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芳+年梅+李芳

[摘要]針對大學生在高校圖書館借閱圖書面臨的混亂感,提出高校圖書館專題圖書推薦,運用EBL五步驟提煉問題、尋找證據、評估證據、應用證據、評估過程,將館員經驗、用戶需求、可獲得的證據分析探討,形成向大學生推薦的“學習—工作專業性書目”和“休閑閱讀書目”,為當今大學生的專業文化發展做好方向引導工作。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專題圖書推薦;EBL;循證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41(2016)02-0008-05
高校圖書館是承載大學文化、信息發展的主渠道,然而在移動互聯設備高速發展的信息爆炸時代,圖書館陷入了一個相對比較尷尬的境地,它擁有大量豐富的圖書、報刊資料,卻鮮有人問津,大多數高校里75%的圖書常年躺在書架上沒有人去借閱[1]。而學生卻面臨信息資源爆炸的混亂困境,不知道如何獲取能幫助、提升自己思維的文化知識信息,如何快速尋找到自己需要的書籍。本人在中國知網上檢索2010—2015年“圖書推薦”和“高校圖書館”主題的文獻共291篇,分析總結出高校圖書館推薦主要解決兩個核心問題:一是提取大量學生的個性化特征,二是根據大量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匹配出適合他們的圖書資源并推薦給讀者。大量圖書推薦主要從兩個維度展開,一是工作經驗,二是基于數據挖掘方面的技術推薦。從分析研究看出,目前高校圖書館面向學生的圖書推薦存在宏觀導向缺失,無論是傳統的經驗推薦,還是新型技術推薦都是在綜合分析原有讀者借閱日志的基礎上進行(如排行榜推薦、關聯規則推薦、協同過濾推薦等),而事關學生專業文化發展的指導性推薦并沒有引起高校教育教學部門和圖書工作者的重視。在當前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大學生必須快速掌握時代背景下的專業文化知識,具備相關的職業發展素養,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高校圖書館在向學生進行圖書推薦時應綜合分析當前背景下學生的專業文化傾向性需求,針對不同專業、年級學生進行相關的專業文化指導性推薦,我們稱之為面向高校大學生的專題圖書推薦。此種推薦以學生需要發展為中心,先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學生的專業發展需要和興趣,為學生提供專業發展方面的圖書推薦服務,同時根據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對于沒有閱讀習慣和興趣的學生或是興趣不明了的學生予以引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休閑閱讀習慣。
與圖書推薦相比,“循證圖書館學”(Evidence-based Librarianship,EBL,也稱循證圖書館事業)是圖書情報領域的新興概念。EBL起源于循證醫學,1997年,循證圖書館學被正式提出[2],它強調圖書館工作的問題解決方案應建立在證據的收集、評估和整合基礎上,從而提高專業判斷的可靠性。從EBL的主張來審視高校圖書館專題圖書推薦,它們之間有著天然的聯系。高校圖書館專題圖書推薦首先要對學生按照專業、年級進行分類;其次將對學生的圖書推薦分為指導學生學習—工作的專業性專題圖書推薦和引導學生休閑行為的休閑閱讀專題圖書推薦。專業性專題圖書推薦是針對不同推薦對象尋找證據抽取其專業、年級、課程所要求具備的知識、技能、情感目標,根據目標要求向其推薦適合圖書,館員要證明它們之間具備相關性、有效性;休閑閱讀專題圖書推薦是對學生閱讀習慣/行為進行“干預”的活動,館員必須確知什么樣的活動能夠產生積極正面的“干預”效果,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非抑制學生的閱讀興趣,館員要證明干預活動的有效性。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圖書館面向學生的專題圖書推薦是一個需要嘗試EBL的領域,與EBL宗旨有著天然的契合點。
本文的目的就是從EBL的角度審視高校圖書館專題圖書推薦研究的證據性和實踐價值。高校圖書館員可以在循證圖書館學的理論指導下,運用循證圖書館學方法在學生專業指導、休閑閱讀方面向學生推薦適合的圖書。
1循證圖書館學的概念
循證圖書館學依據圖書情報服務面臨的障礙,提出實際問題,研究獲取或收集獲取有效證據,解釋整合證據,嚴格評價證據的真實性和相關性,將可獲取的最佳證據與用戶環境、需求、取向等有機結合,并應用于解決問題、消除障礙以促進圖書館事業的發展[3]。循證圖書館事業致力于提高圖書情報的服務質量,使以經驗為基礎的傳統圖書館學向以科學為依據的現代圖書館學發展,借以改善圖書館學的專業研究[4]。EBL建立的是一種實用方法,可以用一公式表達為:EBL=可獲得證據+館員經驗+用戶需求。加拿大學者Crumley定義:“EBL是通過提出問題,發現、嚴格評價圖書館科學(或其他學科)的研究證據并將證據應用于日常實踐以促進館員職業發展的一種方法;EBL鼓勵館員進行研究。”[5]這是一個全新的理念,是行動研究在圖書館工作中的升華,體現了EBL對圖書館員的重要影響,讓館員具備終身學習的理念,使其在工作中開展研究,在研究中促進自身職業的全面發展。同時EBL也為圖書館工作提供了一個決策框架,在該框架中圖書工作者運用所獲得的最佳證據制定決策,信息研究、協作、處理問題的能力得以提升,圖書館工作也可向實證科學的道路健康發展。
2高校圖書館專題圖書推薦
高校大學生需要的圖書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與學生當前學習任務、將來欲從事工作相關的書籍,這類圖書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專業知識技能,為他們當前的學習和將來的工作奠定基礎;另一類是與休閑閱讀行為(reading for pleasure)相關的書籍,這類圖書是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和興趣的書籍,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帶給他們愉悅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讓學生在讀書中享受生活。美國《未來學家》雜志預言,2015年部分發達國家進入休閑時代。我國也在逐漸向休閑時代邁進,休閑文化是這個時代的根基,當前在校的大學生將成為休閑文化的第一代參與者和享受者,為他們提供適合的閱讀推薦服務,促進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拓展學習興趣,在專業發展、人格養成方面全面提升,將是目前高校圖書館服務的關鍵,即本文所提出的高校圖書館專題圖書推薦。

“專題”是專門研究或討論的意思,指具有某種共同性的資源的集合,是“專題資源”的簡稱。例如,有關某一領域、專業、課程各種類型資源的集合,這些資源有圖書、期刊、會議文獻、學位論文等。專題推薦不同于一般的個性化推薦。個性化推薦通常只是針對某個用戶的特定需求而提供的一種個性化信息推薦;而專題推薦是向某一特定的用戶群體推薦適合他們這個群體的,屬于某個特定領域的信息資源,側重于信息推薦對象的“群體性”和信息推薦內容的“專題性”[6]。高校的學生分別屬于各個專業、年級,在專業、年級兩個維度具有群體性特征,而在這兩個維度相同的學生又都學習著同樣的課程,因此他們具有推薦對象的“群體性”特征和推薦內容的“專題性”特征,高校圖書館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年級對學生進行專題圖書推薦。高校圖書館面對的學生眾多,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圖書推薦難度大,工作繁重,而針對學生專業、年級的專題圖書推薦可以減輕工作量,難度也會大大降低。
本文設計一個以專業、年級為專題的分類模型,把大學生按其專業、年級劃分為各個專題推薦對象,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一年級、漢語言文學專業二年級等。各高校圖書館可以根據本學校學科專業設置不同專業、年級的專題推薦對象,針對各個對象開展專業性和休閑閱讀專題圖書推薦,再通過高校之間的館際交流,豐富多樣化的圖書專題推薦智庫。高校圖書館專題圖書推薦模型如圖1。
紅藍黑黃綠色點顯示專題推薦對象,面向各對象的專題圖書推薦分為兩種,它們針對同一類推薦對象,存在交叉性,可以互相促進。
學習—工作專業性專題圖書推薦可以根據專題推薦對象的學習課程推薦能促進課程學習的專業書籍,館員可將這些書籍按中圖分類法進行分類推薦。此外,還可針對該專業的職業發展和就業發展趨勢進行相關的職業發展方面的書籍推薦,這部分書籍的推薦可以參考學校就業指導部門、社會上相關職業人力資源部門的建議,采取調查問卷、訪談的形式來獲取相關推薦圖書,經過館員甄別分類后推薦給學生。
休閑閱讀專題圖書推薦可以采取閱讀推廣的方式。由于各個專業院系的學生基于所學專業的相似性,可能在興趣方面存在相似性傾向,高校圖書館可針對不同院系推廣不同的閱讀書目,提高專題圖書推薦的有效性。高校大學生的年齡大多為18—22歲,圖書館館員可密切聯系各院系輔導員、心理教師,從他們那里獲得支持,向學生推薦有關社交、人文、哲學方面的書籍,幫助大學生從書中獲取知識,促進其人格的全面發展。此外,高校圖書館員應經常閱讀書評文獻。書評介紹書籍的基本內容,點明圖書的精要所在,為讀者選擇圖書提供參考,起到為讀者推薦優秀圖書的作用,同時還為讀者對所讀圖書進行價值判斷提供參考。館員通過閱讀書評,將相應的圖書推薦給適合的專題推薦對象,促進學生休閑閱讀行為的提升。高校大學生休閑閱讀專題圖書推薦的目標主要體現在學生休閑閱讀行為的改變和閱讀量的提升上,即使無閱讀興趣的學生培養出閱讀興趣,閱讀興趣單一的學生拓展閱讀范圍、增加閱讀量,閱讀興趣廣泛的學生增加閱讀量。
高校圖書館專題推薦的圖書可以借助圖書館宣傳網頁、QQ群、微博、微信等網絡信息手段或傳統宣傳材料、宣傳欄等方式推薦給專題推薦對象,促進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發展和休閑行為兩方面的共同進步,成為新時代會學習、會工作、會休閑的大學生。
3高校圖書館專題圖書推薦的循證實踐流程
根據Eldredge的闡釋,EBL大致分為五個實施步驟。第一,提出和界定問題;第二,檢索已發表和未發表的文獻以及與問題有關的資源作為備用證據;第三,嚴格評價所獲取證據的有效性(真實程度)和相關性;第四,應用高質量的證據;第五,評估實踐的效果[7]。依據Eldredge的EBL五個步驟,結合高校圖書館面臨的實際問題,我們將高校圖書館專題圖書推薦的循證實踐步驟分為:1)界定專題推薦對象,提煉問題;2)為界定的問題尋找解答的證據;3)嚴格考證備用證據的真實性及其與對應問題之間的相關性;4)運用“EBL=可獲得證據+館員經驗+用戶需求”公式,做出實施方案并予以執行;5)評估實踐過程,并在評估中改進,再實施,再評估,形成螺旋上升的行動研究效果。
3.1 界定專題推薦對象,提煉問題
循證圖書館學要解決的問題來自用戶對知識信息獲取的障礙,在高校圖書館專題圖書推薦中首先要界定專題推薦對象,即把學生按專業、年級分為不同的專題推薦對象。其次,針對不同的專題推薦對象提出要解決的問題:1)為學生在專業學習和將來工作職業發展方面提供幫助,包括智力、知識、技能支持幫助,向學生推薦有助于其學習—工作專業性發展方面的書籍;2)為學生大學期間和將來人格發展方面提供幫助,包括獲取社會正能量、尋找自我認同感、形成愛的美德等,向學生推薦休閑閱讀書籍。
3.2 尋找備用證據
EBL證據收集遵循“5S策略”[8]。“5S”是指Studies(研究)、Syntheses(綜述)、Synopses(摘要)、Summaries(總結)、Systems(系統)等五種資源,五種資源按豐富到稀缺依次向上排成金字塔形,最頂層是成熟的服務系統,如計算機決策支持系統。五種資源從上往下價值依次降低,加工難度逐漸加大,查找證據應從“5S”頂層開始,頂層系統資源可根據個體問題的特征鏈接相關證據;接著是總結,總結可以針對某一案例,提供全面證據;最后才是底層的證據,它們要進行進一步加工,才能應用于證據分析。
圖書館員對專業性圖書推薦應切合本館實際、學生實際,運用有效循證實踐證據中的推薦信息向學生推薦相關圖書,并通過觀察圖書館流通日志中相同專業、年級類別學生的歷史借閱記錄進行比較優化,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科專業發展指導。關于休閑閱讀專題的圖書推薦,圖書館員可從書評中尋求證據,提取信息分類推薦給各專題推薦對象;同時借助高校智力優勢,從教師處獲取基礎研究證據,得出各類別學生的學習—工作專業性推薦信息和休閑閱讀專題推薦書目;另外,也可檢索文獻資料,獲取相關專業、年級類別學生的專業、職業、文化發展趨向,再利用自己豐富的圖書情報服務經驗在OPAC系統中檢索出相關信息、書籍。總之,面向大學生的專題圖書推薦可以尋找的高級證據較少,需要圖書館員運用自己的圖書情報知識和檢索技能對基礎研究證據進行加工、判斷,擇優選擇加以推薦,這是促進圖書館員自身專業發展的過程,也是促進館員從傳統的經驗型向新型的科學研究型轉變的過程。在尋證過程中,圖書館員要優選檢索詞,檢索詞包括主題詞和自由詞,既要保證詞語與所查問題概念的相對吻合,又要保證檢索的全面靈活;優先選擇公開發表的文獻資源,選擇可信度高的未公開發表的文獻資源作為補充,文獻資源要涉及所推薦對象的相關學科專業;構造高級有效的檢索表達式,準確描述檢索問題;對檢索到的檢索結果要進行判斷,優選信息資源,通過循環檢索不斷修改完善檢索策略,獲取可信的證據。
3.3 考證備用證據的真實性、相關性、有效性
循證圖書館學依靠證據解決問題,證據的真實性、相關性、有效性是循證實踐取得實效的關鍵。評價證據時要從三個角度來確定證據是否可用,即提供的資料是否正確可靠,結果是什么,結果對于處理問題有無幫助。首先要考證證據的真實性,即相關專題推薦結論信息獲取的研究方法是否合理,統計分析是否正確,結論是否可靠,研究結果是否支持研究結論,證據針對本校大學生的推薦應用價值是否可行;其次還要考證相關專題推薦信息本身具有的應用價值,能否幫助學生在相關專題方面進步發展,是否起到宏觀指導和潛在影響的作用。
3.4 制定實施策略并予以執行
高校圖書館專題圖書推薦循證實踐的推廣運用需要遵循學生學習發展的客觀規律,要考慮學生的心智發展,不能試錯。1)從可信的循證實踐證據中獲取面向不同專題推薦對象的推薦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學科專業發展推薦書目和休閑閱讀推薦書目。2)把這些推薦書目通過多種渠道推薦給專題推薦對象,推薦的客體是各院系專業年級組的全體學生。3)討論實施策略的成效,并進行調整優化,在優化過程中有機結合最優證據、館員經驗和用戶需求。
3.5 評估實踐過程
評估包括兩方面,一是對高校圖書館專題圖書推薦效果的評估,二是對循證實踐流程前四個步驟的評估。
對于圖書專題推薦效果的評估,我們可以通過對圖書館的流通日志進行數據挖掘分析,得出推薦的成效和需要改進的問題,并予以調整。對于循證實踐前四個步驟的實施進行總結評價,反思各步驟實施是否達到最優,并將循證證據排序。通過評估,我們可以找到問題所在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優化循證實踐流程步驟。這是一個螺旋上升、循環往復的促進過程。
4結語
高校圖書館專題圖書推薦將學生的注意力從海量館藏引導到小范圍的促進其專業發展和興趣拓展方面的書籍中來,減輕了學生在圖書館中尋找書籍的混亂感,提高了圖書借閱率。該推薦是建立在圖書館員對現有研究的檢索、比較、評估、整合之上,循證實踐五步驟為解決高校圖書館專題圖書推薦提供了一個大框架,在實踐過程中,需要館員從高校實際出發,將經驗轉換成有效的研究證據,架構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告別直觀和盲目,關注專題圖書推薦研究對高校大學生圖書閱讀的幫助作用,積極主動地通過自身的行動研究充實和完善高校專題圖書推薦領域的證據,實現高校專題圖書推薦的EBL轉型。
[參考文獻]
[1]李克潮,黎曉.個性化圖書推薦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1(10):65—69.
[2]Eldredge J.Evidence-based Librarianship[J].Hypothesis,1997,11(3):4—7.
[3]Crumley E,Koufogiannakis D.Developing evidence based librarianship in Canada:six aspects for consideration[J].Hypothesis,2001,88(15):9—10.
[4]劉璇,徐飛.循證圖書館事業研究[J].情報雜志,2007(5):106—108.
[5]Eldredge J D.Evidence based librarianship:where have we come front and where are we going.[2008-05-08].http://www.shef.ac.uk/scharr/Eblib/edl2001.html.
[6]唐秋鴻,曹紅兵,唐小新,等.高校圖書館個性化專題推薦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2(13):53—58,24.
[7]Eldredge J.Evidence-based Librarianship:An overview[J].BullMed Librassoc,2000,88(4):289—302.
[8]R.Brian Haynes.Of studies,syntheses,synopses,summaries,and systems:the“5S”evolution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for evidence-based health care decisions[J].Evidence-based nursing.2007,1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