入的溝通。
2.行業企業參與資源庫建設
課題組邀請了祥和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樂從分公司、金鼎財會咨詢有限公司樂從分公司、樂從鎮供銷集團、樂從中介行業協會等行業企業,參與資源庫的精品課程的建設。
(六)探索聯盟學校共建共享的有效途徑
1.聯盟學校合理分工,共建資源
開題至今,課題共啟動了《出納實務》《財會會計》《基礎會計》《稅務會計》《商業會計》五門精品課的建設。為充分發揮各學校的優勢,以課題的牽頭學校陳登職校專業課教師為各門精品課的負責教師。首先確定精品課的模塊及任務,然后由聯盟學校根據自己學校的師資情況自己選定學校的負責的模塊及任務,可選擇1-3個模塊。如果同一個模塊有多個學校選擇,則由課題的牽頭學校與這幾個學校進行溝通,進行二次選擇,確保一個模塊只由一個學校負責,避免造成資源浪費。同時制定完成的時間表,確保精品課建設的進度。課題牽頭學校最后選擇模塊,最少需負責1/3以上的模塊。
2.制定共享協議,共享資源
本課題研究的價值之一就是:跨省聯盟學校在資源庫建設中,互相合作,利用現有政策和資源,集中各校優質師資,共同完成資源庫的建設,并在資源庫的建設中和使用中,加強交流學習和資源共享,推動學校、教師的共同成長,為中職學校之間的交流合作,提供有益的借鑒。課題組制定了《跨省聯盟共建共享中職會計課程資源庫合作書》,明確了各聯盟學校的權利和義務,為課題的順利推進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3.利用信息化手段,使校企及聯盟學校有效溝通
跨省聯盟的學校數量較多,聯盟內校與校之間、校企之間的距離比較遠,有廣東的,河南的,有北京的,有天津的,有重慶的,溝通較為不便。為提高溝通的效率,課題組由牽頭學校陳登職校組織,申請建設“跨省聯盟會計資源庫”QQ群,利用Q群進行工作安排,資料傳輸,成員間互相溝通等活動。
二、取得的階段成果
(一)完成資源庫后臺管理系統
通過后臺管理系統,可方便實現機構管理、人員管理、課程目錄管理、課程資源管理、課后習題管理、課程任務、考核、成績分析、答疑、分享等功能。
(二)完成資源庫兩門精品課程
完成了《出納實務》、《財務會計》兩門精品課的建設,課程以“模塊—項目—任務”形式呈現,根據中職生的學習特點,分為課程介紹、情境導入、知識儲備、自我測試等環節, 便于實施“任務引領,項目教學”。
(三)基本完成資源庫考核系統
考核系統分為兩個版塊,分別是作業習題與實操訓練。作業習題版塊,定位于項目訓練,可進行分項目、分任務的統測和自測,測重訓練學生的課程中的項目、任務中內容的掌握。
實操訓練版塊,定位于綜合實訓,全課程隨機組題,可進行統測和自測,測得于訓練學生綜合能力。
(四)多篇論文發表及獲獎
1.論文發表統計
2.論文獲獎統計
(五)多個課件及視頻資源獲獎
1.課件獲獎統計
2.視頻資源獲獎統計
(六)會計專業調研報告和會計專業職業能力分析報告被兩本專著收錄
《現代職業教育改革新起點:順德區中等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體系建設調研報告》(順德區教育局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 《現代職業教育改革新起點:順德區中等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體系建設職業能力分析》(順德區教育局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
(七)聯盟共建資源,提升了教師教學能力,多位教師在技能大賽中獲獎
(八)更多學校加入課題,促進了優質資源的共享
課題開題時,是順德區陳登職校、陳村職校、北滘職校以及北京市商務科技學校、北京財貿職業學院五所職業院校進行跨省合作。隨著課題的開展,更多的學校如天津物資貿易學校、梅州農業學校等加入進來,目前,共有14所學校參與到課題當中。更多學校加入聯盟,促進了優質資源的共享,促進了校與校之間的交流。
課題成員單位名稱:北京商務科技學校、北京財貿職業學院、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河南商務學校、天津物資貿易學校、河南省財經學校、重慶經貿中專學校、梅州農業學校、北京市經濟管理學校、河南省三門峽市財經學校、臺山聯合職業技術學校、順德區陳村職業技術學校、順德區北滘職業技術學校、順德區陳登職業技術學校。
三、資源庫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不足
1.校企工作模式不同,校企如何達到更好協調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如以《出納實務》精品課為例,里面有文字資料和動畫,企業是分項目來制作,文字資料是一個項目 ,動畫制作又是一個項目。企業從效益上來講,是希望學校能一次性同時提供所有模塊的動畫腳本; 而學校從教學上出發,希望做一個模塊后,看一下效果,然后再進行下一個模塊。
2.共建方面,由于各校管理模式、師資配備等差異,資源建設進度不如預想。
資源庫中共有五門課,每門課都由多個學校共同完成。由于各所學校的管理機制不同,師資配備不同,加上一些特殊情況(如主要負責人工作變動或私人事務耽誤),資源庫的建設未能按照預期的計劃推進,進度比預想的要慢。
3.課題組參與學校和教師多,加上聯盟學校參與老師積極性和工作效率不一,溝通和管理工作量大,如何能更有效調動和激勵聯盟學校教師積極性,提高溝通和管理效率,是后續研究工作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參考文獻:
[1]李利平.高職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改革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1(06).
[2]王曉文.關于專業共享型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幾個問題[J].黑龍江教育,2011(03).
[3]黃志成.高職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平臺的開發與應用[J].微型電腦應用,2010(11).
[4]孟祥志.高校教學資源庫及其設計與開發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8.
[5]李爍,馮秀琪.關于教育資源庫建設的幾點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03(01).
[6]馬勃民,程建鋼,韓錫斌,楊超,曹巖.構建網絡教學資源庫系統[J].中國電化教育,2002(12).
[7]莊秀麗,何克抗.基礎教育網絡資源建設管理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2(10).
責任編輯 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