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玲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02
新生兒黃疸是臨床常見疾病,是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導致血腫膽紅素水平升高,鞏膜、粘膜、皮膚出現黃染的疾病。新生兒黃疸可以分為病理性與生理性兩類。早期黃疸若觀察、治療不及時,過高的游離膽紅素可通過新生兒還未發育成熟的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引發膽紅素腦病,給患兒神經系統造成損害,甚至會危及患兒生命安全。我院對黃疸患兒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效果明顯,現將具體情況作如下報告: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黃疸患兒68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女性35例,男性33例,平均出生時間(12.47±2.87)d,平均體重(3.4±0.5)kg,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護理組,每組各有患兒34例,兩組在基本資料方面無巨大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注意監測患兒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對患兒皮膚黃染程度進行評估,并對癥處理;護理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詳細記錄患兒胎齡、體重、分娩方式、母嬰血型、喂養情況、大便與尿液性質、體溫變化等,注意觀察患兒黃疸色澤情況與黃疸時間,判斷患兒黃疸是病理性還是生理性的。注意觀察患兒意識狀態、哺乳次數、精神情況等。藍光是治療新生兒黃疸的首要方法,當患兒膽紅素高于205μmol/L時可實施藍光治療,但低體重兒、早產兒發現黃疸應盡早給予治療。因新生兒免疫功能差,易感染病菌,故護理需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避免發生醫源性感染。治療期間應及時補液,糾正患兒酸中毒,并根據患兒實際情況對補液速度與內容進行調整,按時給患兒喂水、喂奶,確保患兒營養需求[1]。光療期間應確保患兒受照均勻,沒間隔2h進行1次體位更換。定期檢測患兒體溫與箱溫變化情況。應用標準的撫觸法對患兒進行科學、溫和的刺激,從患兒頭面部到胸部,然后到腹部、四肢、背部,每日上午、下午各進行一次撫觸,每個動作應重復2次-3次,每次時間在10min-15min。當患兒哭鬧、煩躁停止時即可停止撫觸。此外護理人員還應將撫觸方法向患兒親屬、母親進行傳教,以便出院后可繼續對患兒實施。對患兒家屬進行心理安慰,緩解家屬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并進行健康指導,提高家屬臨床治療配合度,確保患兒治療與護理質量。注意考慮家庭、父母與社會三方面因素對患兒成長的影響。
1.3 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兩組患者接受治療與護理后不良反應情況,記錄兩組患兒膽紅素腦病發生情況,并進行組間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 所得數據應用SPSS20.0統計,計數資料實施檢驗,應用%表示,若P<0.05說明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與膽紅素腦病發生率分別為32.53%、26.47%明顯高于護理組的14.71%與5.88%,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與膽紅素腦病發生情況
組別 例數(n) 不良反應率(%) 膽紅素腦病發生率(%)
對照組 34 11(32.53) 9(26.47)
護理組 34 5(14.71) 2(5.88)
8.8009 15.6338
p 0.0030 0.0000
3 討論
新生兒黃疸是指血液中的游離膽紅素含量較高,過高的游離膽紅素會通過未成熟的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沉著在腦細胞中引發膽紅素腦病,對神經系統造成嚴重損傷[2],引發后遺癥甚至對生命造成威脅,所以加強對新生兒黃疸早期觀察,做好生命體征監測,注意觀察患兒全身癥狀,并及時處理,可有效降低膽紅素腦病發生率。
在新生兒黃疸早期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患兒膽紅素腦病發生率。藍光照射時治療新生兒黃疸的重要方法,治療期間注重控制箱內濕度、溫度,做好消毒措施[3]。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兒情況,將頭偏向一側,避免溢乳堵塞患兒呼吸通道[4]。注意讓患兒皮膚受照均勻,生殖器官與眼部應分別用黑布與眼罩進行保護,雙手戴上手套避免抓傷。光療應選擇患兒睡眠時間,若患兒出現明顯的哭鬧、煩躁,應及時告知醫生。因為新生兒免疫功能差,因此護理人員應做好感染預防工作,各種護理操作需嚴格遵循無菌原則[5]。此外細菌毒素會促進紅細胞破壞并對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性進行抑制,從而升高血液中未結合膽紅素濃度,所以護理人員應注意患兒臍部、臂部和皮膚清潔,避免發生破損感染。同時做好保暖措施,糾正患兒酸中毒、缺氧癥狀,給予患兒足夠影響,避免高滲藥物輸注,禁止輸注肝酶抑制和可引起溶血的藥物。并根據患兒情況應用白蛋白輸注、光療、換血等措施進行治療,快速降低患兒血液中膽紅素濃度。為了促進臨床治療工作的順利開展,護理人員還應積極與患兒家屬溝通,并做好患兒家屬的心理護理工作,讓患兒家屬對新生兒黃疸、膽紅素腦病有足夠了解,認識到積極接受臨床治療的重要性,進而提升臨床療效,確保患兒健康。此次研究,護理組患兒在不良反應率與膽紅素腦病發生率方面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該結果進一步證明綜合護理干預在黃疸患兒中的應用效果。
綜上所述,新生兒黃疸若不及時接受有效治療會導致膽紅素腦病,對患兒神經功能與生命造成威脅,患兒在接受治療期間良好的護理干預能促進臨床療效提升,降低膽紅素腦病發生率與并發癥。本次研究表明對黃疸患兒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發生,降低不良反應率,護理效果明顯。
參考文獻:
趙文赫,龐文文.毯式光纖黃疸治療儀聯合茵梔黃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護理[J].護理研究,2014,(18):2260-2261.
樸利鋒.新生兒黃疸并發膽紅素腦病的臨床護理觀察[J].現代婦女(醫學前沿),2015,(5):142-143.
劉春慶.護理干預對于新生兒黃疸、缺氧缺血性腦病預后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7):171-172.
徐春華.延伸護理服務對產婦出院后新生兒黃疸的影響研究[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7,(11):56-58.
李燕.預防新生兒黃疸并發膽紅素腦病的臨床護理分析[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7,(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