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銀
摘要:目的 分析中藥自擬潤膚和血湯配合西藥治療慢性濕疹的療效。方法 研究對象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慢性濕疹46例,按照治療方法差異分組。23例進入對照組,施以西藥治療;余23例施以中藥自擬潤膚和血湯配合西藥治療,進入實驗組。觀察比較療效。結果 實驗組皮疹消退時間短,治療有效率高,復發率低,組間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統計學意義。結論 慢性濕疹采用中藥自擬潤膚和血湯配合西藥治療,療效甚佳。
關鍵詞:慢性濕疹;中藥自擬潤膚和血湯;西藥;療效
慢性濕疹多對稱發病,多發于患者小腿、手足、外陰、乳房和肛門等部位,患處皮膚呈浸潤性暗紅斑,伴抓痕、丘疹、血痂、鱗屑等,局部皮膚表面粗糙,肥厚,且有程度不同的色素沉著及苔蘚樣變,患者自覺瘙癢,且癢感較明顯,病程不規則,易反復,難以痊愈?,F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慢性濕疹46例,總結中藥自擬潤膚和血湯配合西藥治療療效,分析見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慢性濕疹46例,按照治療方法差異分組。23例進入對照組,施以西藥治療,女患者共有13例,男患者共有10例,年齡17~48歲,平均年齡(32.28±0.54)歲,病程5個月~3年,平均病程(1.22±0.63)年。余23例施以中藥自擬潤膚和血湯配合西藥治療,進入實驗組,女患者共有12例,男患者共有11例,年齡17~49歲,年均年齡(32.25±0.57)歲,病程5.5個月~3年,平均病程(1.25±0.74)年。組間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可比性,不具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1.2.1對照組 咪唑斯汀1次/d,10 mg/次,口服。派瑞松外涂,2次/d。治療時間30 d。
1.2.2實驗組 ①自擬潤膚和血湯,1劑/d,成分有川芎10 g、制首烏25 g、當歸20 g、甘草10 g、白蒺藜10 g、熟地20 g、防風10 g、荊芥10 g、丹參10 g,水煎,2次共取250 ml,分早晚服用。②咪唑斯汀1次/d,10 mg/次,口服。派瑞松外涂,2次/d。治療時間30 d。
記錄兩組皮疹消退時間,評定療效,組間對比。隨訪6個月,記錄對比兩組復發情況。
1.3療效標準 無效:經過30 d治療,患者皮疹無改善,癥狀無好轉;好轉:經過30 d治療,患者皮疹有所改善,癥狀有所好轉;有效:經過30 d治療,患者皮疹基本消退,癥狀基本消失;顯效:經過30 d治療,患者皮疹消退,且癥狀消失。治療有效率=好轉+有效+顯效。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皮疹消退時間 對照組皮疹消退(22.56±3.14)d,實驗組皮疹消退(15.67±2.45)d。實驗組的時間短,組間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統計學意義。
2.2療效比較 兩組治療有效率82.61%、95.65%,實驗組較高,組間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統計學意義。對照組中,4例治療無效(17.39%),有效7例(30.43%),6例好轉(26.09%),顯效6例(26.09%)。實驗組中,1例治療無效(4.35%),有效5例(21.74%),7例好轉(30.43%),顯效10例(43.48%)。
2.3復發情況 6個月后,對照組共有復發3例,復發率13.04%;實驗組共有復發1例,復發率4.35%。實驗組的復發率低,組間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濕疹病因復雜,是由多種外因及內因引起的皮膚表皮及真皮淺層炎癥,一般考慮與變態反應相關。根據不同臨床特點及病程,將濕疹分成慢性濕疹急性濕疹和亞急性濕疹三類,急性期皮損多為丘皰疹,伴滲出傾向;慢性濕疹多由亞急性濕疹和急性濕疹不愈反復轉化形成,部分因刺激持續、輕微,發病起初便呈慢性化;慢性期多為苔蘚樣變,極易反復[1]。
咪唑斯汀為常用治療西藥,此品為新型抗組胺類藥物,具有抗過敏反應炎癥介質及抗組胺兩重作用,H1受體親和力強,可對肥大細胞組胺釋放進行抑制,并對5-脂氧合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從而抑制白三烯,對炎性細胞的浸潤起到抑制作用,達到治療濕疹、抗感染及抗過敏作用。臨床在常規應用西藥的同時,采用中藥自擬潤膚和血湯,共促療效,減少復發,縮短病程,避免藥物副反應。此病在中醫學中屬于“頑濕”、“風濕瘍”、“浸淫瘡”等,外有濕毒風邪和飲食不節,內有陰血失養、正氣虧虛和脾失健運等引起,蘊于濕邪,日久遷延而傷津耗血,肌膚失養,轉為慢性。中醫治療主張清熱涼血,除濕健脾,養血潤膚,調節身體機能,祛除病因。遵循此原則,自擬潤膚和血湯,成分有川芎、制首烏、當歸、甘草、白蒺藜、熟地、防風、荊芥、丹參,其中丹參和當歸起到活血補血作用,榮濡肌膚;防風可勝濕祛風止癢;白蒺藜、熟地和制首烏可補血滋陰[2];川芎活血行氣;荊芥理血祛風;甘草起調和作用,諸藥共用具有祛風、潤膚、和血和養血之功。
在此文中,實驗組經潤膚和血湯配合西藥治療后,皮疹消退時間(15.67±2.45)d;對照組經西藥治療后,皮疹消退時間(22.56±3.14)d,前者時間短,說明聯合治療可使皮疹快速消退。實驗組治療有效率95.65%,而對照組82.61%,前者較高,表明聯合治療療效較好,臨床有效率高。兩組治療隨訪6個月,實驗組復發率4.35%,明顯低于對照組(13.04%),表示聯合治療效果確切,可有效減少復發,促進健康。
綜上,中藥自擬潤膚和血湯配合西藥對慢性濕疹治療效果較好,療效確切。
參考文獻:
[1]李相君,王遠紅.自擬潤膚和血湯聯合咪唑斯汀治療慢性濕疹的臨床觀察[J].黑龍江中醫藥,2010,04:13.
[2]王莉,曹蒂蓮,茅婧怡,等.濕疹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進展[J].世界臨床藥物,2014,35(02):117-120.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