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高校的招生規模日趨擴大,每年都涌現出大批待業畢業生,其就業、創業問題越來越突出。加之社會貧富差距在短時期之內仍難消除,因而貧困生創業、就業問題成為高校及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本文結合高校貧困生創業現狀,提出了一系列貧困生創業解困途徑,以有效解決貧困生創業、就業難的問題。
【關鍵詞】高校;貧困生;創業;解困
近些年來,我國高等教育開始實現跨越式發展,并成功步入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隨著擴招力度的加大,高校育人工作所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越來越多,特別是貧困生問題,尤為突出。如今,高校貧困生創業、就業難問題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并引發了國家、社會、學校等各界的高度重視,因而如何指導和幫助貧困生順利脫困、解困,促進其成功創業成為高等教育改革中所面臨的重大課題。
一、高校貧困生及創業現狀分析
所謂的貧困生,指的是在校期間難以支付學費、生活費的學生。近些年來,我國高校貧困生的比例越來越高,貧困生創業、就業難開始成為一種社會問題,并引發了各界的熱切關注。
近些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速度持續加快,招生規模逐步擴大,每年所涌現的大批待就業畢業生中,有很大比例來源自于貧困生,這主要是受到其家庭條件、自身心理、自我認知、期望較高等原因引起。因此,貧困生就業難成為一個越來越突出的問題。加之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導致有限的工作機會難以很好地滿足待就業畢業生需求,因此,實現自主創業成為有效改善貧困生就業問題的關鍵。
但是,創業離不開資本,能否獲取這把金鑰匙,敲開致富門就情況不同的貧困生而言,其難易程度也需斟酌。當前,社會貧富差距十分嚴重,而且短期之內勢必存在,就大部分貧困生而言,創業難度系數不斷提升,科學地指導貧困生創業,成為高校、社會、乃至國家的一個艱巨任務,也是相關領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認真加以思考的重大課題之一。因此,下文將以貧困生創業現狀出發,就如何指導貧困生更好地實現創業提供思路和建議。
二、貧困生創業解困的途徑
對于高校貧困生而言,創業不僅是高校的問題,更是國家和社會的問題,關乎國家、社會的安定。就貧困生而言,其創業兼具優勢、劣勢,既面臨著諸多機遇,也需要應對各種挑戰。因此,要求政府、社會、學校、貧困生各自都能做到盡其責、竭其能,最終保障其成功創業,幫助其解除貧困的困境。
1、政府、社會方面
就貧困生而言,其創業、就業問題無疑是國家政府所關注的熱點民生問題之一。因此,要求政府、社會必須注重為貧困生創業致富提供足夠的支持、保障。一方面,應增強對其創業前中期的支持與指導。構建“貧困生創業援助資金”,專門面向首次創業的貧困大學生、貧困家庭、低保家庭、殘疾人家庭等,為其提供足夠的資金扶持,全面簡化審批、辦證手續,提高貸款額、免費進行場地供應,并給予應有的稅費全免等支持。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創業失敗等后期支持體系。為創業失敗的貧困生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其再次創業,并提供完善的專業指導、技術、網絡支持,為貧困生再創業的成功提供保障。此外,加強貧困生創業優惠政策宣傳。借助于廣播、網絡、電視等多種媒體,宣傳創業優惠政策、制度,使貧困生及時掌握最新信息,并引發各界的關注與支持,鼓勵更多組織、企業參與貧困生創業支持和幫助中來。
2、學校方面
對于高校而言,一方面,要求幫助貧困生培養健康的創業心理,以便為保障其成功創業奠定基礎。創業是一項艱苦而未知結果的戰爭,成敗無人知曉。因此,為了提高貧困生的創業能力,必須注重培養積極而健康的創業心態,同時,設立相應的心理輔導機構、綠色通道、輔導課程、“一對一”咨詢等,培養其堅定的理想信念與樂觀的精神與自信心。另一方面,高校應努力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創業文化,引導其勇于、敢于創業。同時,利用校園廣播、報紙、BBS、網站等對貧困生創業成功經驗加以分享,樹立典范,此外,還應注重開展各種各樣形式豐富的創業大賽,培養其敢于面對失敗、承擔風險的意識與能力。還應對貧困生創業教育體系加以完善,構建“貧困生創業班”,設置彈性制課程,綜合整合創業相關教育及學科內容,增強專業指導與其他學科的融合,設置人文、禮儀、管理等實用型課程,拓寬其知識面,還可聘請企業家參與指導、講座,實現“一對一”培養。
3、學生自身方面
就貧困生自身而言,一方面,應注重尋求心理導師的引導和幫助,培養一個健康、積極、樂觀的心態。針對自身心理障礙,要求高校貧困生必須能夠自覺解決,若無法解決,能夠及時找尋導師幫助,為其解惑,從而以最佳心態投入創業過程中。另一方面,應多方面、多途徑開展個人綜合素質的培養,主動參與到各種活動中來,增強溝通、協調、合作、領導等綜合能力,提升綜合實踐能力,增強專業知識學習,加強創業培訓,鍛煉自身實踐和創業技能。此外,還應積極參加到勤工儉學活動中來,一方面,可以獲取一定的收入,減輕生活、學習負擔,另一方面,緩解自身心理負擔與精神壓力,能夠全面投入到創業中來,為貧困生成功創業奠定基礎。不僅如此,勤工助學環境也是一個小型社會,有助于鍛煉其交際、合作、協作、領導、實踐等綜合能力,還有助于擴展其專業知識、豐富其眼界、充實其課余生活,增強貧困生對于社會的認識和了解,鍛煉其商業敏銳度,促進其創業能力的提升。此外,貧困生還應注重參加到各種類型的創業創新競賽活動中來,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轉化,同時增加創業機會,為日后成功創業積累豐富的經驗。
三、結語
研究顯示,我國高校在對貧困生的分析、評價、關注方面應加強投入力度,鼓勵貧困生創業,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時,還需要學生工作者、學生自身的努力,以及國家及社會各界的支持與鼓勵,幫助其充分發掘自身優勢、特長,對其展開科學分析與指導,激發其內心對成功的渴望,并成功轉化為動力,實現自身優勢向成功創業的轉化。
【參考文獻】
[1] 許國彬, 楊敏生. 高校創業型勤工助學模式與其濟困育人功能的研究與實踐[J].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 2009, 14(10):212-215.
[2] 黃一玲. 高職院校貧困生就業競爭力的SWOT分析及對策研究[J]. 生涯發展教育研究, 2013, 21(03):1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