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飛++肇立春++李哲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工程實踐能力的概念及內涵,其次探討了在應用型轉型背景下工科專業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最后從提高教師對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主觀能動性等方面提出了工科專業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途徑與措施。
關鍵詞:工科專業;高校教師;應用型人才;工程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120X(2016)11-0125-03收稿日期:2016-03-04
作者簡介:路飛(1978—),男,遼寧沈陽人,沈陽師范大學糧食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食品科學。
2015年11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布的《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指出,為推動轉型發展,高校要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轉到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全面提高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要培養優秀的應用技術型人才,要求高校必須建設一支不僅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還要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豐富的實際工程經驗的教師隊伍。因此,研究工科專業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工程實踐能力的概念與內涵 高等學校工科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是指教師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應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生產實踐環節時應具備的工程教育專業能力。
工程實踐能力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一是工程教學能力,即教師要掌握一套專門針對工程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能夠將個人的實踐能力和實踐中的所得在課堂上有效傳遞給學生,激發工科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實際操作及產品研發能力,即教師可以熟練地按照一定的程序或規范進行實際操作,包括設備操作、維修、實驗演示、制品加工等,以及能夠身體力行地進入生產車間對產品進行最直接的研究,獲取第一手資料,并能運用創新思維,實現產品改造與更新的能力。三是信息捕捉能力,即教師具有較強的行業敏感性,始終站在工程學科發展的最前沿,善于發現問題,并且能夠搜集和擇取有效信息,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四是工程思維品質,即養成良好的工程思維習慣,教師可以將工程的背景、特點及工程新技術、新工藝傳授給學生,培養學生形成系統的工程思維習慣與品質。
二、應用型轉型背景下進一步明確專業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1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職能的需要
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于2015年聯合發布的《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引導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14項主要任務,包括明確類型定位和轉型路徑,加快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抓住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技術發展機遇,建立行業企業合作發展平臺等。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職能,要求高校與社會之間建立一種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方面的良性互動關系,要求高校發揮自身在教學和科研方面的優勢,根據社會需要,參與服務社會的活動,從而推動社會的經濟增長和文化建設。
2高等院校工科專業就業狀況的要求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才供給與需求關系發生了深刻變化,專業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成為“香餑餑”。生產企業需要緊缺的應用型、創新型兼備的復合型人才。近年來,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行業企業技術進步服務的職能對高校工科專業學生的就業,以及應用型的工科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3工科專業教師自身素質提高的要求
第一,工程實踐能力是工科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目前高校教師從高校畢業后直接從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工作的比例較大,而高等教育培養的是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那么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師首先必須具備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第二,工程實踐能力是影響教師教學質量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因素。實踐經驗少、實際操作能力弱嚴重阻礙了工科專業教師的理論教學能力。同時,專業教師的科學研究是應用新型的方法和手段去解決社會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這也要求工科專業教師在實踐中去發現問題,然后應用理論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三、工科專業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途徑與措施1提高教師對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主觀能動性
要加大宣傳力度,從思想上加強教師對工程實踐能力的重視,強化教師對工程實踐的認同感,充分發揮學院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讓每一位教師都認識到成為一名合格的工科類專業教師,在教學業務上既要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又要具有很強的行業工程實踐能力。不僅如此,教師還需具有工程實踐閱歷和較強的創新能力,并對現代工業的新要求有較好的掌握。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現代工程技術人才。
2建立青年教師的“雙導師”指導制度及上崗前工程實踐培訓制度
青年教師參加工作時間不長,教學經驗、科研經驗、工程實踐能力都很欠缺。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需要有效引導,要建立并貫徹青年教師的“雙導師”指導制度,通過指導教師的傳、幫、帶,促進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為每一位新引進的青年教師安排校內和校外各一名指導教師:校內指導教師由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來擔任,主要負責青年教師的專業學習、學術活動與教育教學實踐等方面的指導工作;校外指導教師聘請企業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擔任,主要負責青年教師工程實踐方面的指導和訓練工作。
對于新引進的教師,在正式上崗獨立擔任教學任務前,學校都要求必須到相關企業、行業學習進修一段時間,而不是作為一名實習者參觀學習;或承擔一定的實驗準備工作,具有一定的實驗準備經歷并跟班實訓一定時間后方可獨立承擔教學任務。通過這樣的進修培訓,讓青年教師盡可能多地參與實際問題處理,豐富實踐經驗,增長實踐技能。
3通過到企業、行業學習進修,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
生產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到相關企業掛職鍛煉是提升工程實踐能力的最好途徑。有計劃地安排教師深入行業、企業參觀、實習或調研學習,進行一定時間的專業實踐鍛煉。由于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基礎,經過一段時間在企業、行業中的學習進修,會給專業課教學的質量帶來質的飛躍,使知識的積累更加深厚。在教學中能使學生更好地將書本知識融入生產實踐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參與社會的能力。所選學習進修的企業要在本專業所涉及的行業中有代表性,設備齊全并具有技術上的先進性,生產管理水平、工藝水平高,技術力量強,要保證教師實踐確有收獲。
4通過橫向項目研究,提升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
高等院校辦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服務,科研應面向生產實際需要,積極與企業聯合開展科技攻關、新產品開發等橫向課題研究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加強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創新能力,使教師不斷跟蹤行業和企業的最新發展動態、科技前沿,并將最新研究成果及時融入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打開視野,了解行業最新發展動態。橫向課題既能讓老師不斷地了解行業一線,提升工程實踐能力,又能夠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強化學生動手能力。橫向課題的研究,是提高學院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措施。
5校企合作,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要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校企聯合培養理念,要安排專業教師帶隊去相關企業進行認知實習和生產實習,安排學生參與企業設備改造、技術創新和工程開發等項目。同時,可以邀請企業內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資深專業工程技術人員來學校進行專題講座,讓已有理論基礎的學生在資深專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引導講解下,對專業技能有更加深層次的理解。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不但完成了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增加了學生的生產實踐時間,也造就了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經歷的高水平專兼職教師隊伍,完成了教師從普通教師到雙師型教師的轉變。
6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踐教學平臺及實踐教學環節, 培養教師工程實踐能力
學校應該利用各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及協同創新中心等校內外實踐教學平臺開展定期短時培訓活動,培養教師工程能力。選派教師深入實習基地生產一線,通過與具有豐富經驗的實驗人員對接,接觸實際問題,熟悉每個生產環節,帶著生產實踐中的問題,邊學習邊教學,將工程實踐、工程科研與教學有機結合,培養專業教師熟練的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促進專業教師實踐能力的提高。將各專業的實踐內容根據實驗室條件進行項目分割,由對應這一項目能力較強的老師或者企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增加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有效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專業教師還應多鉆研本領域的工程和行業生產實際,要注意將自己的研究課題或研究方向與指導設計相結合,使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設置、體系和內容具備真正意義上的工程實踐性。在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生產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上,要強調聯系生產實際,要求教師盡可能堅持從生產實際中選擇題目內容,并不斷加大該類題目比例,促使教師有目的地提高自身的工程實踐能力水平。
7短期技術培訓是教師工程實踐能力提高的有益補充
學校要積極組織教師利用業余時間或者寒暑假參加企業、科研單位或教育行政部門等組織的短期專業技術培訓,通過培訓學習本專業的新知識、新工藝、新設備的操作與應用。這也是一個與同行業教師、技術專家交流的很好的機會,可以互通有無,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8選派教師到企業做博士后
依托企業博士后工作站,讓青年教師深入生產一線,發揮專業特長,有針對性地主持產品研發、從事科研攻關,把理論知識和具體的生產實踐需求相結合,這更能有效鍛煉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目前,國內高校有很多具有良好合作基礎的企業設有博士后工作站,學校應鼓勵青年教師到這些工作站去工作,為學校的工科專業的工程師搖籃提供有力的師資保障。
9參與實驗室建設
專業教師要把與專業相關的教學和研究中心的實驗室工作視為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專業教師要積極參與實驗室整體規劃,儀器的調研、采購和安裝及調試,指導學生實驗,批改實驗報告,維修實驗儀器等。
10指導大學生的課外科技創新活動
專業教師要參與指導學生的課外科
技創新活動,比如挑戰杯,國家、省和學校的大學生創新項目等。這些活動能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以及科技創新思維,對應用型的工科專業學生培養具有重要作用。這些指導工作同時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專業教師應積極參與到指導大學生科技競賽的工作當中,不失時機地強化自己的工程實踐能力。
四、結束語 總之,教師質量是學生培養質量的關鍵,工科專業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影響著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并且決定工科學生就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社會和學校都應加以重視,為工科專業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提供有力的條件和平臺。
參考文獻:
〖1〗肇立春,白巖高等工程教育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4,(3):155—156.
〖2〗吉莉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問題探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1.
〖3〗孫珺,胡小平,秦華偉“卓越計劃”視域中高校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7(11):17—18.
〖4〗馮子明,龍飛飛,李偉,趙海峰“卓越計劃”下教師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實踐能力提升探析〖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3,33(6):132—134.
〖5〗余純麗高等院校工科專業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途徑和機制建設〖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1):42.
〖6〗韓世洪論工科專業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建設〖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8,21(1):85—88.
〖7〗張泳應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3,(9):72—74.
〖8〗惠曉麗,吉莉,徐鵬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問題研究〖J〗教育科學,2010,26(6):65—68.
〖9〗白晶,王曉方談高等學校如何加強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J〗遼寧教育研究,2002,(4):36—37.
〖10〗王艷娜,李錦華工科院校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0,(13):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