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闡述了技工院校成本會計教與學的難點,對技工院校成本會計教學的現狀作了較全面的分析,明確提出如何提高成本會計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突出理論教學和實踐性教學于一體的教學模式的應用,并具體介紹教學中理實一體的課程設計理念,重在培養學生具備從事成本會計崗位工作的基礎理論與實際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社會能力和職業素質。
關鍵詞:成本會計;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法;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6)04-0079-04
作者簡介:黃仁潔,女,廣東省城市建設技師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會計教育。(廣東 廣州/510650)
一、引言
成本會計是會計專業的主要課程,也是會計專業課程中最難學習的一個科目。由于產品生產過程中各種費用頻繁發生,歸集起來很繁瑣,費用的分配方法也特別多,費用之間的數據勾稽關系非常復雜,特別是產品生產工藝為多步驟生產的企業,不管是流水式生產還是組裝式生產,其產品成本計算量非常巨大,計算程序和計算方法都相當復雜,因此,在沒有扎實的會計基礎知識,沒有合適的輔導方法,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好成本會計這門課程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對于技工院校的學生來說,更是難上加難。教師在輔導過程中往往花費很多精力,學生卻收獲不多,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學生抱怨老師教不好,學得也很費力,逐漸就對該科目產生厭學心理,有些學生甚至放棄這科的學習。那么,如何解決教學中遇到的這些困難呢?筆者從事多年的技工院校的成本會計教學工作,也曾經遇到以上的種種問題,一直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本學期,筆者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把理論與實踐相互穿插在一起進行教學,收到甚好的教學效果,希望與大家共勉。
二、技工院校成本會計教情分析
(一)教學中理論與實際脫節,致使教學效果降低
由于會計專業課程的理論性很強,很多技工院?!冻杀緯嫛氛n程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在總體課程設置上雖有一定實訓課程,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分離。這種理論與實訓技能相脫節的教學方式,未能及時地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技能,即使學生當時掌握了相應的理論知識,但經過一段時間后再進行專業實訓,之前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幾乎忘卻,加上成本會計的內容多、各種計算方法復雜,一旦失去理論作指導的實踐,學生更無從下手。而沒有實踐作為印證、鞏固的純理論教學,學生也會覺得單調又枯燥,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教學質量不高,學生學習效果不明顯。
(二)受多種原因影響,致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
大部分技校學生對成本會計產生厭學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由于自身能力、基礎差等原因,在學習過程中信心不足,學習積極性不高;二是表現在學習動力不足,教師沒找到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學習,單調枯燥的理論課程沒法吸引學生對成本會計產生學習動力;三是成本會計內容本身難以理解,費用計算程序復雜,圖表多,各費用之間又有密切的內在聯系,前面內容掌握不好,后面內容無法繼續,例如產品成本計算的“逐步結轉分步法”中,半成品成本在各步驟中如何進行分配結轉,結轉后又如何進行成本還原,這些數據之間的勾稽關系,如果不逐一地理清,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厭學心理。
(三)課程中教學難點多,教師講解機械化
據很多會計專業學生反映,在成本會計學習的內容中,輔助生產費用的交互分配、產品成本計算方法中逐步結轉分步法的各步驟成本結轉以及成本還原、平行結轉分步法中的完工產品成本的份額和廣義的在產品成本的計算、完工產品成本與月末在產品成本計算方法中各步驟約當產量的計算以及分配等,都是教學中難以突破的難點。在純理論教學方式中,教師將大部分時間與精力傾注于各種費用分配的計算公式和單項計算方法的機械灌輸,忽略了學生對成本核算中數據的引用、來源、生成途徑等,造成在計算當中混淆成本數據之間的關系,難以將學習過程中的成本計算過程與企業的實際生產過程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當面對不同種類、不同生產形式的企業時,學生更加不知如何進行成本核算。
三、《成本會計》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應用
(一)教材選用
成本會計是在基礎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基礎上開設的一門課程,成本會計培養的目標主要是工業企業的成本核算崗位的業務能力,在選用教材上要選取以成本核算基本理論以及基本技能為學習內容,以“邊學邊做”的學習思路,使學生能夠完成產品成本核算為目標的一體化教材。最好是自己編寫的、模擬某家工業企業真實的成本核算崗位具體工作而設置的、適合技校學生學習的校本教材,這樣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使學生在熟悉工業企業成本核算崗位主要工作流程的同時,掌握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
(二)理實一體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教師上課的依據,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好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成本會計》理實一體化教學由于理論與實踐同步,更要花心思進行精心設計,下面介紹筆者教學中的設計理念。
1.課程內容設計
把教學內容分為四大模塊,每一個模塊教學的設計都是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第一模塊是介紹成本會計基本知識和工作任務中某工業企業基本情況,該模塊的教學目的是先讓學生熟悉成本會計的基本概念和某工業企業真實的成本核算崗位以及核算流程。
第二模塊是該工業企業某月份成本核算任務,這部分內容是核心內容,設計中是把這部分內容進行任務分解,將某工業企業成本核算崗位上某一個月的主要工作按照工作流程分解為若干個工作任務。例如,把要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可分解為材料費用、人工費用、生產損失、輔助生產費用、制造費用等;把產品成本計算分解為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工作任務,使學生在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的同時,知其然地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
第三模塊是該工業企業的第二個月的成本核算任務,該模塊是將該企業一個月的成本核算工作作為一個大任務來完成,整個月的成本核算連續地系統地進行,一氣呵成,不將任務分解。這樣設計不僅再一次訓練了學生的崗位技能,又促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成本核算崗位的各項工作,把前面分解的各知識點聯系起來做一套完整的成本賬。
第四模塊是成本核算方法拓展訓練,這部分的內容是第二模塊的延伸拓展,與第二模塊的若干任務設計緊密結合,前呼后應。例如,在第二模塊分解學習的“輔助生產費用”分配這個任務中,由于是采用某工業企業實際事例進行實踐學習,其各種費用的分配方法只選擇其中的一種進行實際操作。該模塊采用了“交互分配法”分配,那么“輔助生產費用”的其他幾種分配方法還可以在第四模塊進行拓展訓練。這樣既保證了成本核算的重要方法得到了有效的訓練,又不影響學生對整個成本核算的工作的把握,增強學生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的應變能力。
2.教學過程設計
在教學過程設計中,要求既教會學生牢固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還要掌握過硬的操作實踐技能。因此,教學過程中有理論講解,有操作示范,還有工作任務操作訓練,與傳統的課程設置有很大區別。在理論教學方面,改變傳統的模式,避免將理論知識一口氣教授,導致學生在學習時無法完全消化。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應把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每一個知識點都引入案例進行示范,然后給出與之相關的、某工業企業的實際工作任務,由學生在一定時間內自行完成任務。下面以歸集和分配“輔助生產成本”這一工作任務為例:
(1)教學目標設計
本任務需要完成的工作目標是計算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編制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編制輔助生產費用分配的記賬憑證,完成輔助生產成本明細賬的登記。
(2)教學要點設計
①理論課講解。由于本知識點曾在《賬務會計》的課程中有所學習,對于概念性的內容會少作講解,主要是對賬戶的設置和費用歸集的程序、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方法等進行理論的講授。
②引入案例。學生對前面的如何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的各項理論的講授,已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但是對于具體的操作,很多學生還很模糊,教師這個時候引入案例分析演練,會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例如,在對“輔助生產費用”交互分配法的理論教學時,會引入這樣的一個案例:
假定某工業企業設有供電、鍋爐兩個輔助生產車間,20XX年3月份有關兩個輔助生產車間的輔助生產費用和提供的勞務資料如下:
a.本月發生的輔助費用:供電車間發生的費用為88000元,鍋爐車間發生的費用為36000元。
b.本月輔助生產車間勞務供應數量如表1所示。
以上這些計算分配也可以直接通過“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直接計算完成。
第四步:編制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
第五步:編制記賬憑證。
第六步:登記明細賬:輔助生產成本明細賬采用多欄式賬頁登記(略)。
(3)工作任務設計
經過教師引入案例演練后,馬上下達工作任務,讓學生根據所掌握的知識完成任務。
①下達工作任務。任務內容是根據第二模塊中設置的、某工業企業某月份的、按工作流程分解的“輔助生產費用分配”的實際業務工作任務進行訓練。包括兩方面:一是工作準備。首先取得各種賬、證,包括“輔助生產費用”的原始憑證、分配表、記賬憑證和賬本。二是工作要求。工作要求是本次訓練要完成的學習目標,包括歸集各項輔助生產費用的賬務處理,計算分配輔助生產費用并編制分配表,輔助生產費用分配后的賬務處理。
②學生完成??煞纸M討論完成,小組分工協作搜集、查閱資料,主動、積極地對學習任務進行討論,獨立思考問題,把同一領域的知識結合起來,最終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能力。也可獨立完成,每一位學生都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從相關的材料知識中獨立獲取信息,并經過個性化的思維進行加工,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解決問題。
學生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不單是由理論知識到實踐技能的轉移,更多的是讓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出獨立思考、勇于探索、開拓進取的學習能力。
③教師巡回指導。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操作情況,發現學生出現問題時,不要直接指出問題所在,先讓學生走走彎路,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的確無法解決時可以提出關鍵所在,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解決問題,這樣可讓學生更加深入理解知識點,以達到課程目的,并且也培養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④工作任務評價。如果是以小組完成的任務,首先讓各小組演示結果,每小組派代表總結實施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是如何解決問題,目的是讓小組間共同分享學習經驗,給大家提供借鑒,共同提高。然后教師對于各小組優點給予肯定,對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重點強調解決辦法,并進行總體評價,將評價結果進行匯總保存,作為期末考核的平時成績。
四、結語
不管是何種原因導致學生對成本會計學習產生厭學心理,歸根結底還是沒有找到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對學習產生動力。把理論與實際操作同步進行,教學中在講理論的同時,引入實際案例講清難點,再以工作任務的形式,讓學生完成實際工作任務,使學生從實際工作中來理解各個知識點,使學生在“學習中操作、在操作中學習”,這樣把理論中一大堆復雜的問題通過實際工作的任務來詮釋出來,將枯燥、抽象的教學內容轉變為生動、形象的一種工作形式,使“教、學、做”三者相互貫穿于課堂中,學生也容易接受。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理實融為一體,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遇到學習困難時,可直接與老師進行對話、與同學進行交流討論,這樣會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消除厭學情緒。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即時可以發現學習問題的所在,并能針對性地進行解決,也能很好地發揮教師教學特有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高莉.關于《成本會計》課程在中、高職學生的調研思考[J].科技信息,2013(26):52-53.
[2]潘曉梅.淺談理實一體化課程的教學單元設計及實施[J].商情,2014(22):234-234.
[3]曹春英.理實一體化在成本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3):124-125.
責任編輯 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