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高校規模的擴大及學生人數不斷增加,消防所面對的問題及壓力也越老越大,本文通過分析學生宿舍發生火災的原因,建立一系列的指標體系來實現對學生宿舍的火災風險評估。
關鍵詞:高校 宿舍 火災 指標
近年來,我國高校普遍擴招,校園的建設規模逐步擴大,高校的火災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校園安全和校園財產受到嚴重威脅,解決高校的消防問題迫在眉睫。高校的火災問題主要集中發在學生宿舍,所以對學生宿舍的火災風險評價有利于了解學生宿舍的安全狀況,對風險系數較高的問題及時整改,做到防范于未然。
1 、高校學生宿舍引起火災的原因
對于學生宿舍火災原因的分析很多,相關研究人員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得出以下幾種原因: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管理上的缺陷。人的不安全行為包括由于學生使用不當造成的不安全行為,比如學生使用熱得快斷電后忘記拔插頭,在宿舍內私接亂拉電線等導致失控的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包括宿舍內存在易燃易爆物而不注意管理、設備線路老化等方面的行為。管理上的缺陷包括宿舍本身的設計缺陷和監管教育缺陷。宿舍本身的設計缺陷指的是建筑物本身存在不符合消防安全標準的問題,比如安全出口量不足、消防配置數量不夠等方面的行為。而監管教育缺陷指的是相關管理部門對宿舍內的用電、消防、日常管理不到位,對學生的消防安全教育投入不足等方面的行為。
2 、高校學生宿舍火災風險評價的指標
基于從不同角度、用不同分析方法得出的關于高校學生宿舍發生火災的原因,可以建立學生宿舍風險評價體系來評估高校學生宿舍的安全狀況,得出的結果對高校的管理有重大意義,而建立評價體系,要從以下幾方面的指標來考核:
2.1 人為因素
人為因素主要體現在違規用火用電、消防安全意識這兩個方面。第一方面違規用火用電:一般來說,高校宿舍管理規定、水電管理規定等相關文件都會對水電的使用、宿舍安全進行描述,以規范學生在宿舍中的安全行為,但是在實際的管理、檢查過程中發現,絕大部分的學生宿舍存在違規使用明火、超負荷用電、私拉亂接電線、使用劣質電氣設備等問題,認為的造成宿舍的不安全狀態。第二方面消防安全意識:由于高校是火災發生的高發場所,所以自2010年1月開始實施的《高等學校消防安全管理規定》中規定,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訓成為大學生的必修課。但從近幾年發生的火災案例來看,很多學生的消防安全知識缺乏,欠缺逃生自救能力,正確的基本安全知識和逃生措施,是減少人員傷亡的關鍵。所以對人為因素情況的考核是一個評價的重點。
2.2 物的因素
物的因素包含建筑物的耐火性能、安全疏散設施、消防基礎設施、設備老化情況這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主要是對建筑物本身的性能和配備的消防設施設備進行考核,是否符合消防驗收要求,是否定期進行更新、維護等。建筑物本身的性能受到建設時間、經費等方面的影響,房齡較老的只能從設備設施方面下功夫,而新的建筑建設必須嚴格按照消防驗收要求進行建設,從房屋結構、材料使用、負載、毒害性、設施設備是否完善、數量是否齊全、是否及時維修更新等方面進行評價。
2.3 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主要從管理機制的制定和管理人員這兩個指標來考核:管理機制的制定主要是在制度上建立健全以及制度的落實情況,包括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責任制度、消防安全監管實施、火災應急響應預案,從制定上管制與約束;管理人員主要包括管理人員的素質和管理人員的培訓這兩個方面,對管理人員的培訓是有效提高素質的途徑,而在相應的崗位上,需要具備基本的素質,比如消防安全、宿舍管理、消防設備使用等知識,加強培訓,熟悉運用掌握的知識,才能在一線上做出是正確的判斷,保障師生的安全。
2.4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包括消防安全氛圍、周邊環境、自然條件。消防安全氛圍可以從校園內安全教育培訓、安全宣傳力度、消防演練頻率這幾方面的情況考核,氛圍的營造,有利于師生最大范圍內的了解、認識到消防的重要性以及在發生類似事件的時候能保護自己。周邊環境主要指的客觀存在的周邊環境情況、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周邊人員是否能在發生火災的時候及時報警搶救、消防隊的響應速度是否受到路況及其他因素影響。
2.5經濟因素
經濟因素包含經費投入和經費分配。經費投入主要從政府財政支出和學校消防建設支出這兩方面考慮,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高層建筑越來越多,國家對消防經費的投入不斷加大,而學校在擴招的形勢下也加大了這塊經費的投入,學校的投入越多,更新、增加的設備質量及數量都有所改變,更有利于消防建設。經費分配有消防設施建設更新及安全教育培訓基金兩方面,這兩塊經費的分配應該有其專門的方向,從設備和培訓的角度來使用,既保障了設備的更新、維護,又能從思想上進行引導,積極開展培訓,讓師生掌握逃生技能以及安全知識的落實。
3 、建設高校學生宿舍火災風險評價的意義
高校學生宿舍火災風險評價指標建設可以為火災風險評價提供依據,而從事火災風險評價,它的本質在于揭示在生活中可能導致產生火災的原因,以及這些原因可以引發火災的概率大小,并通過一定的標準來評價那些原因需要重點控制、重新配置、及時改造,并能評價控制的可行性、改造成本、新配置設備的有效性,從技術上和經濟上達到最優。指標體系的建立,可以說是高校消防安全的改革與優化,由事后分析轉變為事前預測預防模式,很大程度上預防了火災的發生,降低發生的概率,從而減少財產損失,保障了學校安全。同時,也為高校的管理人員提供科學依據,給消防監控提供監督指導,制定出合理的改善方案,從源頭保護師生安全,構建安全文明校園。
參考文獻
1. 鐘詩穎.高校學會宿舍火災風險評價及控制研究[D].湖南,湖南科技大學
2. 徐惠益.新形勢下高校消防安全共作的思考與對策[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12):13-15.
作者簡介:韋大鳳,男,壯族,廣西南寧,1984年1月,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廣西柳州,54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