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金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著重指出:作文教學必須真實展現學生的生命色彩,必須達到生活化。習作是學生自我內心想法與感受的一種表述,是充滿學生個性化的情感體驗。習作的本質就是通過師者的傳授方法,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將生活再現出來,反映出來,因為這是習作作者內心最為真實的情感流露,是習作作者對生活的真實感悟。讓學生的習作展現生機與活力,是語文教師習作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習作教學;生機與活力;小學生
語文教學要寫好作文,我們語文教師就應該幫助小學生學會用眼睛觀察人、事、景、物,用心靈品悟人生,將自己真實的思想及情感賦予語言文字中?!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習作應該不拘形式地寫下學生自己的所見所聞,當時的感想感受,從多角度洞察生活,捕捉生活之中的豐富多彩,經典事例,捕捉事物的亮點,展現具有獨立創意的構思及想法。我們語文教師應該為小學生的自主習作提供便利的條件及思維的廣闊空間,激勵小學生去自由展現自己的習作才華,展現自己具有獨立創意的習作天賦。
一、讓學生充分地體驗生活
語文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豐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習作的源泉。習作教學自然而然地應與他們的生活環境聯系起來,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寫出自己的感受,才能用自己的筆寫自己的心、自己的感受。為此,語文教師應該從我們的生活環境著手,對小學生進行習作方法的指導,引導、激勵小學生去大膽與環境交流,將學生自己的生活真實地呈現出來,使我們的小學生能夠在生活的體驗中品味到習作的最大樂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了學生作文教學的任務: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生活中去關注學生的真實生活,捕捉有效的習作時機,創設合理的習作情境。對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真人真事做及時的記錄,留下精彩的文字內容。在學校一年一度的藝術節中,我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多次獲得年級組第一名的佳績,我覺得這是一個絕好時機,就讓學生寫了《我與藝術節》,因為這是來源于學生身邊的真人真事,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真實的事情,為此他們覺得特別有印象,有話可說,情感真實,寫出了真實的自己,寫出了藝術節的感人畫面,寫出了藝術節精彩的瞬間。這次的習作,學生寫得特別出色,效果格外的好,學生一下子仿佛明白了:原來如此,原來習作就是來寫自己真實的生活,自己所經歷的事情啊,真有意思!
請看看孩子們筆下的精彩片段:
我們一邊摘櫻桃,一邊吃櫻桃,漸漸地我發現有些櫻桃雖然看上去很紅很新鮮,可吃起來卻一點也不甜,甚至還有一些酸,可有些櫻桃看上去小小的,黃黃的,可吃起來卻是如同蜜糖一樣的甜。看來櫻桃也如同人一般,決不能輕易地以貌取人??!
遠遠看去,一棵棵矮小的櫻桃樹上結滿了又紅又小巧的櫻桃,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就像一顆顆紅色的翡翠??粗@些可愛的小櫻桃,我們早已垂涎欲滴,便拿起籃子,爭先恐后地奔向櫻桃園。
多經歷活動,學生頭腦中儲存的東西就多了,才能寫出學生內心的真實體驗,所以每篇文章才會真實感人,有聲有色。生活是廣闊的海洋,我們應教育學生,只有熱愛生活,積極地投入到生活的懷抱,才能從中獲取知識,增長才干。習作就是寫生活,既然生活是真實的,習作也就是真實情感的體現。我們的習作與學生生活是相互貫通的,使小學生的習作獲得生機與活力,而這種生機與活力來源于學生的真實感受和體會。
二、讓學生充分地走入小學語文教材
閱讀與習作的關系早已在我們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毫無爭議??墒?,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不少教師卻是在不經意間分割了閱讀與習作二者之間的關系,往往是閱讀就是閱讀,習作就是習作,各講各的,兩者毫不相干,如此定不會收到情感延續的效果,也就是遺失了展現小學生個性,鍛煉小學生習作能力的大好時機。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有責任讓小學生將語文閱讀中所獲得的豐富的情感體驗在習作中加以延續,讓小學生的個性得到有效發揮,習作的能力得到有效鍛煉。
例如,在上完《小抄寫員》后,我讓學生們夸夸課文中的兒子與爸爸,學生們在抒發自己情感的同時,還會添加自己的東西在里面,充分表達自己對課文中的兒子與爸爸的真實看法,展現學生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而后,我就讓學生以此文為例,結合自己真實的想法,以《夸夸課文之中的兒子與爸爸》《我與“兒子”的比較》《“兒子”你真棒!》為題,抒發學生學完課文之后的所思所想,表達學生真實的情感,使閱讀與習作有機地結合起來,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習作能力。這樣的語文訓練既可以提高小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效率,而且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小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及潛在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愛華.讓生活化原則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J].文理導航(下旬),2014(4).
[2]王曉艷.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有效措施探討[J].好家長,20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