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蕊
(右江民族醫學院公共與管理學院,百色 533000)
?
短篇報道
基于團隊教學模式在醫學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與評價
郭蕊
(右江民族醫學院公共與管理學院,百色 533000)
【關鍵詞】醫學統計學;TBL教學模式;教學研究
醫學統計學是運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原理、方法,結合醫學實際,研究醫學資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與推斷的一門學科。時代發展需要高校培養出具有高素質科研能力的創新型人才,醫學科研離不開醫學統計學,統計設計是貫穿專業設計的各個環節,是醫學科研的先導和依據,只有科學合理的統計設計才能推導出準確可靠的結論。醫學高校雖然也十分重視統計學的教學,但效果并不理想。據統計,我國醫學期刊論文中,統計學應用錯誤率高達80%[1],這一現象應引起統計教育者極大的反思,并促使我們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模式,以期有更好的教學效果。美國Okalahoma大學的教育學家Larry Michaelsen教授2002年在改革PBL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模式(Team-Based Learning,TBL)[2]。TBL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培養終身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應用能力,提高學生溝通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在國外醫學教育中受到廣泛關注。為了解TBL教學模式在醫學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我們在2011級臨床和口腔專業的學生開展教學改革,介紹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取右江民族醫學院2011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8班和2011級口腔專業本科班共105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2011級口腔專業本科49名學生作為實驗組,實施TBL教學,2011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8班56名學生作為對照組,實施傳統模式教學,兩個班學生前期課程成績相近,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使用的教材、教學總學時、期末考試試卷及任課老師相同。
1.2方法兩組的理論課均采用傳統模式教學,即多媒體教學+課外練習。對照組實驗課采用傳統模式教學,即教師用統計軟件SPSS示教,學生學習操作,用軟件完成作業。實驗組選擇三個實驗內容(t檢驗、卡方檢驗、秩和檢驗)進行TBL教學。實施步驟如下:(1)組建學習團隊:以5~7名學生為一個學習團隊,實驗組49名學生共分為8個團隊,分組時均衡各組學員的性別、性格、成績、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做到組內異質,組間同質[3]。(2)自主學習:教師將開展TBL教學的單元學習目標、學習提綱及相應的練習于實驗課開課前1~2周交付學生,學生以團隊為單位,利用網絡資源和圖書館資料進行自主學習。(3)課堂測試:首先進行個人測試,主要涉及相應章節內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測試題由10道難度較小的單選題組成,主要檢查自學效果;之后進行團隊測試,測試題難度有所增加,由10道單選題組成,答題時允許團隊討論,綜合團隊意見,形成一致答案;最后為應用性測試,結合醫學科研設計中所涉及的統計學問題,主要考核學生綜合運用,解決問題的能力。(4)總結評價:測試結束后,教師對測試的結果進行總結和評價。對測試結果不滿意的題目進行補充講解,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
1.3效果評價比較兩組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并采用自制的調查表對實驗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評價主要內容為TBL教學是否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實際應用能力等。

2結果
2.1兩組期末考試成績比較實驗組總分及選擇題、名詞解釋、簡答題、應用題各種題型的分值均高于對照組,除簡答題外,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教學效果評價課程結束后對實驗組的49名學生開展TBL教學法認同度的調查,發放問卷49份,回收有效問卷49份,有效率為100%。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對TBL教學法的認同度很高,最低一項為“培養處理信息、獲得和更新知識的能力”也達到93.88%。見表2。

表1 兩組期末考試成績比較(分,±s)

表2 實驗組49名學生對TBL教學法認同度的調查結果(n,%)
3討論
教學質量是高校的生命線,貫穿著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各項工作之中,提高教學質量是高校教學工作的永恒主題,也是教學改革的終極目標。教學模式的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一項重要手段,“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是目前廣大醫學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探索實踐的教育教學改革方向[4]。TBL教學模式作為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強調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TBL以團隊為基礎,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因其獨特的優勢在歐美發達國家的醫學教育中得到廣泛應用,國內醫學高校引入后也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本研究表明,TBL實驗組的成績高于傳統教學組,且在總分及選擇題、名詞解釋、應用題各項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證明TBL教學法的優勢。認同度問卷調查顯示,TBL教學法的認同度高。教師在課前1~2周將學習目標、學習提綱及相應的題目發放給學生,讓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通過查閱文獻、團隊內部相互討論、測試時團隊間的競爭、測試后教師對疑難題目的精講等,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團隊協作意識、培訓科研思維能力、提高查閱文獻的能力均有重要的作用,同時通過這一學習過程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牢固,對以后的應用也起到重要的幫助。
總之,TBL教學模式適應了現代醫學教育模式的變化,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注重培養實際應用能力,為將來學生參加科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實際問題,如尚未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相對匱乏的TBL教學資料、教師和學生投入的時間不足等將會限制TBL教學的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胡良平,李子建.醫學統計學基礎與典型錯誤辨析[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3:4.
[2] 景玉宏,尹潔,劉向文,等.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學法在局解教學中的設計與評價[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9):96-98.
[3] 陳海天,肖力,王廣涵,等. 婦產科學TBL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2):114-115.
[4] 姜冠潮,周慶環,陳紅. 基于團隊的學習模式(TBL)在醫學教學方法改革中的應用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2):8-9.
(編輯:潘明志)
(收稿日期:2015-09-22修回日期:2016-02-17)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6.01.028
作者簡介:郭蕊,女,教授,博士。E-mail:guorui789@163.com
基金項目: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2JGA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