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汀汀(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4)
?
全英羽毛球公開賽馬琳VS內瓦爾技術運用對比分析
曹汀汀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4)
摘 要:該文采用文獻資料、數理統計與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對2015年全英羽毛球公開賽女子單打決賽的技術運用的數據進行了統計與分析。結果表明:兩人在打球風格上都有相似之處,都偏向于男性化打法,內瓦爾成熟穩重,馬琳就顯得張揚。技術運用上馬琳在網前球方面表現的更加積極;在高遠球方面馬琳運用多于內瓦爾,主要是調動對手,消耗對手體能,給自己創造進攻機會,成功在首局失敗的情況下逆襲,最終獲得勝利。
關鍵詞:羽毛球 馬琳VS內瓦爾 技術運用 對比分析
2015年3月9日在英國伯明翰結束了羽毛球5個單項的決賽爭奪,在引人關注的女單決賽中,由現世界排名第一的西班牙選手馬琳對陣現世界排名第二的印度選手內瓦爾。在之前比賽中中國隊選手王儀涵和王適嫻都無緣于四強。當今女子羽壇技術男性化趨勢明顯,攻勢打法逐漸占據主流,但此前一直處于領先地位的中國隊在此方面進步并不明顯。該研究著重對馬琳和內瓦爾的技戰術進行對比分析,希望透過比賽反映出的問題和現象,歸納和探索競技規律,能對未來中國女單的奧運備戰提供有效的建議和參考。
1.1 研究對象
該文選取2015年全英羽毛球公開賽女單決賽馬琳和內瓦爾的技術運用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該文通過文獻資料法查閱了羽毛球教程中有關發球技術、前場技術、中場技術、后場技術等的基本理論知識及技術的運用的相關文獻資料;通過錄像觀察法反復觀看該場比賽的錄像并詳細統計各項技術的相關數據;最后通過對比分析法針對該場3局的比賽,對馬琳和內瓦爾的發球、前場技術、中場技術、后場技術等的運用的相關數據做了對比,并進行分析,得出結論與建議。
2.1 發球和接發球技術運用對比分析
通過對發球和接發球技術的對比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運動員比賽時的心理狀態和戰術意圖。在比賽中,馬琳共采用了5次高遠球和52次網前小球的發球技術,內瓦爾共采用了2次高遠球和38次網前小球的發球技術,兩者在發球技術環節上都側重于發網前小球,這跟現羽毛球女單打法男性化趨勢相吻合,發網前小球就是為了限制對手進攻,并為自身創造進攻機會。
在接發球技術方面,雙方在對方的網前小球處理上,主要以推挑球還擊為主,其次就是放網技術、勾球技術。雙方在接發球戰術意圖上都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也為后面的相持和多拍進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2 前場技術運用對比分析
在網前技術運用上,雙方有明顯的差異,馬琳在放網、推球、推挑球、撲球和勾球技術的運用高于內瓦爾,而內瓦爾挑球技術的使用卻高于馬琳,說明馬琳網前進攻意識很強,反應速度快,通過控制對手網前迫使對手起球從而頻繁下壓得分,這是男單比賽中主要的得分手段,在以傳統拉吊為主的女單比賽中不為多見。在勾球技術運用上,馬琳使用次數明顯多于內瓦爾,顯示出馬琳網前戰術的兇狠和網前技術動作的高超。內瓦爾應對馬琳的網前進攻多以挑球過度,但是多數都是斜線球,調動馬琳大距離跑動,從而化解馬琳網前的進攻壓力。
2.3 中場技術運用對比分析
在中場技術的運用上,馬琳抽球技術的使用明顯高于內瓦爾,而內瓦爾在擋網技術和攔球技術的使用上高于馬琳,說明馬琳在這場比賽上絲毫沒有給予對手過多的進攻機會,無時無刻都在壓制對手,顯示出其犀利的進攻能力;內瓦爾則是在中場球轉為控制前場球的變化上較為主動,控制對手的網前區域從而限制對手攻擊贏得更多的下壓進攻機會。
2.4 后場技術運用對比分析

表1 馬琳和內瓦爾的技術運用對比
從后場技術的運用上,不難看出內瓦爾的后場進攻次數多于馬琳,兩人的殺球使用次數相差不大,但是在吊球技術的使用上,內瓦爾明顯高于馬琳。說明內瓦爾后場進攻能力強,一有進攻機會就進攻,通過后場下壓給對手壓力,從而得分;而馬琳在高遠球技術的使用上高于內瓦爾近2倍地之多,說明馬琳后場多以高遠球拉開和調動內瓦爾,一方面不斷地消耗內瓦爾的體能,一方面也達到了在相持多拍對抗中挫傷內瓦爾的擊球穩定性,迫使非受迫性失誤的不斷出現和回球質量的下降,從而進攻得分。最終內瓦爾在馬琳高遠球不斷地轟擊下,加上進攻的次數多,體力不斷地支出,導致第三場比賽的失利。
3.1 結論
馬琳的男性化打法的突出體現在發球方面和前場技術方面,她幾乎都采用反手發網前小球,從發球一開始就占取了控球的主動權,網前控制自己的進攻節奏,多以放網下壓,勾對角線為主,給對手造成心理壓力不敢輕易進攻,挑后場多以推挑技術為主,不過多給對手進攻時間;中場則是擋網為主,抽球其次;后場技術中,馬琳用高遠球調動對手,消耗對手體能,給自己創造進攻機會。
內瓦爾也幾乎采用反手發網前小球技術,在前場技術使用中挑球使用最多,其進攻意識較為“保守”;中場技術的運用上擋網技術運用較多,說明內瓦爾打球思路活躍,球路多樣;從后場的技術運用上,內瓦爾殺球和吊球技術運用較多,后場進攻能力強,但在多拍相持階段失誤多,回球穩定性不高,體能方面控制不好,導致第三局無力與馬琳相抗,最終輸了比賽。
3.2 建議
(1)在學習和訓練比賽中,應重點學習馬琳的前場進攻意識和相持球的處理,以提高進攻的殺傷力;以及應借鑒馬琳的男性化打法,積極爭奪中前場主動權并提高主動進攻的意識。
(2)在學習和訓練比賽中,應重點學習內瓦爾攻防轉化的技術,以及后場有力的進攻能力。
(3)我們不可一味的拉吊技術也不可一味的盲目進攻,要在提高自身控球能力的同時逐步加強進攻的突擊能力。體能是比賽獲取勝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高自身技術的同時要加強自身的體能,為在比賽相持球處理上表現的更加穩定做保障。
參考文獻
[1]聶上偉.2014年羽毛球世錦賽李雪芮和馬林決賽技戰術對比分析[J].福建體育科技,2015(1):38-40.
[2]龐丁,丁聰.2009年法國羽毛球公開賽李宗偉VS陶菲克技術運用對比分析[J].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72-74.
[3]肖杰.羽毛球運動理論與實踐[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4]戴勁,鐘建澤.羽毛球男子單打優秀選手前場技術特征的對比分析[J].運動,2009(10):23-24,41.
[5]石麗.新賽制下優秀羽毛球女單運動員技戰術變化與發展趨勢[D].北京體育大學,2008.
[6]宋曉俊,洪慶林.2008年北京奧運會女子單打冠亞軍決賽技術分析[J].遼寧體育科技,2010(2):71-73.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5.137
中圖分類號:G8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2(b)-01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