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巧賢
摘 要:為了讓低年段學生對課外閱讀產(chǎn)生興趣,教師可以探索一條“課堂指導—自主合作—興趣提高”的閱讀互動途徑,讓學生產(chǎn)生閱讀的興趣,讓有趣的閱讀充實學生課外生活,從而提高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從教師課內(nèi)引導入手,思考激發(fā)低年段學生在課內(nèi)享受課外閱讀樂趣的方法和途徑。
關(guān)鍵詞:課外閱讀;自主合作;閱讀興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一、二年級學生要做到“喜歡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只要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就能積極主動地去閱讀。如何在完成課內(nèi)學習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體會閱讀的樂趣,教師必須采取有效對策,學生在課內(nèi)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并延伸到課外閱讀更多讀物,從小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習慣,閱讀量得以豐富和擴展,閱讀能力得以鍛煉和提高,從而受益終身。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分析現(xiàn)狀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很多教師已清醒地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要堅持“課內(nèi)與課外”兩條腿走路。而目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
1.年齡特點因素,無興趣讀
低年段學生年齡小,識字量少,注意力不集中,讀書方法少,依賴性強,不善于利用“誦”“摘”等手段幫助記憶和積累,導致課外閱讀興趣不濃。筆者通過對本校低年段學生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63.7%的學生課外閱讀時間30分鐘以內(nèi),甚至表示無時間讀。65.5%的學生喜歡漫畫卡通等娛樂性書籍,童話類占64.6%,而科技和經(jīng)典類合計僅占26.5%。
2.家長認識不足,無指導讀
據(jù)筆者校內(nèi)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79.4%的學生喜歡或比較喜歡閱讀,但62.3%的家長熱衷為子女購買作文指導、好詞佳句等教輔資料,很少為子女購買適合年齡段閱讀的優(yōu)秀兒童書籍,對子女課外閱讀督促不力,影響了閱讀興趣的激發(fā)。
3.學生減負未到位,無時間讀
低年段學生完成學校作業(yè)時間較長,速度較慢,校內(nèi)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85.6%的學生每天完成校內(nèi)作業(yè)至少需要一小時,另外家長添加“任務”多,學生課外閱讀時間被擠占。
4.新興媒體影響,無氛圍讀
電視、報紙、廣播、互聯(lián)網(wǎng)等媒體充斥課余生活,校內(nèi)調(diào)查,71.3%的學生通過從電視、電腦獲取信息,學生獲取信息途徑不斷增多,傳統(tǒng)閱讀方式備受挑戰(zhàn)。
由此看來,絕大多數(shù)低年段學生愛閱讀,但由于引導不力導致習慣不養(yǎng)、樂趣不提。要達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小學一、二年級學生要做到‘喜歡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的目標,有效激發(fā)興趣成為享受閱讀關(guān)鍵中的前提。
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無形的動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愛因斯坦說過:“思維世界的發(fā)展,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對驚奇的不斷擺脫。”當學生對課外閱讀產(chǎn)生興趣時,就會不斷地探索、愉快而積極地學習。因此,不斷豐富閱讀形式,積極給予指導,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
1.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良好的環(huán)境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教師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條件,為學生營造積極主動的閱讀氛圍。
針對我校地處市郊、校內(nèi)圖書館資源有限、學生所擁有的課外書量少等不足,筆者在所任教的班級開展了“五個一”活動。
(1)開展一系列“圖書漂流”活動
發(fā)動全班學生每人放置一本認為有意義的課外書到班內(nèi)圖書籃,選出“小管理員”負責借閱登記,實行當天借、當天還,一個月后學生更換新的圖書。通過以“少量”換“大量”的方法,滿足學生閱讀的欲望。
(2)開展一節(jié)“讀書交流”活動課
讓學生利用每周一節(jié)的讀書活動課自主選擇喜愛的書目和方式進行閱讀,定期舉行讀書交流會,學生在充滿書香的氛圍中自由讀、快樂學,從而掌握語言規(guī)律性,賦予學習創(chuàng)造性。
(3)開展一次“快樂小廣播”活動
利用課前五分鐘,將學生喜愛的故事、兒歌等通過幻燈機投影出來,讓“小主播”有聲有色地領(lǐng)讀,全班跟讀或輔以講故事、背兒歌、猜謎語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從行為模仿轉(zhuǎn)變?yōu)橹鲃娱喿x。
(4)開展一項“好書一起讀”活動
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推薦一些淺顯易懂、圖文并茂、情節(jié)生動、適合本年齡段的書籍,促進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讓他們覺得課外閱讀不是一種作業(yè),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一種活動。漸漸地,學生和書交上了朋友。
(5)開展一項“讀書激勵”活動
與學生建立美好的情感氛圍,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樂于以學生喜愛的夸獎方式表揚學生,形成后進趕先進、先進爭標兵的讀書氛圍。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試用過許多的手段來促進學生的腦力勞動,結(jié)果得出一條結(jié)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因而,教師應在營造孩子們閱讀氛圍上多下苦功。
2.引導選擇閱讀書目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只有讓學生感興趣的課外讀物,才會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動機,達到自主閱讀的目的。
目前,個別家長陷入“只知課本有用,不知課外有趣”的誤區(qū),筆者經(jīng)常通過家長會、校訊通、聊天、問卷等方式讓家長多了解開展課外閱讀對孩子的益處,并推薦適合本年齡段學生閱讀的書籍。通過教學實踐認為推薦好書要做到“三個緊密結(jié)合”:
(1)課內(nèi)與課外緊密結(jié)合
堅持課內(nèi)知識課外鞏固,課內(nèi)能力課外鍛煉。學完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動腦筋解決問題”一組課文后,推薦了《動腦童話故事》《藍貓?zhí)詺?000問》《少年兒童不知道的世界》等課外書。學完第七單元“做個好品質(zhì)的好孩子”一組課文后,又推薦了《貪心的猴子》《我不怕被排斥》《培養(yǎng)孩子高情商的85個經(jīng)典維尼故事》等課外書,以此增加閱讀量,擴大閱讀面。
(2)閱讀與年齡緊密結(jié)合
人教版對應一、二年級語文同步閱讀,每單元都提供相對應的拓展篇目,很多故事令孩子們喜愛。有時將此作為學生的家庭閱讀作業(yè),有時在“快樂小廣播”中一起誦讀,有時在讀書活動課抽取其中優(yōu)秀的文章閱讀。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識字量的增加,適時推薦學生閱讀《現(xiàn)代小學生報》《兒童故事畫報》《從小愛科學》等,并注重將此內(nèi)容與課本內(nèi)容相融合,讓學生有所讀,添興趣,增受益。
(3)閱讀與明理緊密結(jié)合
在孩子記憶力最佳的低年段時期,需要誦讀一些經(jīng)典,特此向?qū)W生推薦《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百家姓》等經(jīng)典書籍。盡管孩子們這個年齡段還可能不太懂其中蘊藏著的中華美德和知識,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不斷積累,他們自然能從閱讀中潛移默化地領(lǐng)悟到中華文化的底蘊。
文藝批評家別林斯基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教師給學生一把鑰匙,讓他們自主打開閱讀知識的大門,讓他們讀得其所,讀有所獲。
3.指導合適的閱讀方法
希爾伯曼在《積極學習101種有效教學策略》一書中指出:“學習絕不是簡單地將信息塞入學生的頭腦,而是需要學生智力、情感、社交、身體等全方位地投入。傳統(tǒng)的解釋和示范永遠不會導致真正的、持久的學習,只有積極地學習才能有此結(jié)果。”閱讀方法是學生打開閱讀大門的金鑰匙。低年段的學生在閱讀方面沒有掌握一定的方法,導致他們很難開展有效的課外閱讀。教師要針對所教學生的特點,以“多元閱讀+讀說寫”的方式給予指引。
(1)自主合作閱讀,增加閱讀方式的多樣性
①自主閱讀。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提倡“放松默讀”。在讀書活動課里,鼓勵他們在一個安靜和喜歡的角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喜歡的書,感受樂趣。學會圈畫喜歡的詞句,或在“采蜜本”里留下喜歡的語言,這樣自主地閱讀,默默地感受,教師可在巡視中指引、幫扶,讓學生掌握更多自主閱讀的方法,學生以后就能真正感興趣地自主閱讀。
②師生共讀。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對于教師,學生有一種本能的親近感,所以我們要和學生共同閱讀、共同交流……抓住低年段學生崇拜老師的心理特點,教師以身作則,或與學生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或介紹自己的枕邊書,或傳閱自己的摘抄本,介紹自己最近愛看的書刊,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閱讀。在這種師生共讀的氛圍中,學生時刻受到影響,他們學會了怎樣讀書中的精彩處,知道了哪些書值得閱讀,同學們都愛讀,這種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得到了無形的熏陶。
③伙伴閱讀。筆者曾經(jīng)嘗試過將學生2~3人或3~4人結(jié)成閱讀伙伴,讓他們相互學、齊討論、換讀物、交心得、解疑難。經(jīng)過一段時間,學生掌握的信息量增多,有一定的獨立思考習慣,對其他同學產(chǎn)生閱讀誘趣。
④親子同讀。國外一位作家在其著作中寫道:“在猶太人家庭中,讀書受到了高度重視,在這方面非猶太人的家庭相形見絀。就是這一因素,構(gòu)成了其他一切差異的基礎(chǔ)。”可見,家庭里家長帶好頭與孩子共同閱讀,對孩子的閱讀興趣產(chǎn)生正面影響。家長應經(jīng)常與子女開展閱讀互動,表揚長處及時鞭策,發(fā)現(xiàn)不足及時糾正,既營造家庭閱讀氣氛,又增進親子間感情。
(2)讀說寫結(jié)合,提高閱讀的深度
“閱讀的功能在‘熏陶而不是‘搬運,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他讀得足夠多,豐厚底蘊遲早會在孩子身上顯現(xiàn)出來。”書讀得多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才會多,視野才能更開闊,思維才會變得更活躍。
經(jīng)過教師激趣,低年段學生具備一定閱讀能力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閱讀更多的書籍,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閱讀的樂趣,并由此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一位教育家說過:“能力并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也不是教師所能教會的,而是學生在運用知識、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筆者通過架起學生感悟與體驗的橋梁,讓學生口動、眼動、耳動、手動、心動,使閱讀深度不斷提高。主要有三種方法:
①繪聲繪色地讀。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緊扣目標與難點,鼓勵學生將書本中精彩之處用最動聽的聲音演繹,從而在形象中理解內(nèi)容,加深記憶。
②精彩絕倫地說。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對學生進行口頭拓展訓練,讓學生進入情境去領(lǐng)會閱讀內(nèi)容,觸發(fā)他們想象與思維的火花。
③惟妙惟肖地寫。張志公指出,只有多讀,才能善寫。教師引導學生把對書內(nèi)容的體會、想法寫出來,還可以模仿書內(nèi)的寫作方式寫句子,學習看圖寫話等。通過邊讀、邊想、邊動筆的閱讀方法,既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又可以鍛煉閱讀理解能力。學生讀多了,語言積累多了,自然就能“下筆如有神”。
三、“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享受閱讀成果
為了能調(diào)動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讓他們充分體會課外閱讀所帶來的成功與快樂,教師針對低年段學生活潑好動、表現(xiàn)欲強等特點,讓學生在讀書余興未盡之余進行自我展示,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
1.創(chuàng)設(shè)一個“表演臺”
如,開展“演講比賽”“故事大王”“讀報家”“詩王競賽”等主題競賽,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表現(xiàn)自我的舞臺,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讀書的快樂,個個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讀的興致,提高讀的質(zhì)量。
2.開創(chuàng)一片“閱讀天”
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遇到大量感興趣的知識,畫畫圈圈已經(jīng)不能滿足閱讀帶來的興奮,教師與學生一起在黑板旁開創(chuàng)一片“閱讀自由天”。每天上下午由學生按學號在上面寫下自己喜歡的話或閱讀后的感悟。當其他小讀者覺得備受鼓勵或觸發(fā)領(lǐng)悟的,教師送留言者一朵紅花,讓他們感覺閱讀能使自我天空變得絢麗多彩。
3.留出一塊“展示地”
教師與學生一起在班級里開辟出一塊“成果展示地”。只要學生將閱讀收集的好詞佳句、撰寫的讀后感、粘貼的閱讀報、制作的閱讀卡展示出來,都會獲得獎勵一個笑臉,達到一定數(shù)量笑臉還有小禮包相送。這樣使學生陶冶了情操,培養(yǎng)了動手能力,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就高了。
一個學期下來,學生都能享受到閱讀所帶來的快樂,收獲到豐碩的成果,他們變得更愛閱讀了,相信他們通過不斷閱讀,不斷收獲,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表現(xiàn)出不同凡響的語文素養(yǎng),沉積出濃厚的文化底蘊,為自己帶來一個不一樣的精彩人生!
“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我相信,只要每位語文老師都千方百計想更多的方法,激發(fā)低年段學生閱讀的興趣,教給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那么課外閱讀這方熱土就一定能綻放出最美的花朵。
參考文獻:
[1]秦訓剛,晏渝生.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6.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06.
[3]希爾伯曼.積極學習101種有效教學策略[M].陸怡如,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0.
[4][美]威廉·詹姆斯.心理學原理[M].李紅艷,譯.九州出版社,2007.
[5][美]杰弗里·布拉尼.猶太人的家庭教育[M].厲志紅,王燕,譯.河南大學出版社,2003.
[6]尹建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01.
[7]唐曉杰.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M].廣西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