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艷 畢東
〔摘要〕高校圖書館聯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掌握用戶對聯盟的服務需求。為了了解用戶對高校圖書館聯盟服務的具體需求,文章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以云南省8所重點高校用戶群為例,調查分析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服務現狀、用戶對高校圖書館聯盟的功能認知、服務滿意程度、宣傳情況以及對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服務功能期待,嘗試為高校圖書館聯盟的建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圖書館聯盟;高校圖書館;用戶需求;調查分析;云南省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9.019
〔中圖分類號〕G25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821(2016)09-0112-04
〔Abstract〕The service demand of the user for the alliance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y alliance.In order to learn the specific demand of users for the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alliance,this paper,focused on the user group of the 8 top colleges in Yunnan,investigates and analyses the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alliance,the cognition of users on the fun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alliance,the satisfaction and expectation on its service and the publicity,aiming to offer th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y alliance.
〔Key words〕library alliance;university library;user demand;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隨著計算機網絡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全世界每天發表的論文達到13 000~14 000篇左右,每年登記的新專利達到70萬項,每年出版的圖書達50多萬種。全球印刷信息的生產量每5年翻一番,近30年來,人類生產的信息已超過過去5000年信息生產的總和[1]。知識老化的速度越來越快,因此,用戶對資源的要求越來越高,對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然而,在經濟欠發達的云南省,各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建設經費可謂捉襟見肘,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為了實現資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各圖書館組織聯合起來,于是形成了圖書館聯盟。
圖書館聯盟于20世紀70年代興起,并于90年代進入發展高峰。以美、英、德等國家為主先后出現了數量眾多的圖書館聯盟,目前,美國是圖書館聯盟最多的國家,已有200多個圖書館聯盟。其中最著名的有研究圖書館(簡稱CRL)、俄亥俄圖書館與信息網絡(簡稱Ohio LINK)、華盛頓研究圖書館聯盟(簡稱WRLC)以及喬治亞圖書館和跨州的專業性圖書館聯盟——新英格蘭法律圖書館聯盟(簡稱NELLCO)等[2]。到了20世紀末,隨著數字圖書館的興起,誕生了全球數字圖書館聯盟(簡稱G8)和國際圖書館聯盟聯合體(簡稱ICOLC)加拿大、法國、美國、英國、日本、韓國等100多個國家加入了該組織[3]。ICOLC的成員國家數量極多,覆蓋范圍極廣,說明圖書館聯盟已進入一個國際性的、以數字圖書館聯盟為主的聯盟時代。我國圖書館聯盟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出現,發展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已經建立了一定數量、具有一定規模的大型聯盟。聯盟組織多以高校圖書館為首,繼而發展成為省市內部的圖書館聯盟,高校圖書館在聯盟中起到一定的帶頭作用并占據主導地位。如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中國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聯盟CADLA(China Academic Digital Library Alliance),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等[4]。
從國外研究看,Jalnes JKopp于1998年在《信息技術于圖書館》雜志上發表了名為《圖書館聯盟于信息技術:過去、現在和將來》的論文。其文章首先在術語上對“圖書館聯盟”一詞進行考證,追溯了圖書館聯盟的歷史溯源及其發展歷程,概述了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圖書館聯盟的狀況,并展望了圖書館聯盟的未來。國內對圖書館聯盟的研究也有很多優秀的代表性成果,如燕今偉先生2005年在《中國圖書館學報》上發表的《圖書館聯盟的構建模式與發展機制研究》[5]、趙暉女士2010年在《圖書情報工作》上發表的《鑒于上海協作網模式的我國跨系統圖書館聯盟發展模式的優化問題研究》等[6]。
從CNKI知識網絡平臺服務的統計來看,和圖書館聯盟相關的研究性論文共收錄1萬余篇,以高校圖書館聯盟為研究對象的文章收錄1 600多篇,占總數的16%左右。對于用戶來說,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圖書館聯盟,是否真的發揮了其應有的作用了呢?前人的研究多是從聯盟的建設現狀、模式、中外對比、問題對策、經驗分析、可持續發展及方向、知識網絡風險及其防范等方面進行研究。而從用戶需求的角度進行研究者甚少,對此我們進行了初步的調查研究。
1調查目的
本文在現有的研究基礎上,對云南省8所重點高校用戶群,采用問卷調查和讀者訪談的方法進行研究,目的是想通過實證數據,了解用戶對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服務現狀、用戶對高校圖書館聯盟的功能認知、服務滿意程度、宣傳情況以及對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服務功能期待,以期為高校圖書館聯盟的建設服務提供參考。
2研究方法
21問卷設計
為了了解不同用戶群體對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服務需求情況,此次調查問卷設計了兩套:一套針對圖書館館員用戶群體;一套針對學生用戶群體。圖書館館員調查問卷共13個選題,學生調查問卷共14個選題。問卷分為6個部分,即用戶背景信息、用戶使用圖書館現狀、用戶對高校圖書館聯盟的了解、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服務宣傳情況、用戶滿意度、用戶對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服務功能期待。題目類型以單選題為主,多選題為輔,加上少量的填空題和適量的開放性問答題及李克特量表題。對服務滿意度調查、服務宣傳情況和培訓情況的題目均采用李克特量表的方法進行調查,其中1分表示“很不滿意”、“宣傳非常不好”和“幾乎不培訓”;2分表示“不太滿意”、“宣傳不好”和“很少培訓”3分表示“一般”、“宣傳一般”和“培訓一般”;4分表示“基本滿意”、“宣傳好”和“經常培訓”;5分表示“非常滿意”、“宣傳非常好”和“總是培訓”。
22數據收集
2015年7月,筆者選定云南省8所重點高校,分別為:云南大學、云南師范大學、云南財經大學、云南民族大學、云南農業大學、大理大學、西南林業大學、云南農業大學熱帶作物學院的圖書館館員為調查對象,發放紙質問卷600份,收回有效問卷54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0%。2015年9月,筆者選定云南省8所重點高校圖書館聯盟成員館,以學生用戶為調查對象,發放紙質問卷4 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 40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778%。
23數據錄入與檢驗
在進行數據收集后,利用克朗巴哈系數(Cronbachs Alpha)、KMO值和巴特利特球形檢驗對李克特量表題目進行了問卷的信度和效度的檢驗,檢驗結果如圖1所示,類一至類六代表的題目為:類一為用戶需求調查的目的;類二為;用戶對高校圖書館的使用現狀;類三為用戶對高校圖書館聯盟的功能認知;類四為高校圖書館聯盟對用戶的宣傳情況;類五為用戶對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服務滿意程度;類六為用戶對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服務功能期待。如圖1看出,問卷整體的Alpha值是0815,說明問卷的效度還是比較高的,從類一到類六Alpha值均在06以上,說明問卷的信度已經達到標準。從KMO值來看效度,KMO的值都很接近07,且巴特利特球形檢驗顯著值為0000,說明問卷具有有效性。
3調查結果分析
31用戶背景分析
在4 940名調查對象中,從學科、性別、年齡、學歷來進行綜合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學科和性別比例用主坐標顯示,年齡和學歷用次坐標顯示。女性共2 460人占總數的4980%。20~29歲有4 400人占8907%。在隨機抽查的用戶群體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前三位學科依次為:植物病理學(2267%)、民族學與文化學(2065%)、生物學(951%)共涉及25個學科,80個專業;本科學歷占7932%,碩士研究生學歷占2068%。
32用戶對高校圖書館的使用現狀
為了了解用戶對圖書館的使用情況,針對學生用戶設計了單項選擇題,在隨機抽查的4 400個調查對象中,對圖書館資源的使用情況如表1所示:
在4 400個調查對象中,“經常到館”的研究生比例占7802%,本科生的僅51%,平均到館比例為5659%。這說明圖書館的使用率偏低,尤其是本科生的到館比例較低。由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一方面,用戶可以通過電腦、手機等移動設備隨時隨地獲取信息資源,沒有必要親自到圖書館才能獲取;另一方面,用戶對資源的需求更加趨于個性化、復雜化和動態化。任何一個圖書館都會因為自身的服務能力和信息資源的有限性,從而無法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導致圖書館的使用率偏低。
33用戶對高校圖書館聯盟的功能認知
為了了解用戶對高校圖書館聯盟的認知和圖書館聯盟的服務情況,筆者所選的8所重點高校均是云南省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成員館,圖書館均有高校圖書館聯盟的相關服務。對4 940名調查對象設計了5道題目可供選擇。題目分兩大類:一類是對高校圖書館聯盟概念和作用的認知;二類是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服務情況。用“是”與“否”進行認知情況和服務情況選擇。“是”表示“知道和了解此項服務”,“否”表示“完全不知道和不了解此項服務”,結果見表2、表3。
從表2可見,學生用戶對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概念和作用認知程度并不高比例不足30%。對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服務情況了解最多的是共享數據庫為 6068%,了解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服務的均不足55%。由此可見,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雖然已經了解或者已經使用了圖書館聯盟的一些服務,但是卻不知道這些服務屬于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服務功能范疇,也不了解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概念和作用。
34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服務宣傳情況
高校圖書館聯盟的大力宣傳,能使用戶有效了解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概念和其服務范疇。為了了解高校圖書館聯盟在高校的宣傳力度,筆者采用李克特量表專門設計了兩道題,首先針對所有調查對象對聯盟的宣傳情況進行了解。結果見圖3。
在調查的4 940名用戶里覺得高校圖書館聯盟服務“宣傳非常好”和“宣傳較好”的占5851%,覺得 “宣傳非常不好”的占182%。由此可見,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服務宣傳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需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用戶了解和使用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服務功能。
同樣采用李克特量表,針對高校圖書館聯盟對圖書館館員的培訓情況進行了解,結果見圖4。“總是培訓”的0人,“經常培訓”和“一般”的只占了3836%,“很少培訓”的占5307%。由此可見,高校圖書館聯盟對圖書館館員的業務知識培訓很少。館員對業務知識的掌握和了解,有助于正確引導用戶認知和使用。因此高校圖書館聯盟對圖書館館員的業務知識培訓仍需加強。
35用戶對高校圖書館聯盟服務滿意度分析
服務的宗旨就是讓用戶滿意。為了了解用戶對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服務滿意程度,筆者同樣采用李克特量表來調查用戶的滿意程度,結果見圖5,“非常滿意”的僅占3974%,“基本滿意”的占526%。由此可見,有一半以上的用戶對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服務不是很滿意,說明在應對急劇變化的信息環境和用戶的多樣性需求方面,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服務建設還需加強。
36高校圖書館聯盟服務功能期待
為了了解用戶對高校圖書館聯盟服務功能的期待,筆者設計了9道題目供用戶選擇,5分表示“非常贊同”,1分表示“非常不贊同”,分數越高說明用戶對該功能的期待程度越高。筆者計算出各項功能期待的平均分,并由高至低排列,結果見表4。表4用戶對高校圖書館聯盟服務功能的期待
排名功能期待得分1區域合作服務3662提供學術研究合作平臺3593資源協調建設服務3594科技查新服務功能3345聯合信息服務功能3316提供技術支持3207提供原文傳遞服務2998定期進行業務培訓2589提供聯合參考咨詢服務243
由表4可見,“提供原文傳遞服務”、“定期進行業務培訓”、“提供聯合參考咨詢服務”這3項平均分低于3,其他6項平均分都高于3,其中,“區域合作服務”、“提供學術研究合作平臺”、“資源協調建設服務”這3項的得分最高,說明這3項功能是當前用戶最需要的功能。
4結論
在“以用戶為中心、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優化資源配置,開展多種服務,提高圖書館服務質量,切實滿足用戶需求”的思想指導下。為了了解用戶對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服務需求情況,筆者從用戶對圖書館的使用現狀、用戶對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服務功能認知、高校圖書館聯盟對用戶的宣傳情況、用戶對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服務滿意程度、用戶對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服務功能期待等方面進行調研,結論是:(1)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用戶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圖書館的資源越來越難以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資源需求,方方面面的原因,導致圖書館借閱率和利用率逐漸降低。(2)學生用戶對高校圖書館聯盟認知程度并不高,很大一部分學生用戶不了解高校圖書館聯盟是什么?用來做什么?不了解其基本概念、作用和意義。(3)高校圖書館聯盟對聯盟的章程、功能、服務類型、使用辦法等進行了一定的宣傳,但還存在宣傳不到位、宣傳面狹窄、宣傳缺乏吸引力和多樣化等問題。(4)用戶對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服務滿意程度一般,一半以上的用戶滿意程度不是太高,認為還需要提升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服務能力。(5)用戶對高校圖書館聯盟的各項功能都比較期待,其中期望值最高的是“區域合作服務”、“提供學術研究合作平臺”和“資源協調建設服務”。用戶希望整合和利用他館的信息資源,在資源共享合作服務、區域聯合建設服務和學術研究合作方面有所突破、有所提高,建立一個多功能、多服務,滿足用戶全方位需求的共享平臺。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信息爆炸[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888194.htm,2012-12-12.
[2]朱曉華.中美圖書館聯盟比較研究[D].廣州:中山大學,2004.
[3]ICOLC.ParticipatingConsortia[EB/OL].http:∥icolc.net/consortia?title=&page=6,2013-01-06.
[4]李雪原,徐偉.國內外圖書館聯盟比較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9):14-17.
[5]燕今偉.圖書館聯盟的構建模式與發展機制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5,(4):24-29.
[6]趙暉.鑒于上海協作網模式的我國跨系統圖書館聯盟發展模式的優化問題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0,(23):69-73.
(本文責任編輯:孫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