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玲
【摘 要】隨著經濟加速發展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文化創意產業也在碰蓬勃發展,對創意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遞增,對創意人才的培養也成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務。高校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應從勝任力為視角進行創意人才培養,需要高校不斷進行教學創新,以適應創意文化產業對人才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文化創意人才需求的特性,進而探討了在勝任力視角下的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模式。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模式;勝任力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創意經濟的時代,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成為這個時代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我國的創意人才培養剛剛起步,還處于初級階段,在數量、質量等方面都難以滿足創意產業的需求。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高校,面臨著各種挑戰。
一、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需求特性
1.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需求激增,創意人才缺乏
文化創意產業之間的競爭,就是創意人才的競爭。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大部分都被國外的文化產業占據,這種局面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的文化創意人才的嚴重匱乏。發達國家之所以有那么大的文化創意產業市場,與他們有充足的人才密不可分。但是,目前我國的創意人才數量不能滿足我國現有的文化創意產業市場,從而阻礙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另外,高校在培養人才方面有所欠缺,所培養出來的創意人才,缺乏創新精神,思想傳統,思維不靈活,致使我國的創意人才一直都處于嚴重匱乏的狀況。
2.信息社會的發展要求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必須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而產生,是信息時代下人才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也是創意人才綜合素質中一項重要能力。信息素養主要是對信息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的能力,做不到這些方面的要求,就無法適應信息時代下的工作與競爭。尤其是從事文化創意的人員,對信息的獲取、加工和利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對創意設計和策劃人員,更是要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否則,就難以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獲取更多的競爭優勢,就會隨時被淘汰。
3.適用性創意人才缺乏,科班培養的人才比較受青睞
文化創意產業的一些企業在招聘時,非常希望招聘到那些接受過專業院校教育的人才,因為這些人接受過系統的專業培訓,其文化創意素質比較高,技術基礎薄弱,可以通過后期培訓逐步提升,但文化創意基礎性知識不好,很難有良好的發展空間。但是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高校還沒有與創意相關的專業,只是會附屬與其他科目之下進行簡單教學。
二、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勝任力模式分析
勝任力模式,又被稱為能力素質模型,是根據企業中某一職位的具體工作職責的要求所提出來的,在完成本職工作過程中所需要的能力素養。它明確提出了要從事某一職位,必須具備什么樣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勝任這個職位,是人們進行自我提高的一種指示器。同時企業也可以根據這個模式對員工進行針對性的培訓,使員工能具備完成本職工作的能力。
三、基于勝任力模式的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1.樹立基于勝任力特征的人才培養理念
(1)建立能發揮個性特征的“自然教育”理念。自然教育就是教育要從實際出發,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就是創意,歸根結底就是彰顯個性的產業。激發自身的個性、擁有發散性思維是文化創意企業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高校在培養人才時,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個性特征,順應學生個性發展,讓其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2)建立跨界能力培養的通識教育理念。跨界能力培養就是要打破固有的教學方法和學科邊界,跳出專業的局限性,讓學生形成發散性思維,能在思想上不受學科的約束。通識教育就是在進行專業學科的教育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非專業化基礎知識、技能教育,讓學生在面對問題時,能對各種價值進行辨別,促進學生在理性與感性、科學與人文等方面協調發展,讓學生學會融會貫通,為以后從事文化創意產業奠定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技能。
2.完善適應勝任力模式的多層次系統化課程體系
(1)理論知識技能和社會實際需求相結合。首先是在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基礎上,實現相關學科的交叉性。同時開設文化知識課程,因為文化是創意的源泉,只有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才能使他們的視野更加開闊。重視對學生進行傳統創意文化的教育,才可能讓學生理解本土特色的創意。其次,要根據自身的辦學特色和創意文化產業對人才的需求特點,集中學科優勢打造出特色化、精細化的課程體系,同時要緊密聯系社會實際需求,增強課程的開放性和實用性。
(2)注重創意能力的培育。創意并非是天生的,它可以經過后天的訓練和培養而形成,高校在設計課程體系時,可以設置一些具有探索性的創意方法培訓課程,開設創意實踐課程,讓學生克服阻礙創意的因素,同時通過組織創意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進行創意時所需要的能力。
(3)重視創意態度的塑造。創意態度是隱藏在勝任力因素中最為深厚的部分,也是最具有爆發力的部分,它直接關系到了創意人才的價值取向。并且,對創意態度的培養絕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長期、反復的進行培養和改善。在專業知識技能、創意能力的傳授中潛移默化的形成,需要各個學科對其加以滲透。另外,還可以通過哲學、社會學和心理學對其加以引導。
3.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對學生進行勝任力培養,就要增強師資隊伍的創意產業勝任能力。首先,對教師進行掛職制度。掛職的主要目的就是讓教師緊隨創意文化的步伐,走在產業發展的前端,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為學生能及時把握產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其次,建立多樣化的文化交流平臺。與國外一些知名的文化創意院校進行訪問,加強學術交流。教師應定期進行進修,讓教師參與國內外創意作品的展覽,拓寬教師的文化視野,才能促進教學內容與國際接軌,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擴散。
四、結束語
通過對基于勝任力模式的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分析,我們知道對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是一項艱巨、長期性的工作,為了滿足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需求,我們應不斷進行努力和創新。
參考文獻:
[1]陳要立.基于勝任力模型的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1,08:129-133.
[2]張搏,吳筱.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下我國高校創意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大眾文藝,2016,03:242-243.
[3]趙敏祥,勵立慶,吳珺楠.高校文化創意人才培養對策——以勝任力為視角[J].中國高校科技,2015,04:48-51.
基金項目:湖南省十三五規劃一般資助課題:XJKO16BTW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