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可以非常簡單。它可以簡單到成為世界不同地區的溝通者,找出更具創造性的方法,將知識傳遞給像我母親一樣的人們和農民這樣的群體……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些,將來有一天,一個在農村被毒蜘蛛咬傷的少年,或許不會用火療這樣粗暴的方法來治療傷口,而是去看醫生以得到更為先進的醫療護理。”今年5月,來自湖南農家,上大學才頭一回進城的生物系博士生何江站在哈佛大學2016年畢業典禮的講臺上,成為哈佛歷史上第一位登上該講臺的中國大陸學生。在演講結尾時,他這樣說道。
“對于我這樣不冒尖的普通學生,我想我們需要的是自由成長、發現興趣、堅持選擇、家人支持與名師提攜。”今年3月,29歲的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博士后應佚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2015年“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的稱號,她也是該獎項的首位中國得主。近日,她在與中小學校長、教育專家分享人生經歷時,談到自己從小到大都不是學霸,并對教育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