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苑發
圍繞國家、省、市教育綜合改革要求,結合區域實際,佛山市南海區以提高質量為主線,以促進公平為重點,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加強法治為保障,采取四大措施,著力打造集質量、內涵、文化、特色、信譽于一體的“品質教育,學在南海”區域教育品牌,助推區域教育轉型升級。
一、補強學前教育和職業教育,完善教育體系的現代品質
當前,南海學前教育普惠資源還相對短缺,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還有待加強,這都成為制約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短板。只有補強短板,構建完善的現代教育體系,才能實現南海教育品質的整體提升。
(一)多措并舉,提升學前教育的公益普惠水平
截至2015年底,南海有幼兒園346所,廣東省規范化幼兒園比例達91%,區級公益普惠性幼兒園比率到2016年底可達80%,適齡兒童入園率均保持在99.9%以上。“入園難”的問題基本解決,然而與全國很多地區一樣,學前教育普惠資源相對欠缺,如何化解“入園貴”問題,成為當前南海教育的一大重點和難點。為此,南海以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為契機,健全機制,出臺南海區優化學前教育發展指導意見、南海區學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動計劃、南海區加強學前教育管理規范辦學行為指導意見等系列文件,推進公益普惠性學前教育的建設。加大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執行戶籍幼兒學前教育補助,出臺了《南海區學前教育生均公用經費實施辦法》,每年補助金額近3000萬元。落實學前教育發展的各項配套資金,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購買學位、基礎設施建設資助等舉措,鼓勵村(社區)集體辦或委托辦幼兒園為公益普惠性幼兒園;督促新建住宅小區配套公益普惠性幼兒園。引導學前教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鼓勵和支持優質幼兒園以集團化的模式擴大辦學規模,實現優質學前教育資源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保教隊伍素養水平,開展《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省級立項課題研究,優化幼兒園教學活動,消除幼兒園“小學化”傾向。
(二)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打造現代職業教育的“南海模式”
近幾年,南海以“廣東省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示范區”創建試點項目為抓手,整合職教資源,優化結構布局,推進職業教育三大提升工程,使創新人才培養更加適應南海產業發展。深入推進產學研合作,完善校企合作聯盟,2015年開始實施教育部“藍火計劃”南海試點工作,2016年成立了南海區高校產學研促進會和南海區職業院校“政、校、行、企”協同創新聯盟。粵桂黔高鐵經濟帶研究院也即將掛牌運轉,以提升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水平。
二、創新教師發展制度,提升教育人才的專業品質
教師是影響和制約教育品質的關鍵因素,提升教育人才隊伍的專業品質對推進品質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南海一直重視教師隊伍的優化,近年來不斷創新舉措提升教育人才的專業品質。
(一)創新教師流動機制。把教師交流與教師晉升、評優評先、職務(職稱)評聘等制度掛鉤,出臺《關于南海區教育系統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的指導意見》,通過學校聯盟、雙向互派等方式,使義務教育階段每年教師交流人數占教師總數的比例不低于5%。2015年全區共有548名教師進行了鎮(街道)內交流輪崗。
(二)完善教師指導和研訓制度,搭建專業成長平臺。加大教師研訓資金的投入,2015年,南海區級財政投入教師繼續教育專項經費187萬元,省“強師工程”獎補經費80萬元。實施“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提升工程”,分階段、分批次、分學科進行全員培訓。加強與國內發達地區的教育培訓機構合作,實施骨干教師和優秀校長的素質提升工程和中小學名師教育能力提升專題培訓,開展教育行政干部培訓。
三、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追求教育質量的卓越品質
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培養具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開放胸懷、健康向上的青少年,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一)堅持立德樹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深化“我的中國夢”“感恩南海”、法在心中、廉潔文化等主題實踐活動。大力開展“去網癮”教育、禮儀教育等專題研究,破解德育難題。全面實施學生健康成長工程,大力開展生命安全教育,打造“有安全感”的教育。探索實施“2+2”體育、藝術項目,充分發揮全區鄉村、城市學校少年宮的育人功能,發展各具特色的地方傳統藝術項目。目前全區有學校少年宮37所,覆蓋七個鎮街,并免費向中小學生開放。創新學生發展指導機制,設立“學生發展指導中心”,為學生發展提供學習指導、生涯指導和生活指導。
(二)深化課程改革,完善國家課程地方化校本化研究。編寫了覆蓋小學3個學科、初中7個學科、高中9個學科的《學科教學指南》,強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加強地方特色課程、校本特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編寫了《生命與安全教育讀本》《法制教育讀本》《國際理解教育讀本》《南海精神讀本》《佛山武術》等地方課程。目前全區各鎮(街道)和學校共開設8大門類4000多項校本課程。
(三)創建特色學校,激發辦學活力。自2009年起,以項目方式率先在中小學推進特色化建設工作,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將區級財政資金競爭性分配引入到公共民生領域,全面推進“特色學校”“特色專業”的創建,激發學校辦學活力。2011年、2015年分別啟動了特色學校創建工作,共投入財政資金3200萬元,分別扶持高中8所、初中14所、小學14所、幼兒園5所,基本形成了“一校一特色”的發展格局。2013年、2015年在職業教育領域探索特色專業創建工作,共投入財政資金1450萬元,分批支持6所公辦和1所民辦職業學校建設特色專業,初步形成了“一鎮一品,一校一特”的職業教育格局。今年將再投入2000萬支持職業學校特色專業建設,增強職業學校專業與地方產業的融合度。
四、探索教育管辦評分離,彰顯教育管理體制的善治品質
好的管理體制,是提升教育品質的有力保障。南海大膽創新,從教育評價入手,探索管辦評分離改革試點,推進依法治教,加強法治保障,完善教育治理體制。
(一)開展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試點。推進第三方參與教育評估試點工作,率先在學前教育、民辦教育和職業教育領域推進第三方參與教育評估的試點工作。進一步實施并完善南海區教育發展狀態公布制度,為南海教育決策提供大數據支持。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2015年,加入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區域監測聯盟,推進基礎教育質量監測與提升項目,完善教育質量監測體系。
(二)打造品質教育示范學校(示范鎮街)。開展創建“辦學規范、品質領先”教育示范學校(示范鎮街)工作,以“規范+特色+創新+影響力”為評價機制,鼓勵各鎮(街道)、學校在辦學規范的基礎上,挖掘、提煉各鎮(街道)及學校的辦學特色,推動學校特色發展,激發學校辦學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