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秀珍
【關鍵詞】 中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9—0026—01
加強中職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道德修養,成為當前中職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這對于提高中職學生的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人從事職業教育近20年,在中職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上摸索出了自己的經驗和做法。本文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在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措施和方法。
一、當前中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
1. 中職學校在對畢業生進行安排就業時,有的用人單位片面強調專業素質,很少考慮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學生重專業知識教育輕思想政治教育的傾向嚴重,甚至有的學生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知識教育割裂開來,認為思想教育是多此一舉,甚至會妨礙專業知識的學習。
2. 重商輕學的現象嚴重,有些學生不能正確對待學習與求職的關系,不把學好專業作為求職的條件,而是追求眼前利益,重商輕學,甚至棄學經商。烹飪專業學生在這方面的表現尤為明顯。
3.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某些消極因素不可避免地反映到教職工隊伍中來。個別教師不能正確地貫徹教書育人的思想,政治觀念淡薄,對學生產生了直接的不良影響。
4. 學校對學生的職業技能教育抓得比較緊,而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抓得比較松,使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降低,個別學生在社會上接受了不良影響,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歧途。
5. 受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個別中職學生個人主義盛行,集體觀念淡薄,沉迷網絡,常想別人應該為我做些什么,而很少考慮自己應該為他人和為社會做些什么,淡化了自身對社會的責任。
二、加強中職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1. 將政治理論課教育、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結合。政治理論課教育要緊密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按照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年齡、心理特點,分別學習《世界觀·人生觀》《鄧小平理論》《職業道德》等課程,從理論上提高學生認識社會、明辨是非的能力。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大量細致的說服教育,包括師長式的教誨、朋友式的討論、兄弟式的談心和感情交流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要注意因人施教和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思想品德教育活動可以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為載體,如讓學生參加學校的升旗儀式、上街便民為民服務、文藝演唱會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2. 將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相結合。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是關鍵。首先,教師要把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貫徹在課堂教育中,作為評估老師教學效果的重要依據,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到實處;其次,要全面規范教師的言行,以教師的道德品質、人格力量、工作態度和言行舉止來影響引導學生,開展“鑄師魂、養師德、練師能、做師表”系列評比活動,達到春風化雨、樹德育人的目的。
3. 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對在校學生來講,學校教育在三個教育中起主導作用,學校應積極承擔起這一任務,并創造各種條件爭取社會和學生家庭的支持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為補充,形成合力。為此,學校要加強與居委會、派出所、法院、共青團、婦聯、司法等單位的聯系,充分利用社會各種教育陣地、各種典型和一切可以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機遇,組織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在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同時接受各種有益教育。另外,學校還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通過家長會向家長介紹學生表現,通過家訪隨時與家長溝通思想等方式和手段,使學生家長了解學校情況及子女在校表現,形成齊抓共管的態勢,使中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沿著正確軌道闊步前進。
4. 將思想改造、心理教育與解決實際困難相結合。中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而且要關心人、辦實事,以情動人。把思想改造與解決學生實際困難相結合,首先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助困經費籌措制度和獎學金制度,全力做好貧困家庭,特別是農村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其次要加強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經濟困難的學生樹立自立自強,擺脫貧困,完成學業的信心;再次是要落實和完善各項扶持政策,健全就業服務體系,拓展就業市場,搭建中職學生擇業和就業平臺,切實抓好畢業生就業服務指導工作,并進一步引導中職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和就業觀,鼓勵他們到基層、到艱苦的地方去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