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王立賢研究員:中國養豬產業競爭力的提升

1.規?;蛯I化養殖在國際上是一種趨勢,正在向智能化和機器化發展。國外規?;诳焖侔l展,家畜農場和養殖模式不斷擴大,如丹麥2003年有豬場11 110個,2013年減少到3 861個,單個場的飼養規模增加。規?;衅鋬瀯荩瑤淼氖巧a性能的提高。我國養殖專業化還沒有發展,近幾年出現一些專業化母豬場,但是比例相當低。設施先進,自動化程度高。
2.養豬發達國家生豬養殖數量相對穩定,生產水平卻不斷提高。
3.國際上養豬數量、產肉量的增加主要來自中國。2015年全國肉類總產量為8 625萬噸,豬肉占64%,我國豬肉產量自2007年來逐年增加,2015年稍有降低,目前超過了世界剩余各國豬肉總產量。
4.養豬業分批生產的優點。(1)易實現嚴格的全進全出,提高豬群的健康水平。(2)各階段飼養員管理的時間效率提高(如妊娠檢查、接產工作都集中),獸藥使用率提高(如補鐵、免疫、用藥)。(3)對于特定日齡的豬群,便于棟舍環境的控制。同一批次內的豬群日齡一致(相差不超過7天),對環境要求也一致。(4)根據日齡變化,便于對全群進行飼喂量調整,實施階段性飼喂。同一批次的豬群對飼料的營養要求一致,可以根據需要同時進行調整。(5)對于豬群的日常工作管理更便于提前做計劃。尤其是對于繁忙的工作周(如配種、分娩、斷奶)可以提前安排人員的分工。
5.國外養豬體系完善,包括法律體系,組織體系(行業協會),完善的服務體系,技術培訓體系,基于以上體系國外才把豬養好。
1.從散養發展到規模養殖以后,一直沒有解決好如何在規模條件下,如何“養”豬。2.犯了許多基本錯誤,沒有從“養”的根本解決問題,忘記了飼料、水、空氣是豬生長發育的最基本營養。3.我國規?;B殖程度和專業化程度低,在“做自己最專業的,把其他交給更專業的”。4.產業化的一體化程度低。分割嚴重,養殖戶處于不利地位,無法分享其他環節利潤,養殖戶承擔了主要風險。5.產業化組織程度不高,養豬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相對滯后。
中國生豬產業競爭力要想提升,我們可以從如以下幾點出發:
一是提高效率,提高組織化程度和人員素質;我們首先應改變養豬觀念。正確養豬,我們是“養”豬人,是豬“養”了我們;只有把豬養好,我們才能好。想養好豬,就要在“養”上下功夫。要養好豬,就要提供合適、高品質的飼料。而且要給豬提供合適的生存環境,做好生物安全,維持豬群健康,而不是用大量保健藥物。
二是專業化,小規模一條龍生產是我國許多豬場疫病控制困難、生產水平低的主要原因。
三是采取合適的生產工藝和模式,建議小規模一體化豬場逐步改為專業母豬場或保育育肥場,由傳統的按周生產改為按批生產。
四是基礎設施革命,豬場環境是決定豬生命質量最基礎、最重要的因素。豬的生存環境舒適,才能為生產性能遺傳潛力的發揮奠定基礎。豬場的基礎設施條件決定了豬群的基本健康狀態。一次氣溫的大幅波動就會讓我們許多豬場出現問題,所以國家應把養豬重要設施也納入“農機補貼”。
五是正確的疫病防控,在疫病防控上,我們更多的依賴疫苗、藥物、消毒,卻忽略了生物安全體系的建設、飼料質量的管理、環境、人員的管理。我們雖然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獸醫,卻養不好豬。如果我們把保健用藥的錢,一半用來改善通風保溫,我們的生產水平可能更高。
六是發展合作組織,提高產業化程度。發展農牧結合,處理好發展與環保問題,鼓勵農牧結合,限制化肥用量。
七是合作的理念,未來的養豬業。專業化進程加快、農牧結合進程加快、產業融合度加速食品安全、環境友好、成本競爭是發展的根本,現在是: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未來是合作共贏的時代。一個企業能有多少企業合作,就能成就多大的平臺。
養豬業的低效率和價格大起大落,讓養豬人付出了巨大代價,也讓行業付出了大的代價。希望高價格的子彈能多飛一些時候,讓行業有合理利潤,保持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不管如何,提高養豬效益是我們優先需要解決的問題,相信未來養豬業會給大家帶來驚喜,帶來很好的利潤。(本文根據會議錄音和資料整理,未經專家本人審閱,如有出入,以專家意見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