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燕
“學會傾聽”是新課標中對一年級小學生提出的一項重要目標,對學生進行專心聽講習慣的培養,實際上是對小學生注意力的培養。現代心理學證明,注意力集中的學生,聽課效率和學習水平遠遠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學生。小學生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真的是很不習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而新教材中的課文比以前多了,幾乎是每天要教學一篇課文,所以我們在課堂上十分注重知識的傳授,急于完成教學內容,常常覺得沒時間,甚至是沒有意識去顧及對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殊不知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成長必不可少的內在因素,同時也將伴隨他們一生的學習與生活。因此,在學習準備期期間,教師應轉變自己的觀念,把關注的重點放在最基本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上,而不是僅僅關注學生認識、記住了哪些字。教學中應以學習內容為載體,在課堂上時刻關注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的培養。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談點體會。
一、目前低年級學生不能認真傾聽的幾種表現
鏡頭一:課堂上,小手林立,孩子們踴躍發言,氣氛很是活躍。一個孩子的發言還沒有結束,其他同學就迫不及待地舉起小手,“我來,我來”的叫聲不絕于耳,沒有被抽到的孩子會異口同聲的長嘆一聲。但是,他們都只顧著自己表達,而沒有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以至于一再重復別人發言的內容。
鏡頭二:課堂上常常有這樣的學生:老師在上面講,他在下面做自己的事:一截鉛筆頭或者一片紙屑、一塊橡皮會讓他們玩得津津有味、忘乎所以;或者東張西望,或者和別的小朋友偷偷地玩耍等。
鏡頭三:同學們在回答問題,他思緒飛揚,心已經飛出課堂,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做作業,老師一遍又一遍地強調,他卻根本沒聽進去,依然我行我素。
鏡頭在我們的課堂上頻繁出現。顯然,這都是一些學生不認真傾聽引起的。學生不去傾聽的原因有三:一是學生對課的內容、形式以及同學回答的問題不感興趣。二是學生表現欲強,一些學生只注意自己的表現欲,而不去理會其他同學的發言。三是學生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去傾聽他人尊重他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傾聽,不僅指聽老師上課,而且也包括聽同學的發言。
另外,在教學中我們還發現,老師要求學生上課一定要端端正正坐好,于是,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很多學生在課堂上會不斷調整自己的坐姿,不時對老師察言觀色,會努力表現出自己是在認真傾聽的:雙手平放在課桌上,身子挺得筆直,眼睛盯著教師或黑版一動也不動。其實,這就是“假”聽,因為學生如果真的在認真傾聽,就不可能會有時間去注意手應該怎么放,身子應該怎么樣。學生之所以要“假”聽是為了引起老師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表揚。
二、結合語文教學,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傾聽能力
1.語文課堂要有趣味
語文課堂是否趣味,對孩子的傾聽影響很大。所以,語文教師要精心備課,科學設計教學,在課堂上做到以兒童的發展為中心,將課堂變成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有滋有味地讀書、識字、作文、交流,孩子的傾聽能力自然得到發展和提高。
2.在聽讀訓練中培養傾聽能力
在大語文觀下,激發低年級兒童課外閱讀的興致,借助課外閱讀中的聽讀訓練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也是很好的一個途徑。多年來,我發現,進行課外讀物的聽讀訓練的時候,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有意注意維持時間最長的時候。利用晨讀或者閱讀課時間,教師選擇兒童感興趣的課外讀本,聲情并茂地朗讀給孩子聽。在讀的過程中,間或停下讓學生猜測一句話中的一個詞語、故事里面人物的語言,設想故事中的一個情節或者故事的結尾。這種訓練方式既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又有效地訓練了孩子的傾聽能力。
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傾聽意愿
1.語言渲染強化傾聽意識
在課堂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普遍的現象:教師的注意力往往只傾注在那些正在 “說”的孩子身上,而常常冷落了更大一部分正在“聽”的學生。在傾聽學生發言的時候,教師要注意環顧四周,以了解學生聽的情況,并對聽得認真的孩子及時表揚,對聽得不認真的及時提醒。
2.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激發傾聽興趣
興趣永遠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但傾聽對于好動、活潑的兒童來說無疑是無趣的。作為教師就要設法從無趣中尋找和創造樂趣,以此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培養他們的傾聽能力。 而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獎勵和游戲最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
a.獎勵傾聽。記得在給學生們上的第一堂準備課上,我“一不小心”說錯了一個詞,坐在地二排的一個女孩又輕又急切地說“老師錯了!”正是這句話給了我一個絕好的機會。當我把一張笑臉娃娃的卡片送給她時,全班同學都表現出無比的驚訝和羨慕。于是,我告訴孩子們:傾聽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之一。我把一個大大的“聽”字寫在了黑板上,學生們驚嘆“好大的聽字!”是的,我要把這個大大的“聽”字寫進孩子們的心中。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停止對學生傾聽的獎勵。同時,獎勵要注意及時性、公正性,以促成學生傾聽習慣的養成,保證學生傾聽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b.開展簡單而有趣的聽記游戲和比賽活動。低年級的孩子已具備了初步的傾聽能力,但隨意性很強,目的性較差,而且具有音符一樣的跳躍性。兒童的生活離不開游戲,教學中如果加入那么一點游戲的成分,學生的興趣就驟然而起了。比如:“古詩文誦讀大賽”、“小精靈故事大王”、“動植物奇聞軼事”故事會、“夸夸我的家鄉”說話練習等,在活動中,學生能夠認真傾聽,積極參與,并且使孩子的語文素養得到訓練和提高。總之,只要教師做一個有心人,一定能找出許多引起學生傾聽興趣的方法。
c.在適時有效的提醒中培養傾聽習慣 ,持久性和自控性差是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不僅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形式多樣地組織學習活動,而且還要注重提醒。教學中我會這樣做:當遇到一些新課的重點或學生的精彩回答,馬上會示意別的學生進行復述或點評。“剛才某某同學說得很精彩的地方是什么?請你說說。”這樣既能促使那些分心的學生集中注意力,又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采用這種方法,寓批評于學習中,教育而不留痕跡,同時,對學生取到了及時提醒的作用,有利于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這樣的形式,更適合于較長時間要學生持續傾聽的學習活動。
學生傾聽能力的途徑和方法有很多,我們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注意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培養科學有效地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