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 強 譯
?
一例波爾山羊鼻竇囊腫的診治
志強 譯
1頭因存在慢性進行性呼吸困難和雙側性鼻腔分泌物的3歲齡波爾山羊在佐治亞州立大學大動物教學醫院進行了診斷。該山羊大約在4個半月前雙側鼻腔開始分泌粘稠漿液性分泌物,同時伴有呼吸困難。左側鼻孔流出分泌物的情況較為嚴重。該山羊已經過數個療程的普魯卡因青霉素、地塞米松和氟尼辛葡甲胺的治療,但幾乎沒有療效。同一羊群中的其他山羊均保持健康。進行體格檢查時,該山羊安靜但警覺、反應靈敏,且體況良好,體況評分為3分(滿分5分)。休息時呼吸困難程度增加,左側鼻孔氣流減弱,處置時會出現張口呼吸。顱骨觸診時,可在吻部腹側觸摸到一堅實隆起的朝向左眼內側的腫脹。外周淋巴結觸診未發現異常。心臟聽診可聽到支氣管肺泡音增多以及來自上呼吸道的吸氣性哮鳴音。在左腰旁窩聽不到瘤胃收縮音。其余體格檢查結果均處于正常范圍內。全血細胞計數(CBC)和生化檢查顯示該羊存在紅細胞增多(HCT為38%,參考范圍為22%~36%)和高蛋白血癥(8.1克/升,參考范圍為2.7~7.5克/升)。顱骨X線檢查結果如圖1所示。
在右側面X線片可見左上頜竇內存在3個邊緣清晰的卵形柔軟組織樣不透明結構(圖)。從吻側至頭側,3個腫塊的直徑分別為4、2.2和2.6厘米。在吻部腹側面X線片,可見腫塊已完全占據左側上頜竇。上頜竇擴張加之腫塊可能延伸至鼻孔導致鼻中隔向右偏離。根據X線片檢查結果,鑒別診斷包括膿腫、腫瘤、肉芽腫和囊性結構形成。

圖1 鼻腔慢性雙側性分泌黏液性分泌物的3歲齡波爾山羊顱骨右側面(A)和背腹側面(B)X線片,注意在左側上頜竇內存在3個邊緣清晰的圓形不透明結構(箭頭所示),導致鼻中隔向右偏離(R=右側)
上呼吸道內窺鏡檢查可見一堅實、圓形、粉紅色腫塊,幾乎完全阻塞左鼻孔內腔,使得內窺鏡無法進入鼻咽部。腫塊表面的黏膜健康。由于鼻中隔向右偏離,導致右側鼻孔深部變窄,同時清晰可見腫塊凸出鼻中隔進入鼻咽部。
獸醫建議通過手術切除腫塊,但由于經濟原因被否決。再考慮到該病的漸進性,決定對該羊進行安樂死并剖檢。剖檢時眼觀檢查可見一5厘米×5厘米大小的形狀不規則存在囊性腔的骨樣腫塊,在上頜竇內連續存在,內含有大量粘稠黃色漿液粘液性液體。經組織學檢查,該囊內襯為假復層、帶有纖毛的圓柱狀呼吸型上皮。最后經組織病理學診斷為鼻竇囊腫。
鼻竇囊腫或上頜竇囊腫在馬并不常見,僅次于鼻竇炎(這是某些馬科動物研究中鼻竇疾病的原因所在)。鼻竇囊腫罕見于其他物種。馬和其他物種的臨床癥狀包括無惡臭鼻分泌物、口眼歪斜、呼吸音異常和漸進性呼吸困難,持續時間存在一定差異。顱骨X線檢查和上呼吸道內鏡檢查為初步診斷手段。鼻竇囊腫的X線片可在上頜竇內看到圓形結構,伴有均質軟組織不透明區。鼻中隔也可能發生偏離和部分礦化。在本文中,該羊的X線檢查結果提示非腫瘤或良性腫瘤形成。惡性腫瘤或傳染性疾病更有可能會導致腫塊邊緣不清、骨質溶解范圍更廣和存在引流管。
鼻竇囊腫的確診需要活組織檢查和對囊壁進行組織分析。本文中山羊的組織病理學變化與在馬報道的病理變化相似,包括水腫、纖維化和淋巴漿細胞性炎癥,還有可能表明存在慢性炎癥過程。但鼻竇囊腫的確切起源仍尚未確定。馬的鼻竇囊腫與人的粘液囊腫相似,有人指出與馬篩骨囊腫有關,但這未獲得Woodford NS和Lane JG(2006)研究的支持。馬鼻竇囊腫的預后通常良好,80%以上的患病動物在經手術治療后臨床癥狀可完全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