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璞

摘 要:現如今,各家電商平臺在競爭不斷加劇的同時,積極拓展業務,其中分期付款業務就是較新的一種,但由于電商與傳統商業有著顯著差異,并且在分期付款業務的核算中,參與各方核算方式、核算時間等又沒有統一制度可尋,因此本文對網絡購物分期付款業務的會計核算進行探討,望對涉及此業務的各個主體,在會計核算時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網絡購物;分期付款;唯品會
一、網絡購物分期付款業務
如今電子商務的服務范圍已經擴大到生活的許多方面,從最初的網絡購物,到其后的各種簡便日常費用支付,電子商務對現代人的生活提供了很大幫助,現如今,各家電商平臺在競爭不斷加劇的同時,積極拓展業務,其中分期付款業務就是較新的一種,幾家知名電商平臺都已經競相展開這種信用支付業務,例如京東商城2014年推出的“京東白條”,是一種個人消費貸款服務,用戶在京東商城上購買商品后,如果獲得白條資格,則可以選擇長達30天的延期付款,以及3至24個月的分期付款方式。天貓商城2014年首先在電器城板塊上線了“天貓分期購”,該業務支持零首付,并且支持用戶3、6、9期分期付款,6期與9期收取一定手續費,并在其后逐漸推廣到天貓的其他賣場版塊。唯品會作為國內領先的閃購平臺,也與2015年推出了“唯品花”這一信用支付方式,“唯品花”支出客戶最長56天的無息購物,以及3、6、9、12四種分期方式。
“唯品花”實際上是一種信用支付,用戶可以先購物后付款,唯品金融幫助用戶先進行墊付,而后消費者通過分期形式還款給唯品金融,作為獨立的金融服務平臺,唯品金融針對客戶的消費記錄、是否實名、銀行卡綁定等方式決定客戶是否擁有唯品花的使用資格以及信用額度。“唯品花”分期方式中,3期手續費率1.5%、6期3%、9期4.5%、12期則為6%(如表所示),每期均以月為計算單位,通過支付手續費,消費者得以延期付款,但手續費本身并不屬于貨款,而是唯品金融因為提供賒購服務而賺取的類似貸款利息收入。從而鼓勵消費者消費,提高唯品會的收入,事實證明此舉也確實有效,2016年2月25日,唯品會公布了2015年的財務報表,證明自從實施了“唯品花”信用支付業務以來,在2015年唯品會凈利潤達到15.9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比的12.7億元相比,達到89%的增幅,這與“唯品會”本身以閃購與品牌精選兩大思路強強結合的發展策略緊密相關,但同時也不可忽視“唯品花”信用支付業務對凈利增長的支持。
二、“唯品花”分期業務的核算
要解決“唯品花”分期業務的核算問題,首先要明確核算主體有哪些。在“唯品花”分期業務中,唯品會作為賣方、消費者作為買方,而唯品金融是其中的第三方平臺,三者都需要完成會計核算。唯品會作為一家以自營為主的企業,其大部分產品都來自自有,而非其他賣家,這就與淘寶的經營模式非常不同,網購平臺不再是聚集買家和賣家,而是作為交易的直接參與者進行銷售,因此唯品會本身需要完成賣家的會計核算部分。消費者在唯品會選購商品后,通過唯品金融平臺,按照享有額度支付“唯品花”業務的信用貨幣,唯品金融是一個獨立平臺,相當于銀行發放給消費者貸款,其后再從消費者那里分期收取本金和利息,因此唯品金融作為一個獨立的會計主體,需要完成相關業務的會計核算。消費者本身作為有核算需要的企業,需要完成采購業務和還款業務的核算,在明確的各方核算主體基礎之上,本文具體來談談如何進行具體核算。
在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中未明確規定對于網購環節分期付款業務的核算辦法,所以筆者依據會計確認的常規流程,是否確認、何時確認、如何確認三大確認步驟來逐步分析。
首先賣方唯品會、買方的消費者以及中間的資金調度者唯品金融都需要獨立完成會計核算。其次,就是何時確認,關于業務確認的時點問題。網購銷售業務有一個最大的特點,賣家商品發貨后,買家并未能立即收到,時間上往往有3-7天的時間差距,除此之外,買家在收到貨物后,需要通過唯品會網購平臺點擊確認收貨,這樣銷售業務中貨物轉移的過程才能結束,銷售也正式得到雙方一致確認。對于唯品會來說,在商品由倉庫發出時,商品所附帶的風險和報酬并未轉移給買方,因此不符合銷售收入的確認條件,只能從產品出庫角度衡量發貨業務。
第三,“唯品花”分期付款業務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續費,商品本身的貨款由買賣雙方分別進行收入與資產的確認,這與一般網絡銷售業務的確認項目相同,手續費實際上具有利息的特征,在《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中明確規定,分期銷售方式具有融資的性質,應當將唯品金融墊付的費用與實際分期收到消費者的還款金額之差合理分攤,沖減企業的財務費用。當然,唯品金融作為一個金融平臺,幫助消費者和供應商提供資金量,因此具有以利息收入為營業收入的特性,故此可以不沖減財務費用而直接列支為利息收入。
三、具體案例分析
甲公司與2015年10月1日,從唯品會上選購了10件筆記本電腦,作為員工出差辦公所需,電腦每臺含稅價格為3510元(其中不含稅價3000元,增值稅金510元),唯品會采購時每臺成本價為2400元。就此案例,筆者進行具體核算分析。
首先,甲公司需要在唯品會上進行商品選購,并在唯品會平臺中落下訂單,根據金額大小,甲公司選擇分六期完成分期付款,對甲公司來說分期付款無首付金額,并且貨未收到,不需要核算。唯品會則根據甲公司的訂單,通常會在當天發出貨物。并做如下會計處理。
借:發出商品 24000
貸:庫存商品 24000
第二,甲公司于2015年10月5日收到10件計算機,驗收無誤。依據《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對于分期付款買入的固定資產,則該筆交易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對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應采用分期付款金額的現值確認。對于手續費則由“未確認的融資費用”賬戶核算。
借:固定資產-電子設備 3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5100
未確認的融資費用 1053
貸:應付賬款-應付唯品金融 36153
唯品金融在此時,代替甲公司支付全部電腦價款。并確認應收款。
借:應收賬款-應收甲公司 36153
貸:應收利息 1053
銀行存款 35100
唯品會在甲公司確認收貨后,之前確認的發出商品達到了銷售收入的確認條件,予以確認收入,并同時結轉成本。
借:銀行存款 351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3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5100
借:主營業務成本 24000
貸:發出商品 24000
往后的每個分期付款時點,甲公司根據分期金額進行支付,總金額為36153元,分六期支付,每期金額為6025.5元,支付后分錄如下。
借:應付賬款-應付唯品金融 6025.5
貸:銀行存款 6025.5
每期手續費支付符合權責發生制,確認當期財務費用。
借:財務費用 175.5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175.5
最后,唯品金融在收到甲公司的分期付款金額后,遞減債權,并確認手續費收入。
借:銀行存款 6025.5
貸:應收賬款-應收甲公司 6025.5
借:應收利息 175.5
貸:利息收入 175.5
至此,各方業務核算均已完畢。由于網購分期業務近年有推廣趨勢,準則方面也沒有詳細規定,因此本文結合案例進行了分析,望對各方主體的核算提供一定參考。
參考文獻:
[1]張宇明,王懷明.網絡信用支付會計核算探究[J].會計之友,2016(5):116-117.
[2]何建國,姜思云.互聯網金融環境下分期支付的會計處理[J].財會月刊,2015.(28):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