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群安 包龍 胡衡 夏婷
摘要:目的 伽瑪刀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早期老年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觀察。方法 51例早期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伽瑪刀立體定向放射治療。50%的等劑量曲線覆蓋PTV。39~44 Gy/次,10~13次,5次/w。完成治療后評估近期、遠期療效。結果 51例患者總有效率為90.0%,其中CR率為54.9%,PR率為34.3%。1、2、3年總生存率分別為90.2%、84.3%、74.5%。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別為95.0%、91.1%、88.2%。結論 無法手術或拒絕手術的老年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運用伽瑪刀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效果較好,能提高早期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
關鍵詞:早期老年非小細胞肺癌;伽瑪刀;立體定向放射治療
肺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其死亡率較高。老年患者尤其常見,而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約占肺癌的4/5[1]。手術是治療早期(Ⅰ期和Ⅱ期)非小細胞肺癌的首選方法,大部分老年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因合心肺功能障礙及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術或拒絕手術。本文分析了伽瑪刀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早期老年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5],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治療的NSCLCⅠ-Ⅱ期初治老年患者51例,年齡45~79歲,中位年齡62歲。心、肝、腎功能正常。經穿刺或支氣管鏡取得病理(鱗狀細胞癌26例,腺癌14例,大細胞癌2例,腺鱗癌4例),拒絕有創檢查經PET/CT確診5例,經頭顱MRI、胸腹部增強CT、骨掃描或PET/CT證實無縱膈淋巴結及其他臟器轉移。年齡66~88歲,中位年齡77歲。卡氏評分(KPS)均≥70分。
1.2伽瑪刀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方法 將患者調整為仰臥位并用負壓真空墊固定于附帶三維定位坐標的治療床上,進行層距均為5 mm的薄層CT定位掃描。掃描在平靜呼吸狀態下進行。掃描后將數據輸入治療計劃系統。首先確定GTV(原發腫瘤靶區體積)、CTV(臨床靶區體積)、PTV(計劃靶區體積),由放射醫師和臨床醫師共同確認GTV。GTV周邊外放5 mm為CTV,CTV邊緣外放4mm為PTV。治療計劃:用50%劑量線作為參考劑量。不做區域淋巴結的預防照射,GTV用70%~75%等劑量曲線覆蓋95%以上,PTV用50%~70%等劑量曲線覆蓋90%。放射10~13次,3~4 Gy/次,1次/d,5次/w,總劑量39~44 Gy,計劃滿意后,采用深圳奧沃公司生產的OUR-QGD型立體定向伽瑪射線全身治療系統進行治療。
1.3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腫瘤增大>25%或出現新病灶為病變進展(PD),腫瘤消退<50%或增大<25%為無變化(NR),腫瘤消退>50%為部分緩解(PR),腫瘤完全消退為完全緩解(CR),有效率為CR+PR。
1.4觀察隨訪 全程密切監控患者治療過程,及時處理早期放射癥狀。治療后3個月進行基線評估,治療后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18個月,24個月,30個月,36個月復查胸、腹部CT、肺功能、腦MR、ECT骨掃描,進行局部控制率、生存率等評估。
1.5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用(x±s)表示,腫瘤局部控制率、疾病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計算。非參數秩和檢驗方法比較放療前后患者生存質量各指標變化情況,用Log-rank法顯著性檢驗。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當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近期療效 順利完成伽瑪刀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患者數51例,1個月后進行基線評估,3個月后評價療效,其中CR18例,PR28例,NR2例,PD3例,治療有效率為90.0%,見表1。
2.2遠期療效和生存情況 對51例患者隨訪3年,其中2例患者因腦梗死亡,2例患者因原發灶復發并發縱隔淋巴結轉移死亡,3例患者因嚴重肺部感染死亡,1例患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隨訪率為96.1%。1年疾病局部控制率為95.0%,總生存率為90.2%。2年疾病局部控制率為91.1%,總生存率為84.3%。3年疾病局部控制率為88.2%,總生存率為74.5%。
3 討論
肺癌發病率逐年提高,手術是治療的首選手段,但是早期NSCLC老年患者因為身體機能較差不能耐受手術或拒絕手術。對于這部分患者,放療是另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案。既往早期NSCLC患者一般采用常規分割放療(CRT)。然而采用CRT與手術治療相比結果并不理想,常規放療的劑量無法達到真正的腫瘤根治劑量。
伽瑪刀設備的原理是利用腫瘤細胞比正常組織細胞對放射線更敏感。發出的γ射線通過幾何聚焦方式,更加精確地進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使射線集中于靶區,直接摧毀靶區內的腫瘤組織。進而使人體正常組織較小地受到照射。我院此次治療采用的分次總劑量為40Gy左右,總有效率為90.0%。1、2、3年總生存率分別為90.2%、84.3%、74.5%。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別為95.0%、91.1%、和88.2%。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經過對癥治療后均好轉,患者耐受及治療效果較好,明顯獲益。
參考文獻:
[1]錢峰.肺癌成我國惡性腫瘤首位死因[J].醫學專業半月刊,2008,10(10):27.
[2]李宏奇,夏廷毅.SBRT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進展.實用腫瘤學雜志,2012,26(1):18-23.
[3]袁智勇.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最新進展[J].中國腫瘤臨床,2011,24:1496-1500.
[4]任正婷,崔迪,任曄,等.伽瑪刀立體定向放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及生存質量分析[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12,32(6):621-625.
[5]周清華,王瑾,許峰,等.2005年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NCCN)非小細胞肺癌臨床指南[J].中國肺癌雜志,2005,8(4):332-346.
[6]王希成,莫凱嵐,楊帆,等.立體定向放射治療II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6,05:566-568.
[7]安有明,黃潤生,吳彩珍,等.立體定向放療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J].臨床肺科雜志,2008,05:577-579.
[8]朱慧.放射治療對小細胞肺癌預后的影響[D].北京協和醫學院,2011.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