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德龍 李傳遠
【摘 要】大學生在從事短期兼職工作中,并不屬于“狹義勞動者”,他們的擇業方向、擇業目的也是迥乎不同,如何正確引導大學生進行打工兼職成為一個社會性問題。本文以東營市為調研地點,從大學生兼職打工擇業分布、打工目的、勞動維權意識以及高校相關指導等方面著手,結合實地調查,深入東營高校及相關用人單位,詳細了解東營市在校大學生打工現狀,并進而提出規范東營市大學生打工市場以及合理開展高校兼職工作指導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東營市;大學生打工;打工方向;維權意識
一、研究目的及意義
(1)通過調研,深入了解東營市大學生對于兼職工作的需求方向以及薪酬期望,與有關部門積極溝通,為求職大學生與用人單位的聯系開辟新型“綠色通道”,助力青春圓夢和企業經濟效益雙贏的良性局面。
(2)通過對調研結果的總結以及成功案例的剖析,為山東省其他地區提供良好范例。
(3)東營市的興起和發展得益于油氣資源的大規模開發,所以它的第一定位是一個“資源型城市”。但是在黃河三角洲優越的自然條件以及石油資源的不可再生等諸多因素影響下,它又必須遵循資源型城市客觀發展規律,不斷向綜合功能型城市轉化。這樣一個以石油為主導產業的城市,因其產業結構單一、穩定故短期、臨時工作并不像很多綜合功能型城市一樣“百花齊放”。故對于東營市在校大學生打工現狀調查研究,有其特殊的意義。
二、調研地區打工市場與其他地區的異同
(一)東營市區域經濟結構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
(1)經濟結構單一,經濟發展的資源約束明顯;
(2)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
(3)骨干企業規模、數量均處于發展階段,研發能力、核心科技力量不足;
(4)服務業比重不合理,種類單一,現代服務業開發力薄弱。
(二)全國大學生打工較為青睞幾所城市的經濟結構與產業布局
1.青島
(1)近五年來,青島市產業結構發展過程中,第一產業所占比重持續下滑;
(2)第二產業所占比重穩步提升,并且以重化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為發展重心;
(3)第三產業所占比重雖仍遜于第二產業,但在提供就業機會方面,第二產業已經逐漸落后于第三產業;
(4)從第三產業內部來看,傳統服務業還是占據了就業的主導地位,政府正加大力度提升新興服務業在崗位供應方面的能力。
2.昆山
(1)近十年,第一產業處于停滯狀態,并部分農用耕地轉變為工業用地;
(2)工業發展已逐步引入高新技術作為支撐,制造業機械化程度高;
(3)外資投入多、企業規模大,第二、三產業就業缺口較為明顯,流水線短期工種較多;
(4)政府鼓勵支持打工潮流的大量涌入,相關政策較為健全。
3.北京
(1)作為首都,經濟結構協調性較強,資金投入、資源供給等方面優于全國其他地市;
(2)崗位全面、技術指導方面較為完備,第二產業的規模大、工資高;
(3)服務業各個種類協調發展,比重均衡,現代服務業發展迅猛。
4.深圳
(1)經濟規模總量大、經濟質量實力厚、經濟創新能力強、經濟影響能力廣、經濟發展潛力深;
(2)高新技術分布廣、種類多,遍及第二、三產業,創新能力居于全國前列;
(3)現代化服務業林立,臨近港口,對外貿易廣泛開展,外資投入量大,產品出口率高,就業人員需求量大。
(三)對比結論
通過以上地區的經濟結構、發展規模簡單情況對照,可以對比得出:
(1)東營市經濟結構單一,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致使東營市崗位多樣性匱乏,擇業可選擇性較小;
(2)東營市服務業發展力不足,新興服務業起步晚、發展慢,從而引起這一比較適合兼職工作的行業在東營的崗位供求關系中,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3)高新技術引入較少,外資投入比重較輕,機械化現代化程度不高,由此引發在校大學生這一青少年群體對于兼職工作的挑戰性不足而感到失望,認為無法通過兼職工作擴展自己的見識與能力。
三、數據處理與問題剖析
(一)問卷投放與收回情況
本次社會調查活動共投放問卷886份,問卷覆蓋范圍遍及東營市三縣兩區。其中回收有效問卷834份,收回率達到94.1%。在問卷隨即投放過程中基本做到男女投放比例適中,各年級學生比例均衡,同時,本次調研的亮點之一在于調研對象中,居住于東營就讀于其他地市以及就讀高校位于東營地區的大學生群體兼而有之,這為本次問卷調查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提供了保障。
(二)工資待遇情況
在回收的問卷中經過統計,834份有效問卷顯示,其中386人進行過兼職工作,448人未進行過名兼職工作,而386名同學中,有82名是在其他地市進行過兼職打工。其中多數學生的工資(換算成平均每小時工資)普遍在7-10元,較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偏低,且城市發展模式以及城市本身魅力方面欠佳,這或許是大學生對于在東營地區打工熱情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大學生從事打工兼職所面臨的諸多阻力
1.獲取兼職信息途徑稂莠不齊
當下是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新聞廣告的傳播速度,遠遠超過人們的想象。根據小組調研,我們發現大學生獲取兼職的途徑多種多樣,這看似為兼職市場打開了一條光明之路,但隨著進一步深入采訪,我們了解到這種多元化的途徑并沒有為大學生打工市場帶來更大的便利,恰恰相反,很多利益熏心的人,運用營銷手段將打工招工變成了一種別樣的“傳銷”,更有甚者利用高價工資噱頭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利誘,而在打工過程中再通過指責打工者業務能力、服務態度等方面不夠規范,克扣工資。這使得很多大學生對于兼職工作敬而遠之。
2.心理預期與實際情況的差距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與用人單位存在兩對矛盾點:第一,學生大多期待從事以腦力勞動為主的工作(家教、招生宣傳等)或者中輕度體力勞動(促銷、發傳單、餐飲等)這與自身能力以及供求關系產生立巨大的偏差從而使得學生與用人單位產生對立;第二,學生大多數在其他城市就讀,對于打工酬勞有自己的心理預期,會將東營地區的酬勞與自己成長的城市作比對,一旦有了比較很容易造成心理落差,從而消極怠工,產生新的對立點。
3.家庭環境原因
東營地區以石油產業為龍頭產業,大部分家庭從事石油相關行業,就業環境穩定,這就導致很多父母對于孩子寒暑假進行兼職工作呈反對態度。在834份有效問卷中,有369份問卷顯示家庭對于自己進行兼職呈反對態度;316份問卷顯示家庭支持自己去進行兼職工作,鍛煉能力;149份問卷顯示家庭對于自己進行兼職工作呈中立態度。由此可見,支持學生進行兼職的家庭比例僅占37.8%。
4.監管力度與教育指導
根據《高等學校勤工助學管理辦法》的通知教財〔2007〕7號以及《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我們不難得出,對于大學生兼職活動,很多時候沒有具體法律法規可以強制針對雇傭關系簽訂用人協議,這便成了在校大學生最大的擔心,媒體報道的克扣、拖欠工資案例,時時刻刻都在警醒著他們,他們對于這個問題也變得越來越慎重。
同時,在調研的幾所高校中,我們通過跟高校學生在線交流以及進入校園隨機路訪等方式,了解到大多數學校設置了就業指導中心,對在校大學生的職業規劃以及人生就業指導有很大的積極作用,但是并沒有專門的講座或者指導教師是為在校大學生的兼職工作進行保駕護航。根據調研結果顯示93.6%的學生希望得到學校和社會提供相關扶持和教育指導。
(四)調研數據分析結果
根據調研數據我們不難看出,東營大學生打工現狀存在著熱度不高,供求關系不平衡等問題。這源于兩個問題,其一是內因:城市魅力不足、產業結構單一,城市服務業發展緩慢,能源主導地位暫時難以撼動;其二是外因:相關法律法規并不健全,教育指導以及市場規范不到位。這些客觀因素,嚴重左右了處于彷徨期和盲目獵奇心理極度膨脹的在校大學生,這對很多大學生帶來了兼職工作以及就業方面的誤區。
四、解決方案
根據調研,本調研小組較為詳盡的了解了東營市大學生打工現狀所存在的些許問題,通過與相關部門的專家以及高校教師交流,我們提出以下建議,希望通過我們的建議將東營市大學生打工兼職道路變得更加平坦。
向團市委尋求幫助,建議其向上級機關提議擬定規范大學生兼職市場的有關法律條文,真正將大學生打工兼職做到有法可依,并建立官方宣傳平臺,運用“互聯網+”模式,安全高效地進行兼職項目的宣傳;
實現高校聯盟、校企對接,目前的學生尋得兼職工作的途徑大多來自互聯網中的招聘信息或傳單海報,其中的中間環節會給兼職工作帶來很多不確定性,致使雇傭雙方的利益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當學校愿意承擔這份責任,牽頭與企業建立對接時,這樣的弊端便會不攻自破;
在校期間委派專人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經典案例分析以及教師幾十年積累的人生財富對于在校大學生的兼職訴求,具有積極指導意義,可以幫助他們尋覓更適合自己的方向,并學會更好地為自己維權獲益;
鼓勵學生創新思路,突破客觀“牢籠”,資源型城市的事實難以改變,那作為在校大學生的培育者,教師有必要鼓勵引導學生在不耽誤正常學業的情況下,進行創新式的兼職工作,幫助在校大學生突破思想瓶頸,更好地實現人生理想;
依靠國家政策及地方政府扶持,在創業孵化園和創業指導中心的幫助下完成自主創業,發揮青年獨特的“新思想”、“新思路”多維構架創業體系。
參考文獻:
[1]趙世麗.《淺談在校大學生打工與就業的關系》[J].科技創業月刊,2014,(8):128-129.
[2]李顯青.《東營市經濟區域結構轉型問題研究》[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0.
[3]陳楚天.《青島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協調發展研究——兼論青島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地轉移》[D].山東:中國海洋大學,2014.
作者簡介:
歐陽德龍(1995~),男,漢族,籍貫山東省濟南市,齊魯理工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團總支副書記,本科四年級。
李傳遠(1989~),男,漢族,籍貫山東省濟南市,山東技師學院電氣工程系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