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軍
在我國,課堂教學是主要的教學方式,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我國學校的課堂教學效果并不好,每個老師都應該深入思考其原因.教師在課堂中處于統治地位,對知識具有主宰的權利,處于被動地位的學生必須按照教師的思路進行,抹殺了學生的創造性.同時老師采取灌輸式教學影響學習成效.教學過程中,老師不重視學生的知識反饋,師生之間有效溝通較少.這樣的教學方式降低了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文是課堂教學設備、教學方法和優化課程環節等方面入手,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
一、淺析初中課堂教學現狀
1.初中數學教學模式不合理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應付性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課前沒有制定出有效可行的教學方案,缺乏對數學知識結構的梳理,對數學知識的重難點把握不充分直接影響授課質量.教師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認為教師講,學生學就是授課過程.這樣的教學不能與最新的教學理念相結合,并且與學生的知識接受狀況不符.部分教師的應試教育思想比較嚴重,采取題海戰術,用大量的時間進行考試、做題等,如此機械化的方式確實能夠幫助學生取得高分,但對學生真正學習方法的獲得和思維能力的鍛煉并沒有明顯的效果.
2.課程安排存在缺陷
老師的課程缺陷安排也是學生學習效率低的原因之一.由于課程安排不合理,在有限的課堂中不能完成教學內容,知識的講解也不能深入,課堂的知識也不能得到鞏固.比如課堂上老師用10多分鐘復習上節課內容,學生容易失去對新知識的期待.過分在意提問的數量,不對問題進行精心設置,數學課堂依舊枯燥無味,學生漸漸失去對數學的學習激情.
3.初中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較弱
初中學生的學習意識不強,其自我控制力和主動探究能力較弱.學生很難理解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不會選擇迎難而上而是逃避.對老師講的概念、定理等知識理解不到位,缺乏知識的整理能力,對所學知識不能靈活運用.沒有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影響自身的學習效果.
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手段的優化方式
1.引用信息技術教學,化抽象為具體
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迅速發展,將電子白板引入課堂,融合傳統的人工書寫,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初中數學已偏向抽象思維,只依靠老師在臺上唾沫橫飛的講解,在黑板上書寫了一大篇,學生也不一定就能聽懂.學生很有可能出現似懂非懂的情況,又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通過日積月累,累積的問題太多,數學成績自然不能上升.
在教學過程中融入電子白板可以將抽象的數學內容轉化得更為直觀形象.利用先進信息技術的獨特優勢,有聲、光、影的感官刺激,容易引起學生情緒上的波動,激發其學習激情和主動性.在課堂上利用電子白板引入教學內容、梳理內容的脈絡,誘發學生好奇心.將人工板書和電子白板結合起來,解放了老師肢體,讓教師的重心偏向重難點的講解.如初中數學上冊的幾何圖形中,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多種多樣的的圖形,小學時候也學過最簡單的幾何問題.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語言逐步陳述,觀察學生的聽課狀態,隨時做出調整.老師也需要準備幾何圖形,方便現場示例教學.課文中也有拿紙盒來說明,但描述感官的詞語還是太冰冷,學生并不一定能夠跟上思維,對圖形有足夠的想象力.圖形的形狀、大小和位置狀況,在書中有明確的標識,但沒有老師的引導,學生也很難看懂.借助電子白板對書中文字進行動畫展示,正方體的展開閉合的全方位顯示,直觀的動態過程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初中數學下冊中有關于鑲嵌問題的學習.因為可鑲嵌的圖形較多,學生親自操作電子白板,保存展示過的圖形,再進行新圖形的鑲嵌嘗試.讓學生自己動手,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發散思維,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保持在較好的狀態.
2.借助情境教學,參與教學活動
就學生而言,數學內容枯燥難懂,學生學習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師可以為枯燥的知識設計一個創意的情境,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創設的情境應該是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有足夠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思維的發展.
在初中圖形教學中,圓周角是一個教學難點.老師在引入課文的時候,可以用學生生活中的例子做示范.如在足球場上,為了進行無人防守的射門訓練,教練就在球門前畫了一圓圈.兩個運動員分別固定在C和D兩個地方.兩人都認為自己的射門地點較好,作為教練的你,該怎么判斷他們誰的位置好. 在人教版教科書中有關于“序列”的問題.其第一張圖是國際象棋棋盤,共64個格子,8行8列地呈現出來.教師設計的情境可以從象棋發源入手,象棋的傳說.第一個格子放一顆籽,第二個格子放兩顆籽,第三格子放四籽,以此類推,后面格子的籽數是前面格子的兩倍,一直到64個格子全部完成.需要多少籽才能完成64個格子.這樣的設置可以讓學生被故事吸引,積極投入到思考當中.但一些數學內容可以不用創設情境的方法教學,如一些運算法則、定理等,這類內容可以直達問題核心,課堂上可以留下一些時間,讓學生慢慢消化.課后留下適當的作業予以鞏固.
3.優化課堂提問方式
在數學教學和學習過程中都會遇到很多問題.課堂中應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遇到了問題、質疑、困惑,可以自己思考討論,如果都沒有結果,要勇于向老師提問.同時在經過老師的講解示范之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又更深了一步,在知識層面有量的增加,也有質的變化.在課堂上,老師在講解透徹之后,可以向學生提問,這是老師發揮主導性的時候,掌握學生的掌握情況.比如,在三角形的復習提問當中,三角形的性質是什么?這樣的提問很古板,不能激起學生回答的欲望.改變一下提問方式效果會更佳,如房屋的金字架為什么不是四邊形或者五邊形,偏偏是三角形呢?這樣的提問法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讓他們懂得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到了三角形穩定性的實際應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中堅持“學生是教學主體”的理念,提高教師的教學責任感,改善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學效率.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創新教學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改變課堂教學方式,優化課堂提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能夠適應時代的變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