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冬泉?鄭冰
摘 要:幼小銜接問題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通過分析幼兒進入小學后在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適應現象來加強人們對幼小銜接的認識,探討怎樣使幼兒更順利的實現由學前向小學過渡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幼小銜接;教育;兒童發(fā)展;內在規(guī)律
一、幼小銜接的意義
幼小銜接是整個教育階段中第一個重要的銜接環(huán)節(jié),銜接得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幼兒未來的長遠發(fā)展,因此,這一問題歷來都得到了較大的關注與重視,所謂“幼小銜接”,泛指幼兒進入小學前家長、學校、幼兒所參與的活動,可視為是為幫助幼兒銜接幼兒園和小學前后學習環(huán)境所需付出的準備。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整體,既有連續(xù)性又有階段性,連續(xù)性要求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相銜接,前者為后者做準備,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是一個重要轉折,是兒童主體對變化的外界環(huán)境重新適應的時期,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是社會性適應中極其重要的內容,它是兒童交往、學習、生活的基礎和保證,幼小銜接進行得不順利,孩子身上往往會出現睡眠不足、身體疲勞、食欲不振、體重下降等現象;心理方面也會表現為精神負擔重、情緒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會導致社會性方面的人際交往不良、怕學、厭學,以及學習成績不理想。當今社會中獨生子女占絕大部分,而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受到大人們的寵愛和溺愛,使他們形成了“唯我獨尊”、“唯我獨享”,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往往產生“人人為我”的心理要求,這種心理傾向和要求與社會交往所需要的“平等合作”等原則形成突破,長此以往,他們會缺乏與人交往、合作的機會,他們身上或多或少地有著不合群、自私等影響社會過程的表現。
二、當前幼小銜接中存在的問題:
1.單一性。不少幼兒園把幼小銜接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做,積極開展幼兒入學前的準備工作,無論是在教學要求、內容、方法,還是作息時間方面都主動像小學靠攏,而小學與幼兒園的銜接很少,形成銜接工作的單向性。事實證明,雙向準備才是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有效途徑。
2.片面性。幼小銜接工作往往出現片面性,重知識準備,輕能力培養(yǎng),只關注兒童認識了多少字,會做多少算術題,部關心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不關注孩子獨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關注兒童的生理健康,忽視了他們的心理健康。
3.表面性。不少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背書包上學,活動時間延長,每天布置作業(yè)等。而幼兒的適應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三、怎樣做好幼小銜接
1.應端正學前教育思想
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體、智、德、美全面發(fā)展的人,它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養(yǎng)成幼兒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品質。幼兒園要切實為培養(yǎng)下一代負責,嚴格按著幼兒教育的規(guī)律組織教學,決不能拔苗助長。
作為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認真學習和研究幼小銜接的意義和標準。把培養(yǎng)幼兒學習興趣、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競爭意識作為長期目標。在一日活動中,采用多種形式來培養(yǎng)幼兒各方面的能力。
2.做好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日常聯系工作
建立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之間的聯系。幼兒園教師可以參加小學教師的教學活動,參加研究幼小銜接的研討會,與一年級教師之間進行教育教學雙向交流活動,使雙方在交流。互了解、互相配合,互相補充。這是搞好幼小銜接的主要前提。
幼兒園教師只有在了解小學一年級教學情況的基礎上,如教學內容、課程設置、課時安排、教學形式、方法以及對學生的要求,才能為完成幼小銜接,幼兒園大班進行必要的安排和適應性訓練。小學教師也應深入研究幼兒教育的特點、具體內容,然后根據一年級授課大綱要求,適當地對新生進行適應性訓練,這樣才能在兒童生理和心理上順利適應幼小之間過渡。
3.做好幼兒入學前心理準備
要順利完成幼小銜接,必須重視一個客觀因素,即實現幼小之間時間和環(huán)境的柔性過渡,這對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極其重要。可從以下著手:
(1)培養(yǎng)幼兒上小學的興趣。可帶幼兒參觀小學,看小學生上課。還可以通過讓幼兒在課堂上模仿小學生上課等組織主題區(qū)域游戲,在培養(yǎng)注意力的同時也讓幼兒熟悉了解小學教育的情景。
(2)營造循序漸進的外部條件。可采用以下做法:第一,遵守作息時間,養(yǎng)成幼兒按時起床,按時上學,按時離園的好習慣。第二,加強幼兒體育鍛煉,重視對幼兒獨立性的培養(yǎng)使之入小學后能堅持小學的緊張生活,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如果缺乏自理能力,不會自己收拾書包,不會做值日,就容易產生自卑感。第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孩子上課認真聽講、做事要一心一意、多思考、多提問。
(3)培養(yǎng)幼兒意志力。告訴幼兒小學和幼兒園的區(qū)別,側重講幼兒園以游戲為主,小學以上課為主。上了小學第一學期要學會漢語拼音,認識許多漢字,要考試,小學生上課要注意聽講,約束自己的行為,這些都要求孩子有一定意志力。
(4)做好幼兒畢業(yè)離園工作。幼兒在幼兒園快樂地度過了自己的幼年,即將進入小學學習,這是幼兒一生中頭一件大事情。幼兒應嚴肅認真地做好幼兒畢業(yè)離園工作,使幼兒對老師、幼兒園產生依戀的感情,這是對幼兒進行集體主義思想教育的良好時機。
幼兒畢業(yè)時,可舉行班或全園慶祝大會,慶祝會上可向幼兒祝賀,對他們提出新要求;小學老師和小學生也可以參加發(fā)言,歡迎幼兒到小學去學習;也可以請家長發(fā)言。會議結束后,應有文娛節(jié)目和拍照留念。整個會議在熱烈的氣氛中進行,使幼兒充滿歡樂和自信,讓他們帶者教師的囑托奔向新的學習生活。幼兒入小學后,幼兒園還應去小學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聽取小學多幼兒園教育工作的意見,總結幼小銜接經驗,使今后的銜接工作做得更好。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小學和家長都非常關心的問題,搞好它需要幼兒園和小學的改革,需要家長熱心支持及其觀念的改變。總之,搞好幼小銜接工作,需要幼兒園、小學和家長三方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朱慕菊“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的研究”研究報告.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2]余曉紅幼兒教育不能小學化.
[3]鄭立華周芳纖幼小銜接中幼兒社會適應性之我見.
[4]崔雪貫徹新《綱要》做好幼小銜接.
[5]謝廣田幼小銜接:突變·減坡幼兒教育2003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