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云?許紅


當代藝術家參展烏鎮國際藝術展,把這個工業社會中烏托邦一般的古鎮創造成了一個屬于當代藝術的“異托邦”。
由文化烏鎮股份有限公司主辦,陳向宏發起并擔任展覽主席,馮博一主策劃的“烏托邦·異托邦烏鎮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于2016年3月27日在中國烏鎮開幕,這個展覽正在火熱進行中,將持續到2016年6月26日。在此期間,有15個國家和地區的40位著名藝術家及其作品參展。
水鄉古鎮與當代藝術“碰撞”
獲邀的40位中外藝術家中,有幾位在大眾之中早已是熟面孔。
弗洛倫泰因·霍夫曼以制作巨大的玩具動物裝置出名,他最著名的作品“大黃鴨”在香港和上海的兩次展出均引發火爆觀展場面。此次他為烏鎮定制了粉紅色《浮魚》。粉紅浮魚呆萌可愛,但這不僅是一條魚,那絢麗的色彩,是在水鄉的灰色情調中尋找一種平衡。
荒木經惟在當代攝影界被稱為“攝影奇才”、“怪獸攝影師”。此次,他選擇了以天空為主題的攝影作品參展。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被譽為“行為藝術教母”,是世界上最為知名的行為藝術家,她與中國淵源頗深。1988年,她和男友Ulay在中國完成了“分手之作”《情人長城》(The LoversThe Great Wall Walk)她是此次頗受關注的藝術家之一,她為烏鎮藝術展帶來了5部行為藝術影像。
徐冰一直在作品中思考中國文化,此次帶來《漢字的性格》和自導的首部電影作品《蜻蜓之眼》。
美國著名裝置藝術家安·漢密爾頓根據烏鎮水鄉種桑養蠶的特色,“定制”作品《唧唧復唧唧》。此外,德國行為藝術家赫爾寧、英國當代藝術家達明安·赫斯特以及中國著名當代藝術家隋建國、宋冬、向京等,也在受邀參展之列。
此次展覽共展出55組(套)130件作品,包括裝置、雕塑、影像、攝影、行為、動畫以及聲音藝術等眾多類型。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16件作品是藝術家受邀為此次展出而汲取烏鎮人文元素特別創作的。
有兩位藝術家把烏鎮作為他們最新作品的首展之地。還有幾位甚至此前從未有過中文譯名,他們的作品為我們觀察世界提供了一種截然不同的視角,所以,“烏鎮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又是藝術新品種新景象展示、交流和碰撞、發展的平臺。這些針對展覽主題、結合場地環境創作、展出的藝術作品,與其他新銳藝術一起充實了此次藝術展覽的豐富性、當代性。
總策展人馮博一說:“這樣的影響無疑是潛移默化的。一個是中國舊時的記憶,那些水墨畫一樣的老房子;一個呈現的是當代最新的文明,你會發現其中有趣的文化碰撞。”
是的,這是烏鎮的老房子、青石板路、小橋流水與當代藝術主動的一次主動碰撞,也是藝術展最鮮活的看點。
荒廢老絲廠蛻變為
當代藝術展區
此次藝術展展出場地分為室內、室外兩種類型展示空間。室外空間是江南水鄉風格的西柵景區,室內空間則是由廢棄的烏鎮絲廠廠房改造成的藝術創意空間,充滿了歷史時代氛圍。4500平方米的老廠房改造、3900平方米的新建空間以及1800平方米的戶外空間,這次大手筆的“空間移位”本身也被注入了藝術內涵它被藝術家赫爾寧忠實地記錄下來,作為多媒體影像作品在藝術展上展出。
西柵景區是符號化的烏鎮的主體,北柵絲廠則是“工業下鄉”留給烏鎮的歷史記憶。當制造業轉型,當代藝術展示替代了破敗的被遺棄的廠房中的機器生產,“藝術下鄉”則被賦予了全新的、立足于烏鎮又不拘泥于烏鎮的意義。
西柵景區作為室外展出場地,是人們所熟知的江南水鄉古鎮的空間,而絲廠的“重生”卻是烏鎮首次向大眾展示自己的另一種情境。北柵絲廠始建于1970年,1999年被并入梧桐絲廠后廠房一直閑置破落。2012年,烏鎮對舊廠房加以改造,保留了原有廠房建筑群的結構空間,并對有特色的建筑和環境元素予以保護修繕,保留了繅絲車間的老虎翻窗、剪刀撐和人字型房梁、球面圓屋頂,以及有40多年樹齡的棕櫚樹、柏樹、法國梧桐等。
這處當代化意味濃厚的改造場所成了藝術展場地的主體部分。
烏鎮文藝繁榮的美好愿景
“藝術從來不是天上的星辰,而是手邊的花朵”,為了讓更多人直觀地了解當代藝術、走近當代藝術,體驗到別樣的藝術風景,從展覽開始前直到展覽結束,烏鎮藝術展組織了各種免費公共教育活動,不僅有學術講座、藝術家從專業角度解讀展覽本身及各種藝術、人文、社科話題的對話,而且有許多輕松好玩的現場導覽、藝術活動和工作坊實踐。
此次展覽主席、發起人陳向宏說,“文化烏鎮”的打造既要有“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也要有“新文化元素的加入,兩者是相融的”。而在展覽現場,英國藝術家理查德·迪肯說烏鎮辦這樣規模的國際當代藝術展是“Small town,big heart(小鎮巨心)”。
小鎮加戲劇,有了烏鎮戲劇節;小鎮加互聯網,有了永久的世界互聯網大會;小鎮加當代藝術,有了烏托邦·異托邦國際當代藝術展。
其實,烏鎮國際當代藝術展也展示了古鎮藝心烏鎮文藝姹紫嫣紅般繁榮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