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
摘 要:長期以來,受傳統學科知識體系課程觀的影響,加上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水平相對低下,“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實訓實習課”的傳統教學模式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效能低下,越來越不能滿足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我們亟需探索一條適合數控加工技能人才技能學習的職業教育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持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推動佳木斯加工制造業發展,助力李克強總理提出的“東北裝備”走向世界的夢想。
關鍵詞:職業教育;技能;訓練
1 實施背景
佳木斯市是東北老工業基地,農機制造產業、糧食產業、煤電、礦業、木材等加工制造業十分發達,數控加工人才緊缺,據相關部門統計,佳木斯地區每年就有2000人的需求缺口。我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成立于2006年。經過幾年的發展,2012年數控專業被黑龍江省人社廳評為黑龍江省名牌專業,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一定的人力資源支撐。
2 主要目標
國家中職示范校建設項目為我們教育教學改革提供良好契機。針對數控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經過深入調研、科學論證,我們設計了本次教學改革的三個基本目標:
2.1 深化校企合作,重構課程體系。技能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企業的全程參與,要提高本專業教育教學質量,必須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與企業建立長效合作機制,為學生技能提升提供真實的工作場景。在教學內容上,要打破學科課程體系,構建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讓學生在“做中學”和“學中做”中不斷鞏固提高。
2.2 提升學習興趣,提高培養質量。以生為本,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必須是學生導向的,要落腳在學生的“學”上,只有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才能不斷提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高質量的數控加工人才。
2.3 增強教學效能,探索有效模式。從國內職業教育實踐和理論研究看,目前尚未發現數控加工人才培養的有效模式,本次改革的基本目標是要探索一種適合的、特色的數控加工技能人才培養的有效模式,以發揮示范效用。
3 實施過程
“四級遞進”技能訓練是指在數控加工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其技能的習得和訓練經歷了四個階段,在這四個階段中,學生沿著“從新手到專家”的路線,專業技能不斷提升的過程。其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第一級:一體化教師技能認知階段。這一階段是學生剛入學的第一個學期,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在一體化教師中讓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和將來要掌握的技能有初步的、感性的認識,培養專業興趣和專業認同感,為學生進入角色奠定基礎,其考核形式主要是過程性考核。
第二級:校內實訓基地技能提高階段。這一階段是學生成為技能型人才的關鍵,在第二和第三學期實施,重點在校內實訓基地學習,附帶在一體化教師進行技能認知。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與企業一起開發的項目課程,內容占到一半以上,其考核形式也是過程性考核,主要測試學生工作任務的完成程度。
第三級:校內企業體驗式實習階段。第四學期,學生進入校內企業實習階段,但這種實習主要是體驗式,其目的是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讓學生了解整個生產流程,學生在企業師傅的指導下進行“試錯性”生產,鞏固所學知識,提升所學技能,為學生進入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即進行真實的生產做好準備。這一階段評價主體由學校教師轉向企業的指導師父。
第四級:校外企業頂崗實習階段。最后一個學年,是學生企業頂崗實習階段。這個階段,學生開始在企業中承擔真實的生產任務,身份逐步從學校學生轉變為企業的一名員工,成為一名“準專家”。這一階段,雖然是在企業實習,但它卻是學生專業技能發展和提升的關鍵階段,我們提出要把這個階段作為一門課程進行管理,派教師入駐企業,跟企業共同管理,共同指導,共同考核。
4 保障條件
4.1 制度前提
學校先后與佳木斯暢通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寶瑪數控有限公司等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建設了暢通一體化教室、佳電一體化教室、暢通產品研發中心、寶瑪產品研發中心。這些企業不僅是佳木斯市技工學校學生企業實踐基地,還是教師企業實踐基地。企業根據學校情況,提供給實習實訓機會、研發項目、技術人才、生產產品等資源,確保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緊密貼合,真正做到校企雙方的深度合作。
4.2 物質基礎
技能的習得與科學知識學習的最大區別在于前者是情境依賴性知識,它不能脫離真實的工作環境而獨立存在。構建真實或仿真的工作環境是職業教育教學的根本需要。加大硬件建設投入力度,購買和引進先進設備,成為衡量職業教育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
4.3 智力根本
近年來,學校先后制定了“雙師型”教師認定辦法、兼職教師工作條例等規章制度,一方面引導、激勵教師走向“雙師型”的專業發展道路,另一方面積極從企業引進專家型師傅,打造專兼結合的“雙師”團隊,不斷提升專業課教師的專業化程度和水平,為實施“四級遞進”技能訓練,持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堅實的人力資源保障。
5 主要成效與成果
5.1 學生綜合素質明顯提高,企業滿意率逐年提升
經過兩年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了明顯的提升。通過對企業畢業生滿意度的調查,企業普遍反映對我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畢業生十分滿意;在2013年佳木斯地區杏花杯職業技能大賽上我專業學生囊括了數控車前三名,普車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績。2014年在黑龍江省第六屆數控技能大賽中獲得數控車工學生組團體第三名。
5.2 社會服務能力逐步增強,專業影響力持續提升
兩年來,本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為地區的佳木斯暢通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佳木斯電業局、佳木斯四海印刷廠、三江開關廠等提供技術服務6次;為佳木斯暢通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佳木斯常發佳聯農機裝備有限公司開展企業員工專業知識培訓,年培訓200人次以上,且培訓人數規模不斷增加,極大地提高了我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的知名度。
5.3 師資隊伍成長迅速,專業化水平顯著提升
在兩年的示范校建設期間,數控技術應用專業教師隊伍成長迅速,培養出具有專業開發能力的專業帶頭人2名,具有課程開發和研發能力的骨干教師12名,專業教師隊伍中的能夠承擔理論和實訓教學任務的雙師教師團隊比例已經達90%以上;教師教研教改能力明顯提高,申報建設了某級精品課3門,發表省級以上科研教學論文28篇,開發出版教材4本。
5.4 校企合作形成長效機制,產學研成效顯著
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逐步增加了本專業的吸引力,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建立了起來。我專業帶頭人與部分骨干教師參與佳木斯暢通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PCD鉸刀技術開發與G10震動清芯機研發項目,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就研制成功,為企業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我專業與蘇州寶瑪數控有限公司經過深入調研,共同開發,成功制造出數控雕銑機,不僅提高了教師實踐能力,而且為學生專業能力拓展提供了基礎。
6 體會與思考
通過實施本次改革,我們的體會主要是以下兩點。
6.1 企業的主導性參與是“四級遞進”技能訓練法的關鍵
“跨界性”是職業教育的根本屬性。學校職業教育在默會知識傳授中的缺憾只有通過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才能得到彌補。企業參與必須貫穿于職業教育的全過程。“四級遞進”技能訓練,通過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轉換,實現了學生專業知識體系與企業人才知識需求無縫接軌;通過教室與車間的轉換,實現學生學習環境與企業生產環境的高度統一;通過專業課程與工作崗位的轉換,實現學生技能與企業崗位能力要求完美融合;通過學生和工人角色的轉換,實現技能人才綜合能力的快速提升;通過專業教師和技術人員角色的轉換,實現校企雙方合作共贏。
6.2 合法的邊緣性參與是“四級遞進”技能訓練法的實質
“合法的邊緣性參與”是情境學習理論的基本特征。基于情境的學習者必須是共同體中的“合法”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觀察者,同時他們的活動也應該在共同體工作的情境中進行。“邊緣性參與”是指這樣一個事實,即作為新手的學習者從部分地、不充分地參與共同體的活動到獨立承擔工作的過程。“參與”意味著學徒(或新手)應該在知識產生的真實情境中,通過與專家、同伴的互動,學習他們為建構知識所做的事情。“四級遞進”技能訓練法之所以獲得成功,在于它暗合的這一理論,為學生提供一條“合法的邊緣性參與”的特色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