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花
摘要:目的 探究常見外科創傷手術以及相應的護理措施。方法 我院選擇2014年8月~2015年8月診治的50例常見外科創傷手術患者,對其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結果 過對所選患者的創傷實施手術操作以及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患者均痊愈出院,未見有明顯后遺癥存在。結論 著現今社會的高速發展,致傷條件及因素都在快速的發生改變,也稱為主要導致人類死亡的一個因素。通過對這些患者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
關鍵詞:外科創傷;手術類型;護理措施
創傷從廣義上上是指機體受到外界一些化學性、物理性以及生物性致傷因素作用而導致的組織結構被破壞。從狹義上說創傷是指機械致傷因子破壞了機體結構的完整性。創傷是對青壯年產生危害的第一大殺手,位于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疾病之后,對人類的生命健康產生嚴重的威脅,不但關系到患者的軀體問題,同時還關系到一個社會性的問題,如心理問題、角色改變以及經濟問題[1]。我院選擇2014年8月~2015年8月診治的50例常見外科創傷手術患者,對其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選擇2014年8月~2015年8月診治的50例常見外科創傷手術患者,其中男5例,女5例;年齡為12~68歲,平均(42.1±2.6)歲;對所選患者的創傷手術類型進行分析,同時有針對性的實施護理措施。
1.2臨床表現 ①血:多種因素導致的損傷均可表現為出血癥狀,患者主要表現為瘀斑、皮膚青紫、內臟出血和血腫,嚴重時診治出現失血性休克。②能障礙:由于破壞了正常的解剖結構,出現炎癥反應及疼痛情況引起運動或者神經功能障礙?;颊呖沙霈F截癱、偏癱以及肢體畸形等。③疼痛:受到創傷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存在差異,受到嚴重的損傷同時存在休克的患者疼痛并不顯著,內臟損傷引起的疼痛,部位不確切。顱腦損傷可引起劇烈的疼痛,腹部損傷引起的胃腸穿孔,臟器破裂,可引起明顯的板狀腹及腹脹腹痛癥狀。④生命體征變化:因患者出現呼吸減慢或者淺快,脈率明顯減慢或者增寬,意識障礙,血壓下降,體溫不升或者升高等現象。
1.3方法 原則是現搶救生命,后保護功能,先重后輕,先急后緩,爭分多秒的進行,具體為:①脫離危險環境:搶救人員到達創傷現場之后,先將可能再次造成傷害的危險因素去除,幫助傷員快速的脫離危險環境,在實施搶救的同時將其快速送往醫院接受治療[2]。②解除呼吸道梗阻:應早期將口咽部內的嘔吐物、血塊、分泌物以及痰液清理干凈,運用口咽通氣管或者將下頜托起以免舌后墜,讓傷員處于側臥位,將頭部轉向一側,確保呼吸道通暢。如有必要可實施氣管切開或者氣管插管操作,運用呼吸機輔助呼吸。③處理活動性出血:對明顯的外出血進行有效控制是避免患者死亡的主要方法。最佳的緊急止血法是加壓止血法,要謹慎應用止血帶止血法。對于存在活動性出血的患者應快速運用止血鉗止血,當內臟存在大出血時應立即準備實施手術治療,隨時進入手術室接受診治。④解除氣胸引起的呼吸困難:如患者為開放性氣胸,醫護人員需要在患者呼氣末快速用厚層無菌敷料、毛巾等將傷口封閉,將其變為閉合性氣胸。當患者同時存在多根肋骨骨折時,引起反常呼吸,可用棉墊進行加壓包扎,固定胸壁。存在呼吸困難、張力性氣胸以及氣管明顯向健側移位時,應快速的在患側第2肋間隙插入存在活瓣的穿刺針進行排氣減壓;存在張力性氣胸時應盡快實施閉式引流[3]。⑤抗休克:實施抗休克的主要措施為快速進行止血,補充血容量。最好建立至少兩條靜脈輸液通道,補充有效循環血容量。創傷后運用高張鹽液進行現場以及中途急救的理想液體。如有必要可應用抗休克褲,同時實施留置導尿,對每小時尿量進行觀察。⑥傷口處理:傷口運用無菌敷料對創面進行覆蓋,用繃帶進行包扎,將外露的肌肉、骨折端、腦組織禁忌以及內臟等傷口進行回納,以免加重污染及損傷部位進入深部。⑦顱腦損傷的處理:對于存在顱腦損傷的患者,需要預防腦水腫出現,可應用甘露醇注射液、地塞米松、50%葡萄糖注射液以及甲基潑尼松等藥物進行治療,同時進行局部降溫處理,以免嘔吐物吸入呼吸道內。
2 結果
通過對所選患者的創傷實施手術操作以及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患者均痊愈出院,未見有明顯后遺癥存在。
3 護理措施
①病情觀察:密切觀察患者的瞳孔大小、神志、對光反射、面色、生命體征變化以及指端循環狀態,正確記錄所得數值,發現異常立即與上級醫生報告,同時確保輸液通暢,留置導尿。②轉運的護理:在運送過程中盡量縮短途中時間,救護車上要配備相應的搶救藥品、器材及物品,確保搶救工作連續進行。在運送傷員過程中,要依據患者的具體受傷情況選擇,患者多采取仰臥位,頜面部及顱腦上損傷時應將其偏向健側[4]。胸部損傷的患者應采取半臥位或者斜坡體位,以緩解呼吸困難癥狀。對于懷疑有脊柱損傷的患者,應由3~4人搬動,保持軀干、頭部呈直線位置, 以免導致繼發性脊柱損傷,特別是頸椎損傷的患者,不正確的搬運會引起意外死亡。運用擔架轉運時,應保證頭部在后,以便觀察傷員的表情、面色以及呼吸等變化。③加壓包扎的護理:將出血的傷口壓住,以肢體近端血管為主,之后對傷口處的敷料進行加壓,同時將體質抬高,積極控制出血。不可隨意應用止血帶,但是對于四肢大出血的血管,要應用充氣止血帶或者橡皮止血帶止血,要準確記錄應用的時間,定時松解,以免導致肢體壞死。④離斷肢體的護理:護理人員應用干凈布或者無菌包布包好患者離斷的肢體,外面套上塑料袋,放在低溫冰塊中保存,最大限度的減慢組織的細菌滋生及變性,注意不可將離斷肢體放在液體中。⑤胃腸減壓的護理:保持胃管通暢,定期對胃管進行沖洗,以免胃管受壓變彎,要牢固胃管的位置,以免其脫出。準確記錄引流液的性質和量。⑥加強基礎護理:預防并發癥出現。為患者提供一個干凈、整潔的病房環境,創傷患者多由于疼痛不會翻身,在對病情進行查看時,容易受壓出現壓瘡,這時應對受壓部位進行按摩和翻身。
4 結論
對于受到創傷的患者來說,要密切注意其生命體征變化,例如瞳孔、神志、胸部及腹部情況,同時觀察肢體的活動情況,對于懷疑有復合傷的患者應立即向上級醫生報告。通過對患者實施良好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出現并發癥及死亡的幾率。
參考文獻:
[1]周炎,瞿新叢,易成臘,等.髖臼后壁骨折伴髖關節后脫位診療失誤及并發癥分析[J].創傷外科雜志,2013,24(03):148-149.
[2]倪俊,顧海峰,許獻榮,等.燒傷外科患者再手術原因分析與預防[J].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12,30(05):976-977.
[3]羅磊.兒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療失誤致骨化性肌炎13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6(01):524-526.
[4]王云清,汪明星,李華,等.醫源性失誤致后路腰椎融合固定療效不佳原因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48(30):694-695.
編輯/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