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夢華莊慧潔(.溫州體育運動學校 游泳隊 浙江溫州 35000;.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體育部 廣東珠海 59085)
?
溫州市競技游泳后備人才管理體制現狀研究①
林夢華1莊慧潔2
(1.溫州體育運動學校 游泳隊 浙江溫州 325000;2.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體育部 廣東珠海 519085)
摘 要:該文以溫州市競技游泳后備人才管理體制現狀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研究、專家訪談、數理統計等方法,得出以下結論:(1)溫州市已形成一套以各級體校為主體、傳統學校為輔助、俱樂部為補充,“舉國體制”與“俱樂部”相結合的體育人才培養模式。(2)溫州市體育運動學校不斷完善管理制度,人才培養制度先行,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訓練制度。(3)溫州市體育運動學校游泳隊主要采用體校“二集中”管理模式,有效保證運動員的文化課程與學習時間,緩解了“學訓矛盾”。(4)近四屆省運會金牌情況反映溫州市競技游泳水平處于上升發展態勢。(5)溫州市游泳場地器材保障良好,基本滿足訓練需要。
關鍵詞:溫州市 競技游泳 后備人才 管理體制
近年來,以孫楊、葉詩文、寧澤濤、傅園慧等為代表的新生代游泳運動員,在一系列國際重大游泳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標志著我國競技游泳項目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已經進入世界先進水平。浙江省游泳水平一貫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其中以杭州市最具代表性,杭州市陳經綸體校先后培養了多名奧運冠軍,在歷屆奧運會游泳比賽中,共獲得五枚金牌。溫州市體育運動學校作為國家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與杭州市陳經綸體育學校存在一定差距。該文通過分析溫州市競技游泳管理現狀,針對現階段不足提出建議,試圖為提高溫州市競技游泳水平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
1.1 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查閱中國知網期刊相關文獻;訪問國家體育總局網站、浙江省體育局網站,查閱和收集的相關資料和數據;走訪溫州市體育運動學校相關領導和游泳隊教練,了解當前溫州市競技游泳管理現狀。通過對資料整理分析,分類處理,為該文提供理論支撐。

2.1 體制及人才培養模式
眾所周知,傳統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是由三級訓練網構成。分別是以各市縣內傳統項目學校、體育培訓點為基礎的三級人才選拔階段,即業余訓練階段;以市體校和各類體育運動學校為主體的二級人才選拔階段,即業余訓練提高階段;以各省直轄市體工隊為中心的一級專業訓練階段,即專項提高階段。

圖2 近四屆浙江省運會溫州市金牌獲得情況
如圖1所示,浙江省采用典型的三級人才培養模式,溫州處于二級培養階段。溫州地區下設屬市、縣訓練點,分別有樂清市實驗小學、樂清虹橋第二小學、瑞安中心游泳館、瑞安水上俱樂部、蒼南體校和平陽安體校,共6個。溫州市區內設有溫州市體育中心、甌海點、龍灣點、城南小學和周元小學,共5個訓練點。各市縣訓練點承擔著該地區內后備人才選拔和基礎訓練,并向上一級單位——溫州市體育運動學校輸送優秀苗子。溫州市體育運動學校作為該地區的競技游泳龍頭單位,承擔著選拔和培養溫州地區內優秀游泳后備人才,通過系統訓練和競賽選拔,向上一級單位——浙江省體育職業技術運動學校輸送后備人才。
近年來,為了探索符合競技游泳發展需要的后備人才培養體制,溫州市著力于推行“體教結合”政策,初步形成了“舉國體制”與“俱樂部制”相結合的后備人才培養格局。在全市范圍設立訓練點,以學校教育為依托,保證文化課學習的同時,運動員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就近訓練。各訓練點之間既存在自下向上的輸送關系,又包含著相互競爭的關系。通過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提高人才質量,形成相互競爭的良性循環。
2.2 政府支持
選擇2011級護理本科學生125人,其中男10人、女115人,年齡22~24歲。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分為實驗組(63人)和對照組(62人),兩組性別、年齡、所學基礎課程成績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均P>0.05)。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教學,實驗組采用Mini-CEX考核框架模式進行教學。
政府支持、主管單位重視是發展競技體育的前提保障。早在1996年,浙江省就出臺了《浙江省游泳訓練管理條例》,標志著浙江省游泳后備人才初步形成選材、育才、競賽和管理一條龍管理的格局。2003年,浙江省教育廳、體育局,聯合發布《關于在學校大力開展游泳活動的通知》,要求在全省各學校大力發展游泳運動,合理安排初中畢業生體育專業考試分值和項目設置,逐步加大游泳項目的比重,從2012年開始,有條件的學校將游泳項目列入初中畢業生體育專業考試的備選項目,以推動游泳項目發展。在這一號召的領導下,游泳逐漸成為最受民眾喜愛的、社會普及率最高的體育項目之一,這為競技游泳人才選拔創造了更寬廣的社會基礎。
2.3 學校管理
區別于常見的“三集中”業余體校管理模式,目前溫州市體育運動學校主要以“二集中”管理模式為主。相關調查顯示,77.1%為“二集中”制運動員,22.9%為“走訓”或是“長訓班”運動員。
在人才管理方面,溫州市體育運動學校出臺了《中等體育運動學校管理辦法》,明確學習、訓練等管理制度,以加強體校建設,改善辦學條件。溫州市體育運動學校游泳隊相繼完善了游泳隊訓練制度、競賽制度等,為提高運動員的培養質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溫州的競技游泳發展離不開浙江省體育局和溫州市體育局的大力支持,更離不開溫州幾代游泳人的不懈努力。據了解,溫州市體育局特別返聘溫州“泳壇祖師爺”陳劍岳老先生定期為溫州市游泳教練培訓。
2.4 近四屆省運會比賽成績
作為年齡組比賽最高級別賽事,省運會能直接反映該省最高競技水平。近四屆浙江省省運會溫州市游泳隊在游泳項目上金牌數量統計情況(如圖2所示),第十二屆省運會,溫州市獲得35枚金牌創造的歷屆最好成績。十三屆、十四屆省運會上,溫州市競技游泳成績連連下滑,分別獲得金牌28枚和24枚。第十五屆省運會,溫州市游泳隊狀態有所好轉,獲得35枚金牌,平了該市歷屆省運會最好成績。由此可見,溫州市競技游泳發展較為曲折,經歷過發展低潮,目前溫州市競技游泳正趨于上升的發展趨勢。
2.5 場地器材情況
充足的場地和器材條件,是培養后備人才重要的保障基礎,能反映該項目受重視的程度。游泳作為溫州市競技體育優勢項目,場館和陸上設施基本滿足日常訓練要求。調查發現,溫州市體育運動學校有室內50m游泳館池一個,25m池兩個,15m戲水池一個和近300平米的陸上訓練房。此外,為了保證各訓練組日常訓練,目前采用分時段訓練,由此體校需調整文化課時間,以配合訓練時間。為了提高運動員的適應能力,每天訓練泳池和道次是循環輪換的,細致之處,在同類學校中屈指可數。
3.1 結論
(1)浙江省采用三級人才培養模式,溫州市已形成一套以各級體校為主體、傳統學校為輔助、俱樂部為補充,“舉國體制”與“俱樂部”相結合的體育人才培養模式。
(2)溫州市體育運動學校不斷完善管理制度,人才培養制度先行,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訓練制度,為運動員培養質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溫州市體育運動學校游泳隊主要采用體校“二集中”管理模式,有效保證運動員的文化課程與學習時間,緩解了“學訓矛盾”。
(4)近四屆省運會金牌情況反映溫州市競技游泳水平處于上升發展態勢。
(5)溫州市游泳場地器材保障良好,基本滿足訓練需要。
3.2 建議
(1)發展游泳運動,堅持競技游泳與大眾游泳同步發展,增加群眾學習游泳的積極性。幼兒園、中小學、各俱樂部等聯合開展游泳活動,提高青少年游泳運動員選材的范圍和區域,為選材提供雄厚的人才保障。
(2)良好的制度保障是青少年游泳后備人才培養的前提。建議當地政府完善制度,提高對游泳后備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加強人才選拔與育才制度、運動員與教練員獎勵制度、人才輸送制度、體教結合培養人才模式制度的制度建設。
(3)體教結合是解決學訓矛盾的關鍵,溫州市在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中可以通過體教結合模式有效解決學訓矛盾問題,建議將培養體育人才作為教育系統內部評價學校工作的指標,表彰對培養體育人才有突出貢獻的學校,調動教育系統對培養體育人才的積極性。
(4)改善訓練場地器材保障,包括水質、水溫、訓練時間和運動員營養等方面的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健.杭州與溫州游泳運動訓練水平比較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7,21(2):69-72.
[2]黃松峰.完善我國競技體育人材“體教結合”培養模式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
[3]黃波.廣東省競技游泳發展的SWOT分析[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10,7(29):3.
[4]林長青.福建省競技游泳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
[5]黃力.杭州陳經綸體校頻出游泳優秀運動員[J].中國體育科技, 2005,41(2):15-17.
作者簡介:①林夢華(1967,4—),女,漢,浙江溫州,學歷:本科職稱:高級教練,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運動訓練。莊慧潔(1987,1—),女,漢,浙江溫州,學歷:碩士職稱:中級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運動訓練。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5.124
中圖分類號:G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2(b)-0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