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士安
摘 要:社會工作在普及社會性別視角、維護女性權益、推動平權運動有著重要的使命和任務。對發達國家和地區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進行有選擇性的批判和借鑒,是仍處在發展階段的中國社會工作的必經之路。文章通過對國內外文獻的查閱整理,對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的起源、發展歷史、服務模式進行梳理,結合當前社會工作實務實踐經驗,對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的特點進行總結梳理,以期為國內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的發展提供有效的經驗借鑒。
關鍵詞: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社會性別視角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9-0092-02
結束男權主義,消滅性剝削、性歧視和性壓迫,促進性階層平等成為女性主義給予世人的標簽印象。早在19世紀末,以西方女性主義者為代表的她們毅然高舉社會性別視角的旗幟努力通過一系列社會行動擴大群體影響力、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時過境遷,女性權利地位在這一百多年得到很大的提高。在中國,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也逐漸擺脫農耕文明時代遺留的重男輕女的思維,但在很多情景下這股陰霾仍未散去。近段時間,從“失蹤女大學生”案件到“和頤酒店事件”,女性權益遭受侵害的事件頻發,不間斷地出現在報紙新聞頭條,引發社會巨大反響。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當前的社會,社會性別視角尚未深入人心,女性仍然事實上處于難以逆轉的弱勢地位,平權運動的呼聲日益高漲,越來越多的女性在社會中爭取話語權以保障自身權益。社會工作作為以助人自助為價值理念,以弱勢群體為對象,綜合運用科學的方法促進人類福祉與社會和諧的學科和實務模式,推動兩性平等、社會公平公正責無旁貸。而我國社會工作領域發展建設尚顯稚嫩,通過對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的理論和實務經驗的學習,對于推動國內社會性別視角的普及、女性權利的維護有著積極意義。
一、女性主義社會工作定義
社會工作以處在社會中不利地位的人群為導向,甄別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的含義,有利于我們專業化、個別化地去看待社會問題。對于這一領域的定義,研究人員有著不同的看法。以Lena(2002)為代表的國外研究者出于對社會關系本質的關注和探索,認為女性主義社會工作是一項從女性的經驗出發來進行分析問題,專注于女性社會地位與其個人困苦間的關聯,通過對她獨特需求的回應,創造工作者與案主間平等關系,并探討結構上的不平等的工作[1]。同時,女性主義社會工作也正視那些與女性有互動關系的人的需要。
國內研究者則根據不同國情有著不同看法。劉若詩(2015)認為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的主要任務在于引導每一位女性從生活心理上獨立起來,消除心中對男性的依賴,喚醒性別平等意識,提高自我價值感,努力提升自信心。呼吁相關機構和部門在男女不平等的現象出現時,向女性伸出援手,幫助她們維護好自己的尊嚴[2]。陳紹茹(2013)則從方法論的角度探討了這一定義,她認為女性主義社會工作是以女性主義為基礎的工作方式,它提供一個多面向的角度,去探索女性及男性的內外在環境,以及權力、資源等分配的關系,影響社會工作的實施模型,包括界定問題、建立關系、設定目標、發展策略、進行方案、追蹤和評估等。在社會工作領域,關于女性主義社會工作更為廣泛運用的定義認為,它是一種社會工作實務形式,以社會工作價值理念為指導,將個人、團體或組織成員為對象,以性別不平等及消除性別不平等為婦女工作的起點,普及社會性別視角,致力于改善女性福祉和推動社會和諧穩定[3]。
二、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的服務模式
與兒童、青少年與老年人社會工作不同,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的特點突出體現在致力于提高女性自身的女性意識,幫助女性在面對不平等待遇時,能夠維護自身權益。女性主義社會工作者試圖讓女性的性別意識覺醒,幫助她們從心里認識到男女是相互平等的,培養一種當受到不公平待遇自身權益遭到侵害時,能夠意識到要維護自身權益的敏感度,繼而從心理和生活上真正地獨立起來。特別是在陷入困境時,能夠主動尋求女性主義社會工作以及相關社會服務機構的支持。當女性受到了歧視和不公平待遇時獲得女性社會工作及時的幫助,能夠讓女性服務對象切實地感受到女性社會工作的效果,更進一步理解女性主義思想的意義,從而再次提高女性的維權意識和對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的信任。
三、女性主義社會工作實務的原則
(一)尊重和接納
作為社會工作的主要工作領域之一,女性主義社會工作者關注女性在任何環境中可能遭受權利侵害或者性別歧視的現象。從實務角度出發,針對女性實施的權利侵害或者性別歧視可能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不論是女性在就業時遭受的同工不同酬的性別歧視,或者是在公眾場合性騷擾問題,以及家庭生活中遭遇嚴重的家庭暴力,甚至是在接觸性工作者的來訪時,都應表現出一位專業社會工作者應有的理念和素養,充分尊重女性作為個體的身份和價值,接納由于自身或他人所導致的問題。
(二)以女性為中心的實踐
女性視角下的社會工作,顧名思義,就是基于女性主義思想基礎展開的社會工作,從這個角度出發,社會工作實踐必須設身處地為女性服務對象考慮,站在她們的立場維護她們的權益。面對諸如成年男性時,社會工作者的社會工作只需要站在一般社會工作的視角下開展即可。但是,女性社會工作的開展往往建立在其女性服務對象自身權益被侵害的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所以在處理女性社會工作實務的有關問題時,女性主義社會工作者必須堅定、堅決地以女性為中心展開社會工作的實踐活動。
(三)傾聽女性不同的聲音
女性主義視角下的社會工作,維護的是女性服務對象的權益和女性社會成員的尊嚴。所以,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理所應當站在女性的角度開展工作,從女性的視角去觀察這個世界,從女性的視角去體驗這個世界,從女性的視角去理解這個世界,站在維護女性權益的角度對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問題提出基于女性視角的觀點和看法,從而時刻強調女性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強調她們在生活和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鼓勵發出自己的聲音,為女性服務對象維護自身的權益做最大限度的努力[3]。陳陸陸(2013)在《社工視角下中下層女性性工作者生存狀態與介入研究——以濟南為例》一文中她認為在女性主義視角下,性工作者是女性的一種合理職業,因為這是她們勞動權利的實現,支配和使用自己的肉體是女性生來的權力,它既不屬于男人,也不屬于其他女人,僅僅屬于她自己。沒有人有權利對女性的行為進行約束。而現在之所以人們總是抨擊詬病性行業的丑惡,其實都是因為制度因素——即性工作者沒有獲得合法勞動權利而造成的[4]。還有很多學者從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的視角看待女性不孕、貧困女性、女性被強奸的各個女性問題,力圖為更為弱勢的女性群體爭取一定的權利和解放。這都提醒女性主義社會工作在服務過程中要接納不同的服務對象,充分尊重并理解她們的境遇。
(四)關注服務對象的多樣性
從女性來訪者在社會生活中可能遭受的種種歧視和侵害來看,女性社會成員所遭受的傷害往往具備多樣性的特點。對于服務對象個體來說,她的遭遇可能足以顛覆三觀,甚至摧毀她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所以要結合有效的需求評估,從減輕歧視和侵害帶給女性服務對象的心理傷害的角度,個別化、有差異化地制定服務方案。讓她們對自己所遭受的侵害和歧視有清醒的認識,并對潛在的、可能發生的危險、侵害和歧視有充分的認識和準各,提升認知,從其他女性爭取獨立維護權益的行動中獲得積極的力量,從而重新樹立起健康生活的勇氣和信心,那么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的真正目的才能真正有效實現。
四、總結
女性主義作為一種工業時代下特有的社會思潮,曾經在西方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尤其在一戰期間,在女性主義者的積極帶領號召下,英國女性投身戰備物資生產和后勤保障工作,為戰爭的勝利以及戰后女性投票權的獲得起到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女性的自尊和自強不息的一面展露在仍是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中,讓更多的人意識到女性作為獨立個體的價值和意義,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并接受了社會性別視角,極大地促進了兩性平權運動。正是女性群體本身的努力和不懈爭取,使得她們在西方社會獲得了今天的地位和尊重。女性主義社會工作整合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價值理念、技巧及知識和女性主義理論,呼喚并鼓勵女性的意識覺醒,通過個案或小組工作提升自信心和價值感,幫助她們積極融入世俗生活中,改善福祉。女性主義社會工作減少和打破了性別角色帶來的不良效果,滿足了女性作為獨立個體的需要,協助女性重新界定婦女問題,在宏觀層面推動社會性別視角的普及,并在社會政策領域促進社會結構的轉變。
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的不斷推動發展,不但直接推動兩性平等與女性權利地位的提高,同時,女性同樣可以成為物質財富的直接生產者,對于社會經濟發展同樣蘊藏巨大利好。但是在中國目前的國情下,推動女性主義的發展還是一個較為緩慢的過程。在社會工作實務過程中,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作為女性社會工作者更要尊重女性的個別化和差異化,相信每一個人都有改變的力量,把婦女當作獨立的個體而不是家庭角色的扮演者,不責難、歧視服務對象而是接納婦女所遭遇的困境,明確婦女自己也是一種資源并有能力處理自己的問題,在適當條件下為女性增權,把婦女的需求和社會資源有效鏈接起來,不斷強化女性的自主與獨立性,提升自我價值感,促進婦女之間的互助,特別是面對類似處境的婦女,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在社會政策層面施加影響,向他人以及社會普及社會性別視角,努力修正社會對女性的非理性評判與刻板印象,積極關注侵犯女性權益的事件,對于針對女性的攻擊犯罪行為嚴懲不貸,塑造尊重和保護女性的社會氛圍。
參考文獻:
[1]Lena Dominelli,Feminist Social Work Theory and Practice[Z].2002.
[2]劉若詩.女性主義及女性主義視角下的社會工作[J].赤子,2015(8).
[3]陳紹茹.女性主義及女性主義視角下的社會工作[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13.
[4]陳陸陸.社工視角下中下層女性性工作者生存狀態與介入研究——以濟南為例[D].濟南:山東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