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遠榮 梁偉文
思維導圖是1971年由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東尼·博贊(Tony Buzan)所創,它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圖形思維工具,是一種全新的、有效的、革命性的思維模式,它能表現出知識結構圖像化的過程.思維導圖綜合運用文字、符號、圖片、色彩等來直觀形象地地呈現知識之間的關聯,充分運用人類左右腦的機能,促進人腦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將思維導圖引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中,能有效提高教學的效率,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式.思維導圖工具應用到數學教育領域,得到了廣大數學教師的認可,很多學校已經開始了各方面有益的嘗試.
利用思維導圖輔助日常教學過程包含四個基本要素:學生、教師、知識、思維導圖.
第一、學生是教學過程的核心要素.在運用思維導圖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創設適合的學習情境,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熱情,輔以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等方法,使課堂內容充實又生動活躍,既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又開闊了學生的思路.
第二、教師是教學過程的引路人.不論何種教學形式,教師都應該引領學生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學習.從學生的思維導圖作品中可以分析出學生的已有知識與經驗,教師從而可以幫助學生尋找知識缺失,發現知識間聯系,構建知識網絡.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各個階段的思維導圖的變化來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有目標地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策略.
第三、知識是教與學的目標.初中數學知識的載體是教材,教材是教師教學活動必須圍繞的中心.在教學過程中,每一個思維導圖都圍繞一個核心知識展開,而且每個知識都應該融合到一個大的知識體系中去.通過這樣不斷的學習,學生形成一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
第四、思維導圖是教與學的工具.在思維導圖教學模式中,思維導圖是區別于其他教學模式的最重要的教學要素.所以教師和學生都要具備使用思維導圖的能力,能否有效使用思維導圖是教學成敗的關鍵.
筆者認為在思維導圖教學模式中,學生、教師、知識、思維導圖是緊密聯系,互相影響的.教師要有一套完整的教學模式把四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筆者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的一套初中數學教學模式:
(1)教師運用思維導圖備課.有效備課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前提和保障,是實現有效教學的不竭源泉.在研究教材的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能更好地理清知識脈絡,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能讓教師更好地確定“教什么”、“為什么教”、“怎么教”等問題,避免教學的隨意性.接著,通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制定好教學的目標.最后,針對不同班級的學生情況,作出有針對性的改變.這樣教師的備課會更有效,更系統.
(2)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預習.課前預習是學生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環節.在利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的過程中,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延伸出新的知識是關鍵.在預習時,要求學生在預習時,圈選出有關知識點的關鍵詞,填到思維導圖主要分支的線上.當該主要分支上還有更細小的分支時,則繼續重復上述操作.完成所有關鍵詞填寫后,接著在思維導圖上做好預習情況的標記.例如,在各分支上用不同顏色筆標注上 “明白”、“有疑問”、“不明白”等等.
(3)學生運用思維導圖記好課堂筆記.記好課堂筆記是課堂學習中一項重要任務,有效的課堂筆記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強化對知識的記憶.思維導圖的放射狀結構,讓學生能方便快捷地填充遺漏的知識點.同時在課后復習和期末總復習時,學生也可以在這張思維導圖筆記中添加有關的知識點進行補充,包括重點、難點以及出現過錯誤的地方等等.
(4)把課堂所學知識點歸類到章節的思維導圖中.每一節課所學的知識可以看做一個點,而當我們把一個章節的知識有機地串聯在一起,就成了線.這個過程對于學生學習和理解這一章節的內容至關重要.在課堂小結的時候,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點直接在本章節的思維導圖中找出相應的位置補充進去,相比傳統零碎的知識歸納,會更有整體感,更方便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5)把章節所學知識點歸類到初中數學的大思維導圖中.剛才第四點把一個章節的知識比喻為線,那么把整個初中數學的所有章節科學地匯總在一個思維導圖中,就成了一個網.這樣的思維導圖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理清知識間的關聯,能用數學的思維與數學的方法解決復習中的數學問題,方便學生進行比較.
除了以上的教學模式外,在運用思維導圖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在日常教學中還會特別注意學生個人與學習小組的關系.學習小組能夠讓小組成員相互啟發、相互滲透,能夠有效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但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那些學習成績優異、性格外向的學生接連不斷的發言,而另一些學生則成了典型的綠葉,消極參與,不愿合作,不想傾聽,使合作學習受到影響,無法真正實現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這種情況的出現背離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初衷.有鑒于此,筆者的做法是(以章節復習為例):首先,讓學生在上課前一兩天不看任何資料,單憑記憶獨立繪制一幅需要復習的知識思維導圖,以檢查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然后,翻閱資料和筆記,在思維導圖上進行補充和修改.最后,在課堂上,小組成員把幾份思維導圖進行對比、分析和交流,合作完成一份比較全面的思維導圖.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實現了從教師本位向學生本位、從獨白向對話、從封閉向開放、從單一向多元、從授受向建構的教學轉變,促進了學生知識網絡的形成,為老師構筑了全新的由單一講授向導學、合作轉變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