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
《綱要》語言領域中有“注意傾聽對方講話”的目標要求,事實上,幼兒能夠安靜傾聽別人講話既是幼兒學習語言、習得知識的前提,同時也是受益一生的良好習慣。我用一年時間在我們班開展培養幼兒安靜傾聽的教學實驗,已有一定成效,現將方法心得匯總如下:
一、借鑒蒙臺索利的走線練習培養幼兒專注、耐心的能力,為安靜傾聽做身體機能上的準備
方法是:在教室內畫一條首尾相接、能容納所有幼兒步行的細線,練習時要求幼兒背著手或叉腰一個接一個沿著線往一個方向走,要求行走過程中保持安靜、腳跟緊貼腳尖一步一步慢慢走、雙腳始終踩在線上。教師控制練習的時間,從一分鐘開始,以后隨著幼兒控制身體平衡的熟練程度逐漸延長時間,但連續行走時間以不超過6分鐘為宜,時間過長部分幼兒容易喪失興趣。練習時可配合輕柔的音樂,教師用輕柔的聲音對幼兒進行鼓勵,每次練習結束時用有趣的身體放松動作來結束活動。實踐表明:孩子們并不厭倦甚至是喜歡這樣的訓練,常有孩子問我:“什么時候才走線啊?我喜歡走線。”通過走線練習培養了幼兒專注、耐心的能力,為下一步安靜游戲打下基礎。
二、借鑒蒙臺索利的安靜游戲,直接培養幼兒安靜傾聽
方法:我用手機做定時器,從一分鐘開始,請幼兒選一個自己覺得端正舒適的姿勢坐好,在教師發出“開始”的指令后,盡量保持身體不動,用耳朵傾聽周圍的聲音,提示幼兒能聽到盡量遠處的聲音最好,聽到手機鈴聲響后方可活動身體。然后請幼兒舉手發言剛才聽到了什么,教師要對幼兒的發言做出積極的應答和鼓勵。孩子們開始說得最多的是“聽到隔壁大一班在上課”、“聽到手機鈴聲響了”等,發言人數也不多;后來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和教師的鼓勵,發言的內容開始豐富多彩,同時幾乎每個孩子都能站起來說說自己聽到了什么。教師不必追究每個孩子所講述的內容是否真是他(她)自己聽到的,因為這個活動的目標就是訓練幼兒安靜傾聽和大膽發言。
三、在培養過程中提高教師講述的內在趣味,直接吸引幼兒安靜傾聽
比如選擇生動有趣的故事,教師講述時繪聲繪色、聲情并茂等。
四、當幼兒講話時,教師注意自己一定安靜傾聽
如果幼兒是在集體場合發言,就要求其他幼兒也安靜傾聽,使說話的幼兒得到被尊重的正面情感體驗,長期積累形成幼兒尊重他人、安靜傾聽別人發言的良好習慣。
五、適宜采用良性鼓勵機制。
比如:我們班的孩子都很喜歡教學活動中的各種表演活動,每次我優先請在教學活動中能安靜傾聽的孩子先參加表演;區域活動分區時優先請能安靜傾聽規則的孩子先選擇活動區。
通過教學實驗,我們班的孩子安靜傾聽的能力和習慣遠遠高于實驗前,這說明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希望對同行們的教學實踐也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