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延軍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家庭的希望。保障每一個小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我們每一位小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教學中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更是教育重要的工作之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依據小學生身心成長的規律和特點,利用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新課程發現非常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教育就是為了促進“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一個都不能少”。它比以往更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喜怒哀樂,更關注每個人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更關注每位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更重視人的尊嚴。這意味著,今后對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不僅要完成基本的“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還應努力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咨詢師,承擔起在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每一位小學生都能在健康的心理狀態下快樂成長的光榮使命。
因此,在小學教育改革中如何科學、有效地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我根據自己近三十多年的小學教育工作,說說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我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一些嘗試和做法。
一、以人為本,環境育人
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把教室布置成孩子的樂園。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自己動手,裝扮教室。在孩子們的合作下,教室變成了花園、森林、海底世界、童話王國……一位哲人說過:給孩子一片森林,讓他們自由呼吸新鮮的空氣;給孩子一塊生機盎然的草坪,讓他們栽種喜愛的花草;給孩子一塊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心中的世界;給孩子一角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和人與動物的和諧。順從孩子的天性,讓他們都變成快樂的天使。另外,校園的戶外活動場地巧具匠心的安排,則具有激發小學生活動的樂趣,誘發小學生積極參與多種活動的愿望。在活動場內,設計色彩豐富、形態萬千的設備和材料,使處處充滿綠色和生機。教室是小學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布置的內容隨著教育目標和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環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的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的課內外生活,激發了小學生求知的欲望,培養了小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和理想。
二、和諧健康,精神育人
精神環境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絕對重要的意義。學校的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融洽的關系以及校風、校訓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游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對環境和成長的關系做了生動的詮釋。反過來講,如果離開健康的“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當然也結不出“健康成長”的碩果。
1.俯下身子平等相待,做孩子眼中的“孺子牛”
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下,要求每一位教師都要轉變心態,俯下身子,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嚴肅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學生在這樣一個平等、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呼應、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自然地顯露出對問題的困惑,盡情地釋放自己的創造潛能,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從而和諧健康地成長。為了創造一個和諧輕松的教育環境,教師首先要做孩子們的朋友,做孩子們的“孺子牛”。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壓抑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這就要求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取得孩子的信任,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環境氛圍,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溝通理解,教學理念得到認同,學習情緒得到疏導,學生的行為得到強化,讓學生自由地展示自我,充分地表達需求,從而使學生能聽得懂、記得牢、學得輕松。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主動走向老師,愿意跟老師交流并成為朋友,這樣就為學生的心理健全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讓孩子們在愛的澆灌下健康成長
要想讓孩子聽老師的話,必須讓孩子信任老師。老師要把自己的愛心獻給每一位學生。尤其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現在的農村,留守兒童多,好多孩子一年才跟父母才見一次面。這些學生常常由于缺乏關愛,心理上脆弱、壓抑,性格比較孤僻。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容易產生各種不良情緒,成為問題學生,并對學習和生活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如何將這種消極影響降到最小?我根據自己的工作實際,發現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積極與問題學生溝通,和他們交朋友,而不是批評,多和他們談心、交流,認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他們,在愛的浸潤下,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溫暖,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保護,精神得到升華。老師要用自己滿滿的愛,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勵和支持,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品質。
參考文獻:
[1]王玲.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J].家庭醫學,2003(10).
[2]李靜.淺談小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J].河北教育(綜合版),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