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安岱
[摘要]電視劇《彭德懷元帥》真實地還原了彭德懷元帥戎馬一生,為觀眾塑造出了一個有血有肉、敢愛敢恨、敢于擔當的開國將領形象。
[關鍵詞]電視劇《彭德懷元帥》戎馬一生革命信仰
彭德懷元帥是湖南人,電視劇《彭德懷元帥》于中央電視臺一臺熱播,在星城掀起了一陣收視熱潮。老師要求我們學習先烈的英雄事跡,我是通過網絡搜索,看完了此劇。編劇以紀實性的傳記風格,粗獷而又真實地展現了彭德懷同志畢生的豐功偉績與革命生涯。故事跨越半個世紀,以彭德懷元帥的人生經歷為主線,通過實力派演員董勇的深度詮釋,真實地還原了彭德懷元帥戎馬一生,為觀眾塑造出了一個有血有肉、敢愛敢恨、敢于擔當的開國將領形象。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這是共和國開國領袖毛澤東對彭德懷元帥的客觀評價。
在歷史功過已然分明的政治清平的時代,尤其是在臨近七一建黨65周年的現今,通過文藝的形式表現彭德懷元帥的人生歷程,有著重大的意義,可以讓人銘記歷史,我們既不要忘記歷史上的功績與輝煌,也不要忘記歷史上的悲劇與苦難,尤其是那些為崇高理想信念而前仆后繼、浴血奮戰的英烈們,無論是過去還是,他們現在都是時代的主旋律,社會的正能量。
信仰改變命運
在加入共產黨之前,彭德懷是一個湘軍的團長,以驍勇善戰聞名,與師長是生死之交,個人前途可謂是順風順水的。但是,他卻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平江組織起義,隨后又與毛澤東、朱德在井岡山勝利會師。
當工農紅軍比當湘軍團長其條件和待遇都相差甚遠,他為什么要選擇一條艱苦而崎嶇的路呢?特別是在白色恐怖嚴峻時期?這讓我想起了假期里與家人一起去井岡山、瑞金、延安等的紅色之旅,還有歷史書籍上的英烈故事,我的思緒飄逆到了二十世紀早期紛亂的中國,許多年輕人拋頭顱灑熱血,不懼犧牲自己的生命來尋求中國的革新,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計個人榮辱,照亮他人的人生。他們執著追求地是一代人的信仰!
盧梭說:“沒有信仰,就沒有真正的美德。”另外一位西方哲者也說過,世上有兩種東西亙古不變,一個是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個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信仰,只要他有追求,只要他愿意。信仰是一個人的生命線,可以鑄就一個人的人生境界,也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人生軌跡。但凡一個受人仰慕的英雄,或是一個成功人士,無不皆有著堅定的信仰與人生追求。為信仰而奮斗,生命會因此變得壯麗非凡。
在電視劇《彭德懷元帥》里有一句話讓我特別感動,彭德懷說:“我彭德懷之所以要加入共產黨,是因為我相信我走的這條路是一條光明大路,我完全可以去當那個湘軍團長,每月有幾百塊的餉銀拿。可你們知道嗎?人家姓國,我們姓共,我們最大的不同就是官兵平等,絕不搞特殊。”話語間透露的不僅僅是人人平等觀念,而是一個共產黨人的畢生信念。
的確,我們來到人世間都在為著自己的信仰活著,信仰就像是懸掛在人生路上的明燈。生活在二十世紀早中期外辱內亂動蕩的中國,自身的勞苦出身彭德懷看到的是底層社會民不聊生。因為信仰,他立志要尋找到一條為勞苦大眾謀求幸福生活的路。正是對共產主義信仰,讓他走上了另一條更為光明的路。這不是自私的小我的快樂人生,也不是那些享有生活富裕之人的幸福,而是眾多勞動者和平而溫飽的生活。正是這種崇高的信仰與追求,鑄就了彭德懷元帥非凡的人生,至今讓人敬仰!
信仰不僅是戰場上高高飄揚而永不倒下的紅旗,信仰同樣是崎嶇山路上搖動不息的駝鈴。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執著于自己的理想而搖動著悅耳的駝鈴,尤其是那些小我的個人理想主義者。艱苦的環境就像是一塊試金石,檢驗著每一個人的意志。沒有堅定的所謂信仰者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更改初心。彭德懷的干兒子郭炳生英勇善戰,他自認自己天生就是當軍人的料,靠自己個人的努力,很年輕便當上了排長。長沙之戰中,他走進了一座豪華的公館,遇見了一位美麗的小姐。這次邂逅只是誘因,理想信念的缺失,他人性中的私欲得到了澎漲,他因工農紅軍其生活條件艱苦而背叛,甚至反而領著國軍攻打工農紅軍,最終落得自取滅亡的命運。
自古英雄也柔情
我常為一些細小的畫面組合所感動。一個年青的女子穿著碎花的布衣,彭德懷為她取名:劉坤模。取意是婦女中的楷模。教她識字,給予她尊重與濃濃的愛意,在決定起義之前,他將她送回老家安頓。戰爭的居無定所,讓他們夫妻不能相聚,但他卻恪守著對她的承諾,不娶也不納新人,直到知道劉坤模已經另組家庭。
老班長郭德云對彭德懷有恩,他當了營長后,沒有忘記去看望老班長;郭德云病故,他召集郭德云曾經的戰友,為其舉辦葬禮。師長周磐與他是生死之交,他曾經救過師長的命,在國民革命軍期間,得到了周磐很多的照顧,甚而有知遇之恩,對師長同樣心存感恩,但后來蔣汪搞反革命的白色恐怖,因各自的信仰不同,在革命道路上兩人分道揚鑣,彭德懷卻頂著被殺頭的風險,到周磐住處與他告別,感激周磐對他的照顧之恩。信念的追求,世界觀的存異,他們之間情誼遠遠超越了狹隘的利己關系。
在青樓中得知歌妓月月紅的身世后,讓年青的彭德懷想起了當初的瑞蓮,回家和老婆劉坤模商量籌錢兩百大洋幫月月紅贖身,老鴇故意提價叼難。他的一生最恨不講信用之人。一怒之下,招致他部下對青樓的打砸。對一個不相關的歌妓都能為之贖身,還她平和的生活,而不求回報,可見他的人格高尚。
戰爭場面恢宏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彭德懷元帥戎馬一生,身經百戰,為國家和人民立下汗馬功勛,使得侵略者聞風喪膽。1926年彭德懷率部配合葉挺攻打武昌,在平江舉行起義,創建工農紅軍第五軍;后來沖破重重阻撓上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攻打省會長沙時,領導紅三軍團以少勝多占領長沙,諸多精彩情節在電視劇中,編導演們都一一進行了展開,充分彰顯了彭德懷卓越的軍事才能。
對士兵們的關愛也是劇中的重頭戲。在戰爭最危險最激烈最關鍵的時刻,彭德懷將軍的軍事謀略、遠見膽識與指揮藝術皆無不凝聚鼓舞著士兵們的頑強意志和戰斗精神,成為這只部隊抗擊敵軍進攻圍剿的核心中樞與鐵血軍魂,其寓意也十分深邃,令人嚼昧不已。從艱苦卓絕的五次反圍剿,到驚天地泣鬼神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從誓死不屈抵御日寇的八年抗戰,到鰲兵西北橫掃敵軍的解放戰爭,戰士們英猛勇敢打退敵騎兵;新中國成立后,臨危受命帥兵抗美援朝打出國威,從銳意改革整軍肅紀,到關心國防建設打造現代鋼鐵長城……真實演繹謳歌了他有智有謀、勇往直前的大將風范與敢打敢勝的革命精神,將彭德懷充滿傳奇的戎馬一生表現的淋漓盡致。
傳遞時代正能量
編劇馬繼紅在談到此劇艱苦立項經過時,說希望能為觀眾帶來正能量。我們不難在電視劇中看到編劇的匠斧用心。在第22集里有一個劇情(蘋果事件)。戰士們把用驢換來的蘋果給彭德懷送去,當他得知士兵們沒有時,他堅決拒受。他說:“我們與國民黨軍隊最大的不同就是官兵平等。今天我吃了幾個蘋果,你們幾個縱隊司令過兩天就會心安理得跟我學,接下來就是旅長團長,再往后就是營長排長,上行下效。也許就是因為這幾個蘋果,讓我們部隊的干部和戰士的差距一點一點地拉大。”在第36集里,“換沙發風波”同樣不僅僅是真實地呈現了老一輩革命家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高尚情操,同時對當今反腐整肅給出了注解。
我是在網絡上搜索視頻,觀看完了此劇。心情難以平復。我懷念著像彭元帥這樣的英雄們,是他們對人生信仰的追求,才有了中國夢的一步一步地實現,能讓我們享受著現今平和而美好的生活。讓我明白了信仰是連接能量的通路。因為信仰的背后,必然種下兩顆重要的種子:第一顆是向善和愛的種子;第二顆是敬畏的種子。沒有這兩顆種子,做人做事就失去了約束,人生就失去了目標和方向。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生活中尤其如此。觀看完電視劇《彭德懷元帥》給予我最大的收獲,在同樣是追逐中國夢的今天,讓我明確了信仰就是井岡山上的燎原之火,信仰就是敵人屠刀之下的大力凜然;信仰就是危難時挺身而出忘卻小我奉獻他人;信仰就是攙扶老人對同志春天般熱忱;信仰就是神州號宇宙飛船上天;信仰同樣是藍天白云與人民的安居樂業。
(責任編輯:翁婷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