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平安?潘偉立
摘 要: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重新回顧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發展歷程,這對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本文淺析馬克思早年哲學思想的形成過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發展歷程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希望有助于人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創新與發展的理解。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主義哲學中國化;歷程;趨勢
一、馬克思早年哲學思想的形成與“中國化”的本質
“初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革命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三大部分的其中的一部分,它更多的是建立在歐洲革命的實踐之上,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改造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合理內核,創立的一種嶄新的哲學。馬克思早年哲學思想的形成過程,筆者認為包含了四個階段:首先從1837年到1842年繼承黑格爾的哲學思想;其次是1842年至1844年批判黑格爾轉向費爾巴哈不徹底的唯物主義;再次是從1844年至1845年超越費爾巴哈,清算黑格爾;最后是1845年至1846年批判費爾巴哈,創立唯物史觀。任何一種外來文化,想要介入本土文化都必然要有其介入的合理理由。尤其是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文化積淀,文化底蘊深厚,只有長時間的適應,才具有可接受的語境和氛圍。作為西方文化的結晶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要想在中國生根發芽,就必須由西方形態變為中國形態,即和中國社會、中國實踐、中國文化相結合起來,需要有一個中國化的進程。
武漢大學汪信硯曾提到:“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國際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并不斷發展中國的或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筆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本質就是在實踐過程中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解決中國 發展中的問題,無論是革命年代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代,它始終是前進的方向,始終是一種力量,鼓舞著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民奮發圖強。恩格斯指出:“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一刻也離不開理論思維。而實質上這個思維就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時刻都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發展歷程
根據中國社會實踐的歷史進程發展來看,筆者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發展歷程大致劃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早期從西方流入到中國的傳播階段,1919年至1927年馬克思主義哲學隨著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傳至中國,當時諸如李大釗、陳獨秀、瞿秋白出版了部分書籍刊物宣傳馬克思主義。其次是1927年至1949年,這二十多年的時間正是中國非常動蕩的時期,經歷了中國革命的土地戰爭、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還有與國民黨反動派的大規模內戰,但馬克思主義哲學反而在這種艱難的條件在中國生存了下來,為中國革命的實踐注入了永久的活力,給與千千萬萬的軍民無窮的力量。偉大領袖毛主席在二十多年的時間里留下了很多著作,其中包括《反對本本主義》、《實踐論》、《矛盾論》等哲學著作。接著是建國1949年至1978年這一段時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曲折發展時期,其間有照搬蘇聯模式,走向歷史唯心主義,后面有非常觸目驚心的十年文革時期。在這一階段由于夸大了階級斗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斗爭哲學范式”,極大影響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發展進程。從1978年真理標準大討論到現在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一個理論創新時期,在這一時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最新黨中央提出的“四個全面”中都包含豐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哲學思想。這些都是充分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歷史觀等精華思想并充分與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產生的理論成果。“科學發展觀”中的“求真務實”的哲學思想是對實事求是思想的深化,還有“以人為本”的思想論證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締造者的觀點。“四個全面”和馬克思主義哲學有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十八大以來,中央政治局組織的前二十次領導干部集體學習里面就有兩次是關于哲學主題的學習,這可能出乎了很多人的預料。它把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發展這一重大問題凸顯出來,表明學哲學、用哲學的重要意義,哲學是我們治國理政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領。
總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發展歷程,在新的世紀,新的起點,我們應該繼續立足中國的實際國情,堅持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結合起來指導未來的戰略發展,創造性用活馬克思主義,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想精華解決當代所面臨的系列問題,不斷地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進程向前發展。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發展趨勢
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勝利以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建設指引了前進的方向,發揮出了不可或缺的力量。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發展歷程中,形成許多創新性的理論成果,同時也走過了曲折發展的道路。當今世界,各種文化思想交融沖突劇烈,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當前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空前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把它重新擺在了世人的眼前。那么現階段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發展勢必要與中華傳統文化緊密相結合起來,正確的處理好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幾千年來積累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體現出中國特色、中國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到:“好學才能上進。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我們的國家要上進,我們的民族要上進,就必須大興學習之風,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實踐、實踐、再實踐”。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未來的發展方向,就必須繼續深入的學習馬克思主義,只有熟練掌握,才能更好的轉變成自己的東西,更好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真理,但真理不是高高在上的學問,更不是理論家整理的語言,要更加貼切的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需要,所以這也是未來中國化需要注意的方向,是要以實實在在解決中國人民、中華民族所面臨的問題為前提。
參考文獻:
[1]汪信硯:“略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天津社會科學》,2006年第1期.
[2]《馬恩選集》.(第一道第四卷).{M}.1972.
[3]《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