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遲云蔚+鐘懿婧



摘 要:市場集中度的問題已經是現代產業組織理論中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市場集中度一方面可以反映產業中的市場勢力的狀況,另一方面也會影響產業的市場績效。本文在測算了我國零售業市場集中度,構建了關于零售業市場集中度的影響因素的動態模型,研究了這些因素對我國市場零售業市場集中度的影響程度,為相關的政策建議提供有效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零售業;市場集中度;市場規模;外資進入
一、引言及文獻述評
1992年我國零售業開始對外開放,2004年完全取消了外商投資在地域、股權和經營范圍的限制,我國的零售業全實現了面開放。零售業是連接生產和消費之間紐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明顯。零售業的從業人員和企業數量眾多,其銷售額占GDP之比逐漸上升,已經是我國國民經濟中最大且最重要的行業之一。在2014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經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42.75%。目前,我國零售企業百強銷售額占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正逐年提高,由2000年的2.87%逐步上升到2010年的10.8%。這一數據表明資源正在向大型零售企業聚集,零售業市場集中度在穩步提升。但是,美國在2010年時的百強集中度已經達到37.1%,這表明我國零售業的發展與發達國家還存在明顯的差異。
學術界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研究方法,對零售業集中度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了較好的研究基礎。邢孝兵和岳中剛認為外資企業大規模的進入提高了中國零售市場的集中度,同時也加劇了中國零售業的競爭程度。紀玉山和李兵認為在給定其他變量條件不變的條件下,規模經濟水平與產業集中度呈正相關關系;產業規模與產業集中度呈負相關關系;進口與產業集中度成正比關系,出口則與產業集中度成反比關系;相關政府的干預越多,則產業集中度會越高。湛泳采用個體固定效應面板模型考察了集中度的影響因素,發現行業利潤率、行業規模、地區零售市場容量、零售業FDI與市場集中度有正相關關系,連鎖經營化率與我國零售市場集中度有負相關關系。目前國內外學者的研究主要側重于以零售業市場集中度作為零售業市場結構的主要變量,研究其對對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產生怎樣的影響。對影響集中度的因素的探討不足,且關于集中度影響因素的大部分研究是從理論的角度分析的,因此本文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我國零售業集中度的影響因素做進一步研究,利用相關的數據建立計量模型,對影響零售業集中度的各因素做實證分析。
二、理論基礎
1.市場集中度
市場集中度是衡量整個行業的市場結構集中程度的測度指標,它可以充分表現出市場中企業的規模狀況。本文所采用的計算方式:CRn=連鎖百強企業前n位銷售額之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來具體測量市場集中度。根據貝恩的市場結構分類法,如果行業的集中度CR4≤30%或者CR8≤40%,即屬于競爭性行業;如果CR4>30%或者CR8>40%,則該行業為寡頭性行業;65%~75%為極高寡頭壟斷性行業。在數據的選取方面,本文所使用的連鎖零售企業銷售額的數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相關數據均來源于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和國家統計局。
由表1數據可知我國零售業的市場集中度在2002年到2007年呈現出先增長的態勢,從2009年開始逐漸下降。但是美國零售業市場集中度CR4均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始終高于我國同期水平。因此得出結論,我國零售業市場集中度一直處于較低水平。較低的市場集中度已經充分的反映出目前我國零售業市場的發展分散的情況。CR4≤30%說明我國零售業市場處于競爭性結構市場,從我國零售業的市場集中度來說,可能存在著較大的發展空間。
2.相關因素及數據描述
根據產業理論組織的內容列出本文的影響因素及指標衡量,指標的相關數據均來源于中國統計局以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網站。
(1)市場集中度,以CR100t指數衡量。
(2)期初集中度,表示為CR100t-1,記為c2。
(3)市場規模,以我國歷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來衡量,第一年的市場規模為1,以后每年的市場規模為當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除以第一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值,記為X1。
(4)進入壁壘,以企業進入率來衡量進入壁壘,以零售企業法人數的增長率來表示企業進入率,記為X2。
(5)外資進入,選取每年外資零售企業數量與我國企業總量的比值來衡量,記為X3。
(6)國際金融危機,設定其為一個人工變量,2008年以前各年該指標取值為0,2008年及以后各年的取值為1,記為X4。
三、模型與數據處理
根據前文的理論分析,利用以上指標建立時間序列回歸模型,對影響集中度的因素進行分析,線性回歸模型如下:
CR100t=α+aCR100t-1+bX1t+cX2t+dX3t+fX4t+μt
從上述模型中根據收集到的數據,利用Eviews7對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得到如下表3回歸結果。
AdjustedR-squared=0.909315
從表2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X1、X2的回歸結果不顯著,檢驗未通過。X1檢驗未通過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市場規模對其市場集中度的綜合影響效果具有復雜性,需重新選擇指標進行深入研究。X2檢驗未通過一方面原因可能是我國零售業市場集中度比較低,進入壁壘太低,所以研究此因素的意義可能不大;另一方面原因也有可能是因為本文選取的數據不夠恰當,不能完全反應這個進入壁壘的影響實質。所以我們去除進入壁壘X1、X2因素,再進行回歸得出如下表3的回歸結果。
由上表4中AdjustedR-squared為0.922431得出方程擬線性良好,因素的回歸結果比較顯著,所以回歸方程可以表示如下:
CR100t=3.05+0.66CR100t-1+3.61X3t-3.28X4t
四、回歸結果與現實解釋
根據前文實證分析的結果,期初集中度對市場集中度的影響顯著。由回歸方程可知期初集中度增長1個單位,導致當期集中度增長0.66個單位,說明了企業在已有市場占有率優勢情況下,在下一期規模擴張等企業行為方面比其他市場占有率小的企業和未進入市場但準備進入市場的企業具有更大的優勢,且具有市場優勢的企業會采取各種各樣的措施來保持市場優勢地位不被搶奪。外資進入對市場集中度影響也顯著。外資的大量進入可以增強我國零售業市場集中度,外資企業數量占我國零售企業數量每增長1%,市場集中度會增長3.61%,說明了外資企業在我國市場的快速擴張會對我國零售業市場競爭格局產生很大的影響。自從我國加入WTO后,我國本土的零售企業受外資企業的大量沖擊影響之后,本土企業也開始通過兼并等企業行來擴大自己的規模,從而極大的提高了零售業市場集中度和市場效率。國際金融危機也是明顯影響我國零售業市場集中度。2008年開始我國零售業市場集中度增長速度由之前的上升趨勢變為下降趨勢,從回歸結果來看,金融危機導致我國零售業的市場集中度下降了3.28,這是應該是2008年以來零售業市場集中度增長速度放緩主要原因。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導致全球的消費都處在一個低迷的狀態,本土企業和跨國企業都在危機中受到創傷,這使得很多零售企業的擴張速度放緩,從而大大降低零售業的市場集中度。
參考文獻:
[1]邢孝兵,岳中剛.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零售業市場結構優化的影響[J].商業時代.理論,2005.8.
[2]紀玉山,李兵.對產業集中度決定因素的一項文獻歸類與總結[J].產經評論,2012.1.
[3]湛泳,聶欣.我國零售業市場集中度影響因素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4.10.
[4]王小平,董燕.我國零售業市場集中度偏低的原因分析[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7.10.
[5]中國連鎖經營協會.
[6]中國統計局.
作者簡介:朱玲(1991- ),女,漢族,江蘇揚州市人,產業經濟學碩士,南京財經大學產業經濟學專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