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杰 毛智慧
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在多種原因作用下而出現的慢性腎臟結構以及功能障礙,隨著病情的發展,該疾病會不斷惡化直至腎功能完全衰竭,采取早期有效的干預措施,可有效預防疾病的惡化[1]。慢性腎臟病的病程長,預后差,多需反復住院治療[2]。因此,將舒適護理模式應用于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護理過程中,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55例患者均為住院患者,均確診為慢性腎臟病(據病史、癥狀、體征、腎功能、雙腎B超等確診),其中男28例,女27例,年齡28~72歲。原發疾病:慢性腎小球腎炎25例,糖尿病腎病15,高血壓性腎病8例,多囊腎病7例,住院期間給予舒適護理,55例患者病情好轉出院。
2 護理措施
2.1生理舒適護理
2.1.1環境舒適護理 保持病房環境安靜整潔,空氣新鮮,光線柔和,條件舒適,溫濕度適宜,地板清潔、干燥、防滑;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以及病情等,合理安排患者床位,根據季節適當調整被褥、衣物,保持床單整潔,消除引起患者不適的各種因素;護理人員要衣帽整潔,態度和藹可親,介紹病區及病房環境,消除陌生感;護理操作時盡量集中進行,并做到“四輕”,減少對患者的干擾,保證睡眠,從而為患者營造舒適的住院環境。
2.1.2休息與活動 休息與活動的量視病情而定,病情較重或心力衰竭者,應絕對臥床休息,并提供安靜的休息環境,協助患者做好各項生活護理,促進患者舒適;能起床活動的患者,應鼓勵其適當活動,活動時要有人陪伴,以舒適、不難受為標準;長期臥床的患者應指導或幫助其進行適當的床上活動,指導其家屬定時為患者進行被動的肢體活動,避免發生靜脈血栓或肌肉萎縮。
2.1.3皮膚舒適護理 因代謝產物的儲留導致皮膚搔癢是尿毒癥患者的常見癥狀之一,發生率約為35.6%[3]。長期的皮膚搔癢會影響患者睡眠質量,使患者出現精神緊張、脾氣暴躁等不良情緒,造成患者不舒適。故應避免皮膚過于干燥,以溫和的肥皂或淋浴液清潔皮膚,洗后涂上潤膚霜,并指導其穿棉質、寬松的內衣、內褲,減輕患者不舒適的感覺。指導患者修剪指甲,以防皮膚瘙癢是抓破皮膚,造成感染。水腫較重的患者應注意衣著柔軟、寬松,皮膚清潔時勿過分用力,避免損傷皮膚;囑患者經常變換體位,防止發生壓瘡,同時抬高水腫部位;嚴重水腫者應避免肌注,可采用靜脈途徑保證藥物準確及時地輸入。
2.1.4口腔舒適護理 消化道癥狀是慢性腎臟病患者常見的早期表現,出現惡心、嘔吐、腹瀉、口中有氨味、舌和口腔黏膜潰瘍等癥狀。應分情況進行相應的護理:對于嘔吐、腹瀉頻繁的患者應注意水、電解質紊亂,出現癥狀時及時通知醫生;對于呼吸有氨味和口腔黏膜潰瘍者,應做好口腔護理,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拭口腔并協助其漱口,飯前餐后漱口,保證口腔的清潔濕潤,能自理的患者,鼓勵早晚刷牙,保持口腔清潔衛生,滿足患者生理舒適的需求。
2.2心理舒適護理 慢性腎臟病因其治療困難,病程長,易反復發作,給患者及家人帶來及大的心理及經濟負擔,患者會出現抑郁、恐懼、焦慮、悲觀等,甚至對生活喪失信心。因此,心理護理尤為重要。護士應給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熱情主動地與患者溝通,傾聽患者的講述,耐心解答問題,幫助其正確認識疾病,克服恐懼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激發對生命的留戀和對家庭、社會、子女的責任感,做好同疾病長期斗爭的心理準備。在病房中適時播放一些輕音樂,使患者心情舒緩,避免不良情緒。營造良好的修養環境,保持病房內衛生、整潔,并可適當擺放綠色植物,讓患者保持愉悅的心情接受治療[4]。
2.3社會舒適護理 慢性腎臟病使患者身心承受巨大的痛苦,家人、朋友、社會的支持是患者的重要保障。要積極主動與患者家人、朋友、單位溝通,多陪伴患者,給患者提供情感上、經濟上和生活上的支持,緩解患者的精神壓力,提高生活質量,滿足患者對愛的要求及歸屬感,利于身體康復,促進患者回歸社會。
2.4靈性的舒適護理 靈性舒適主要是指精神信仰所帶來的舒適感。信仰是人們獲取力量的源泉之一,是一個人的生活原則和人生道路方向,是對人們的生活和情緒起到決定作用的基礎。信仰的追求,能夠讓人在變化的環境中擁有無限的力量,緩解心靈上的創傷和憤怒,讓人的心靈得到平靜。因此,要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和文化需求,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及個人信仰,給予個性化飲食及病室,使患者對醫護人員產生信任感,以積極配合治療,提高社會和靈性的舒適度。
2.5健康教育
2.5.1疾病知識指導 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慢性腎臟病的基本知識,讓患者對自身情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指導水腫患者準確記錄每天的尿量和體重,合理控制水鈉的攝取;指導高血壓患者自我監測血壓,每天定時測量,出現反復立即就醫;嚴格遵醫囑用藥,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解熱鎮痛藥物、磺胺類藥物、氨基甙類抗生素等),不能擅自停藥或改量;注意防寒保暖,及時增減衣服,避免受涼,感冒;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室內空氣清新,不到公共場所,避免與呼吸道感染接觸;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定期復查腎功能、血清電解質等,病情變化隨診。
2.5.2飲食指導 給予患者高熱量、高維生素、優質低蛋白飲食,以魚、瘦肉、雞蛋、牛奶為主,忌豆制品、花生等植物蛋白;水腫患者嚴格限制水鈉的攝入,但需注意,使用利尿劑或伴有嘔吐、腹瀉的患者不應限制鈉鹽的攝入量;由于患者可能會出現血磷升高和血鈣下降的現象,容易造成骨質疏松,因此,應注意提高飲食中鈣的含量,降低磷的含量。另外,注意保持進食環境的舒適整潔,提供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少量多餐,改善患者食欲。
3 討論
舒適護理模式是一種整體的、個性化的、具有創造性的有效護理模式[5],舒適護理研究強調在整個護理活動中,研究患者的舒適感受,使人在生理、心理、社會、靈性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促進健康及疾病的康復[6]。在對55例慢性腎臟病患者實施舒適護理過程中,患者能夠感受到醫護人員以患者為中心的思想,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和護士的護理工作,減少和防止了慢性腎臟病的復發,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1]程書華,李爭艷.護理干預在慢性腎臟病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2,5(14):216-217.
[2]張建林,鄧艷.個案管理模式在慢性腎臟病患者護理中的實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2):150-153.
[3]俞麗敏,楊慧芳,盧秀琴.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治療尿毒癥皮膚瘙癢患者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3):25l-252.
[4]謝雪鋒,李小梅,馮凱芬.綜合護理對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不良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醫藥衛生,2015,31(17):2668-2670.
[5]李亞靜,素婷,李慧芳.舒適護理理論的臨床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6):498-499.
[6]蕭豐富.蕭氏舒適護理模式[M].第9版.臺灣:華杏出版社,1999:4.
編輯/安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