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紅偉
創新是民族的靈魂,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發展創造力是時代教育對我們教育提出的要求。創新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新課標向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中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積極投入探索、實踐,通過新教材的教學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了創新的甜頭,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我們的做法是:
一、激情—感情,引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認識活動是在一定的情感下誘發產生的,而內在情感動力的發揮,往往要靠教師自身的情感來激發,因此在教學中特別重視注意發揮自身的教學情感,通過生動的語言、動作和神情給學生以親切、信任、尊重之感、形成教師情感交融。作為教師的教學中除了認真鉆研教材外,還要努力做到備課中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認識水平、現有知識實際出發,并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教態親切自然,語言準確規范、有條不紊、形象生動,特別關注那些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和他們交朋友,使他們充分感覺到學校的溫暖。特別是對于剛剛入學的孩子來說,教師用母親的胸懷來關愛這些孩子將他們今后對學習產生很重要的影響,所以教師之情,誘發學生之情是引發學生學習動力的關鍵。
記得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上課總是板著臉,認為不能給學生好臉,也不能輕易的表揚學生,否則教室里會亂套,所以每次上課總是對學生橫挑鼻子豎挑臉,即便是回答對了也要挑些毛病出來,結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直調動不起來。上課舉手發言的學生很少,記得有一次我問了幾個問題竟沒有一個人舉手,課堂的氣氛沉悶,局面尷尬,我內心特別不是滋味,很想沖他們發火,可是轉眼一想,如果這樣做了學生就更怕舉手發言了。也許對我的課就會產生厭煩的情緒,于是我改變態度,笑著鼓勵孩子們說:“這幾個問題雖然比較困難,但我相信同學們只要肯動腦筋是能夠回答出來的,不要怕說錯,說錯了老師也不會怪你的,現在我們分組討論一下,把你們討論的結果告訴我好嗎?知道多少說多少,每組說出一部分,合起來不久全面了嗎?”學生聽了我的鼓勵,看著我的表情,疑惑的小臉看著我,漸漸舉手的人多了,最后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事后我想了很多,對過去那樣硬幫幫面孔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覺得是自己的冷漠態度和學生產生了隔核,同時也是學生產生了情感障礙,把自己推向學生的對立面,增加教學的困難。
從此以后,我特別注意在教學中誘發學生的學習情感,激發他們內在的情感,多表揚,多鼓勵,特別是那些在學習中有進步或有創新解題方法的學生,不僅在班里表揚,評出數學小能手,還在學期結束的成績單上反應出來,并在教學中充分應用小組討論,針對經常出現的數學問題進行討論,展開研討,學生漸漸的喜歡上數學課了。
二、啟發思考,授之方法
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提高能力,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求異思維”是學生在掌握了問題本質的基礎上的一種突破,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表現。“求異思維”主要培養學生的類比、遷移能力。長久以來,教師重視學生的服從性,輕視學生的獨立性;重視學生的一致性,忽視學生的個性;重視學生的接受能力,忽視學生的求異創新能力。教師講解要留有適當余地,給學生留有必要的時間,留下一些懸念,讓學生有足夠的思維機會;設置富有啟發性、思考性的疑問時,宜從多角度、全方位提問;激勵學生學會從日常生活中,從課本內容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當學生提出的某些問題過于簡單,甚至可笑時,不要嘲笑,更不能置之不理,而要滿腔熱情地給以引導,及時肯定好問多思的認真態度。當學生提出一時難以解答或出乎意料的問題時,教師先要贊賞他們敢想敢問的精神。求異思維可表現在學生對問題的不同看法,也表現在設計實驗方面的不同方法,也就是用不用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更要重視學生求異思維的培養,培養他們敢于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和不同的思維方法。學生的求異,要體現數學課的學科價值。
三、動手操作,親身體驗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必須讓學生在許多感性知識的基礎上逐步地獲得。運用學具,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豐富學生表象,起到了由具體到抽象的橋梁作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特重要的環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眼、動口、動手、動腦,讓各種感官參與活動,以加深對知識的探究和理解,學會學習。如:在教育鐘表的認識時,為每個學生準備了模擬的鐘表,并要求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一個鐘表,初步感知鐘表,在課堂中動手演示。比如:12時,分針在什么位置?時針在什么位置?根據現在的時間,再過一個小時是什么時間?過兩小時是什么時間……等等的練習,全班學生都比較扎實的學會和掌握了這部分知識。學生經歷過自己的努力,得出正確結論時,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
總之,創設具有啟發性、挑戰性、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問題情境,根據學生學習的生活經驗和教學要求開展教學,思維能化繁為簡,學生就可以在求異中不斷獲得解決問題的簡捷方法,并逐步趨向創新。從而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理念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