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陽祥 肖麟

摘要:目的 探索及分析老年急性非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特征,旨在為臨床診療工作提供有效依據。方法 本組收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接診的患急性非食管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100例患者進行臨床研究,根據患者的年齡,將其中年齡≥60歲的老年患者50例分為研究組,其余年齡<60歲的青中年患者50例分為對照組。觀察兩組患者的病因、臨床癥狀和療效,以總結和分析其中老年患者的臨床特點。結果 研究組中因癌癥發病者顯著多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中單純黑便、低血壓等發生率與NSAIDs服用史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輸血量、再出血發生率、止血時間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與中青年急性非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相比,該疾病老年患者的病情明顯較重,治療也較為復雜,因此臨床醫師需加強判斷,及時進行針對性治療。
關鍵詞:急性非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老年;臨床特征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種上消化道疾患常見并發癥,該病起病較急,不少患者出血兇猛,具有較高的致死率。隨著我國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與社會人口老齡化速度的逐漸加快,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發病率亦在逐漸增加[1]。由于受到老年患者機體抵抗力、免疫力較差的隱血,該類型患者的病情往往較為嚴重,發病迅猛,且臨床癥狀通常不夠典型[2]。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收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間接診的患急性非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50例老年患者進行臨床研究,入選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電子胃鏡檢查確診[3];②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黑便、嘔血癥狀;③因非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導致上消化道出血者;④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根據患者的年齡,將其中年齡≥60歲的老年患者50例分為研究組,其余年齡<60歲的青中年患者50例分為對照組。對照組50例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其中年齡24~58歲,平均(42.61±10.53)歲。研究組50例患者中,男31例,女性患者19例;其中年齡60~82歲,平均(68.14±11.48)歲。兩組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比較,(P>0.05)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存在臨床可比性。
1.2方法 收集兩組患者的病史資料,主要包括年齡,性別,有無飲酒史、吸煙史,有無阿司匹林服用史,有無非甾體抗炎藥物(NSAIDs)服用史,有無高血壓、糖尿病、肝炎、心腦血管疾病等疾病等資料。同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表現、病因、實驗室檢查結果、治療、疾病轉歸情況等資料進行重點研究。
1.3統計學方法 將本組數據納入SPSS 20.0統計軟件中進行統計學分析,分別采用χ2比較法與t檢驗法對本次研究中的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進行對比分析,(P<0.05)則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的病因對比 消化性潰瘍是導致兩組患者疾病發病的主要原因,其中研究組有32例,對照組有34例,但組間對比(P>0.05)。同時,因癌癥發病研究組中共有14例,對照組僅有2例,組間對比(P<0.05)。因急性胃粘膜病變發病研究組中有1例,對照組有12例,組間對比(P<0.05)。因賁門黏膜撕裂發病者,兩組比較(P>0.05),見表1。
2.2兩組臨床癥狀對比 研究組中嘔血、黑便癥狀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中單純黑便、低血壓等發生率與NSAIDs服用史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的Hp感染對比(P>0.05),見表2。
2.3兩組的治療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確診后均采用常規內科保守方案治療,其中研究組的輸血量、再出血發生率、止血時間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住院時間對比(P>0.05),見表3。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消化性潰瘍是導致中青年與老年急性非食管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發病的主要原因,而在研究組中,癌癥是導致老年患者出現該疾病的第2原因,主要以胃癌和食管賁門癌為主,且該病因構成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4]。在對照組中,急性胃粘膜病變是導致中青年患者出現該疾病的第2原因,據分析主要因大多數中青年人群的工作壓力較大及生活不規律等因素密切相關。同時,研究組中單純黑便、低血壓等發生率與NSAIDs服用史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輸血量、再出血發生率、止血時間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臨床治療老年急性非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性消化道出血時需要注重以下內容[5-6]:①對患者的出血進行及時的控制,及時給予合理治療,酌情可采用外科手術治療;②積極治療患者的基礎疾病,并注意對患者的并發癥進行及時的控制,以降低病死率;③因該疾病老年患者的癥狀往往不夠典型,故臨床醫師需注意詳細分析老年患者的出血病因,仔細甄別,以便及時采用合理的治療方案治療。
綜上所述,與中青年急性非食管靜脈曲張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相比,該疾病老年患者的病情明顯較重,治療也較為復雜,因此臨床醫師需加強判斷,及時進行針對性治療。
參考文獻:
[1]許勤,胡乃中,劉衡,等.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風險評估的臨床研究[J].中華消化雜志,2010,30(11):828-831.
[2]《中華內科雜志》編委會,《中華消化雜志》編委會,《中華消化內鏡雜志》編委會等.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診治指南(2009,杭州)[J].中華消化雜志,2009,29(10):682-686.
[3]李偉華.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斷與治療(附140例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1,22(4):417-418.
[4]景富春,郭靜賢,賀繼東,等.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1例早期預后分析[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1,14(4):384-385.
[5]王薇,付肖巖.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J].國際消化病雜志,2014,34(5):358-360.
[6]胥賓芬.老年人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特點與胃鏡下表現[J].江西醫藥,2011,46(7):642-643.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