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秀霞
【摘 要】故事在繪畫教學中,能激發和培養了幼兒創作興趣和欲望,能提高幼兒的繪畫技能技巧。發展表達力、觀察力、想象力。故事在繪畫教學中能使幼兒懂得了很多道理,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良好的品格。
【關鍵詞】故事;幼兒;繪畫教學;興趣;繪畫能力;感受美;創造美;良好品格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也說過“解放孩子的手腳,給他們自由快樂的空間,讓他們大膽的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而繪畫活動正好適應了這一要求,那么我們應如何正確的引導幼兒,給幼兒提供更加寬闊的創作空間呢?
一、把經典故事引入繪畫教學中,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在多年的教學活動中,我發現幼兒除了特別喜歡繪畫外,對故事有著濃厚的興趣,無論何時何地,若提起故事,他們就特別安靜,故事以它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色彩清晰亮麗的插圖,人物特征鮮明等特點吸引著幼兒,讓幼兒百聽不厭,就這樣我常常把故事融進繪畫教學活動之中,并制定出有計劃、有目的、有策略的故事繪畫活動。
二、借助圖片展現故事內容,豐富畫面、培養幼兒繪畫能力
幼兒愛聽故事、愛看動畫片,是因為有動態的圖像、不斷變化的情節,所以用圖片展現故事內容,促進繪畫教學非常重要。因此教師要在課前準備圖片或繪制故事圖,如在中班繪畫課《美麗的蝴蝶》活動中,可借助圖片引導幼兒認識蝴蝶,并引導幼兒說出“它有圓圓的頭、細細的肚子”,“有樹葉一樣的翅膀,頭上還有兩個彎彎的細角”等特征。繪畫前請幼兒欣賞《三只蝴蝶》的故事圖。在幼兒欣賞故事圖時教師要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仔細觀察,了解圖意。如“這是什么地方”,“圖上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這幾幅圖哪里不一樣了、發生了什么事?”在幼兒講述時要幫助幼兒用恰當詞表達他們的想法,如“他們想到葉子下避避雨”,“大雨把他們翅膀淋濕了”,“他們想請花姐姐幫忙”,“它們三個是好朋友”,“太陽趕走了烏云”等。這樣幼兒不僅畫了多只蝴蝶,還畫出了花園、花姐姐、雨點、太陽、云朵等,使畫面完美豐富。從中發展和培養了幼兒表達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用故事性語言能幫助幼兒感受美、體現美、創造美
形象生動逼真的故事語言不僅幫助幼兒積累詞匯、豐富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美的情趣,讓他們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
在大班美術欣賞課《春姑娘》活動中,欣賞時提問要恰到好處,以便讓幼兒了解人物象征性特點,如在欣賞《春姑娘》時,先從觀察景物開始,可提問幼兒“這幅畫好看嗎?”,“上面都有什?”。讓幼兒說出“樹葉長出來了”、“花兒開了”、“草地綠了,高山也綠了”等,然后再觀察人物: “畫上的姐姐漂亮嗎?”,“她從哪里來?她在干什么?”,當幼兒說出她是仙女時,可進一步引導幼兒從外貌衣著了解仙女的特別處:“裙子是用葉子穿成的”,“衣服是用花朵做成的”最后讓幼兒知道“春姑娘”就是春天,是春天的象征,是春的使者。
在了解春姑娘象征性特征后,再讓幼兒自由創作《春姑娘》。教師可說:“你喜歡什么樣的春姑娘”或“你想象的春姑娘是什么樣的”。這樣幼兒不僅能畫出故事語言描述的“春姑娘”,還能畫出提著小包,穿著短裙,飄著長長小辮的“春姑娘”。這就是故事以美的語言環境讓幼兒把大自然的美和心中的美完美的結合并展現出來。
四、故事化的展示與評價
以支持、鼓勵、尊重幼兒的創造性表達為主要評價策略,積極保護和肯定幼兒想象的獨特性和豐富性,注重故事畫的拓展與延伸,讓幼兒在相互交流和相互學習中共同提高,使幼兒在多通道中永葆旺盛的創造潛力。
五、故事不但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品格,還讓幼兒懂得了很多道理
看到園內有幼兒踩踏螞蟻和蜜蜂、捕捉蝴蝶,便及時的設計了命題故事畫《勤勞的蜜蜂》、《愛惜糧食的小螞蟻》和《小狗貝貝》,以此讓他們懂得愛護小動物,同時積極應用經典故事《金斧子》、《九色鹿》、《誠實》等進行繪畫創作,希望通過繪畫培養幼兒的善心和愛心,做一個善良、誠實、勇敢的孩子。
二十幾年來,我不僅把故事滲透在繪畫教學中,還滲透在其他學科中,讓幼兒的繪畫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使幼兒懂得了很多道理,掌握了一些本領,也培養了他們一些良好的品格, 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教基【2001】20號、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教育部,2012.9.
[3]夏娟華.《早期教育》【美術版】.《故事畫創作指導》, 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