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中引入參與式教學法可將教師的授課方法與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有效統一,幫助教師掌握學生思想,設定清晰的教學目的,提高理論引導效果。參與式教學建立起立體的考評體系,拓展教學空間,體現教與學的主體性、創造性、啟發性及立體性。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效果
一、參與式教學對《基礎》教學的必要性
《基礎》課程用科學系統的知識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基礎》課程的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針對性,該課程不僅要傳播知識,還要引導大學生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來觀察世界、思考人生,以解決學生成長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和困惑。如今的大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自主意識,善于獨立思考,并希望融入集體。但由于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還在逐步成熟和完善階段,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對一些理論持懷疑態度,進一步促使其積極探索答案。參與式教學通過加強交流、促進思考的形式將《基礎》豐富的知識內容傳遞到大學生心中,并對大學生的思想進行正確引導,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還改善了教學質量。
二、參與式教學在《基礎》教學中的特點
2.1 主體性
以往的教學模式中,老師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學生則要被動的接受老師的教學內容。但在參與式教學中,老師與學生扮演的角色一樣,皆為教學環節的主體。其中老師在作為講授者的同時,還要起組織、引導、協調的作用。學生在學習中參與,同時在參與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內在需求。師生在課堂上互為主體,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學生的收獲不僅來自老師的教學內容,還來自同學的思考和分享結果,從而多角度看待問題,提升授課及學習效率。
2.2 民主性
傳統教學觀念中,教師或多或少會有居高臨下的姿態,學生會處于相對弱勢的一方。在參與式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關系,相互合作、互相尊重。教師作為傳授知識的一方,以合作者的姿態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擺脫以往發號施令、裁判的角色,深刻理解學生是教學內容的積極表現者和重要參與者。在此情況下,學生也將獲得更多的尊重,得到更大的學習自由度,不再害怕因說錯話而被嚴厲指責,解除了壓抑、被動的學習狀態,方便其自由思考。
2.3 創造性
參與式教學的基礎是互動和交往,課堂教學不再局限于傳道受業。其原因在于參與式教學的組織形式和課堂環境發生了變化,師生之間能產生思維碰撞。學生突破原有的認識結構與思維方式,能用理性去判斷,用語言去表達,用心靈去體會,使學生成為獨特的個體,培養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和價值觀念。學生的創造性被最大程度地激發。
2.4 啟發性
教師的“填鴨式”教學,使得學生自由思考的時間較少,獲得的啟發均來自于教師的闡述。在參與式教學中,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自由度去和教師、同學交流,開動腦筋、熱情探索、主動尋找問題解決之道的機會大大增加。而教師的任務是發揮其布置任務、組織活動、設計教學流程,幫助學生積極思考以得到更多的啟發。教師和學生各司其職,凸顯參與式教學的啟發性特點。
三、參與式教學應用于《基礎》的流程設計
3.1 參與準備環節
包括游戲導入與任務布置兩個方面。游戲導入即采用游戲導入教學。游戲能活躍氣氛,增加交流機會,同時游戲還可以放松學生的身心,為之后課堂內容的展開提供良好的基礎。任務布置環節是指教師將準備好的學習任務發布出去,讓學生明白課堂上要完成的具體學習任務,這是參與式教學中的核心環節。教學制定的學習任務應當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對教材進行整理和歸納,最終提煉出簡練、明確的問題,以此服務教學目標。
3.2 參與核心環節
包括明確規則與頭腦風暴兩部分。明確規則即組織、動員、設計參與式教學活動的規則。學生能在課堂上獲得理想的思考和交流空間,但這不代表學生的行為完全不受約束。在活動開展之初,教師告知學生哪些可做、哪些不可做、應當怎么做,以此保證參與教學能有序地開展,把控課堂進度,達到預期效果。頭腦風暴是指學生思考、分析問題。與傳統教學的頭腦風暴相比,參與式教學的頭腦風暴通過團隊合作來實現,每個個體都處在團隊合作的氛圍中,彼此分享、交流個人的思考成果,即合作式思考方式。該形式能激發學生的潛能,刺激學生積極思考,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
3.3 參與提升環節
包括展示分享與總結提升兩部分。展示分享是指團隊成員將自己思考的成果分享出來,并與他人的成果進交換,也包括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告訴給教師,請教師對其進行指導。教師在其中應積極引導、鼓勵學生發言,提高學生的分享積極性。總結提升是指教師對教學過程與成果進行總結評述。教師扮演著組織、協助與引導的角色。該環節要有學生與學生、團隊與團隊的互評內容,但最主要的是教師的總結發言。總結發言要指出課堂中出現的問題,表揚態度積極者,鼓勵表現欠佳者,總結內容應當具有較高的教育性和導向性,要切合教學目的,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李飛.開放性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實施與評價——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例[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5,4(5):11-12.
[2] 陳珊麗.參與式教學模式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的運用 ——以五年制"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為例[J].科技展望,2016,26(13).
[3] 張江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參與式教學方式探討--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為例[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5,(5):38-40.
[4] 張德生.參與式教學模式在高校公共選修課的應用[J].現代交際,2016,(1):216-217.
[5] 葉冬連,萬昆,曾婷,等.基于翻轉課堂的參與式教學模式師生互動效果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12):77-83.
作者簡介:葛瑞娟,女,河南商丘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