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捷靈
摘要:我國精神病衛生立法工作將精神病患者強制送診的主體分為監護人、近親屬及公安機關三部分,而強制住院治療的決定權則賦予了精神病執業醫師。這一規定既有相當的合理性,也存在一些不甚完善之處。本文通過分析精神病患者強制送診以及強制住院治療的負責主體,探討了精神病患者主體問題的合理性及正當性,致力于在兼顧患者個人權益及公眾社會利益的同時,實現對于精神病患者的合理送診與治療。
關鍵詞:精神病患者;強制送診;住院治療;主體
精神病作為一類特殊的疾病,既與患者個人的身心健康有關,還關系到廣大社會公眾的人身安全[1],因此,科學合理地實施精神患者強制送診與治療工作,是一項兼具個體性及社會性的問題[2]。最近幾年,媒體紛紛曝光“被精神病”事件,嚴重損害了患者的基本權益,也暴露出精神患者送診與治療工作存在的問題。就“被精神病”的發生原因來講,此問題與強制送診、主體職責密不可分,若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以主體問題作為切入點。
1 精神病患者強制送診的主體與職責
1.1送診主體 2012年我國與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上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并于2013年5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對精神病患者送診的主體作出了規定,將主體分為監護人、近親屬、公安機關三大類,未曾提及“患者同意”這一內容,認為即使患者提出拒絕送診的要求,三大主體也可強制將其送診。部分研究者認為,與患者有親近關系的監護人及近親屬也不可作為強制送診的主體,否則患者可能會因為自身的利益與親屬發生沖突,致使自身權益受到其親屬的惡意損傷[3]?;颊咭詾椋瑢⒕癫』颊邚娭扑驮\同時具有行政行為以及民事行為的特點,監護人或近親屬將其強制送診既是對監護權利的落實,也是對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救助,不可以剝奪此類主體的主體權利。
1.2主體職責 精神患者強制送診主體的職責這一問題,精神衛生法認為監護人與近親屬必須將已經發生或者將要發生損害自身健康與公眾安全、擾亂社會秩序等行為的患者送診,而公安機關則應當將存在嚴重危害個人及公眾安全行為的患者送診[4]。這一規定對主體職責做出了劃分,即:情節嚴重者當由公安機關負責,情節較輕者需由監護人與近親屬負責,對相關的主體進行了相當清晰的責任劃分,非常值得贊賞。但是,強制送診為行政即是強制事件,其條件具有多重性,不能簡單地將情節較輕這一條件加諸于患者監護人與近親屬,否則會出現公安機關不履行職責的嫌疑。而且,僅將情節嚴重這一條件歸為公安機關管轄,不利于及時消除精神患者可能出現的社會危害,所以,還應當充分了解精神患者的危險系數。
2 精神法實施以后遇到的問題
2.1強制入院問題 草案中關于“非自愿住院”的表述在精神法正式頒布的時候被刪除,但是筆者認為是有必要保留強制入院制度的。具有嚴重精神障礙的患者可能無法正確認知以及客觀地判斷自身情感、意志行為以及感知覺等,也無法正常地控制自己的行為。我國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過一組數據,我國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數約有一億人,其中有1600萬患者是重癥患者。這個數據在近年來還在持續增長,屢有精神患者傷害他人或者自己的事件發生。強制住院一方面來說是為了對公共安全進行保護。
對于我國新出臺的精神衛生法,有觀點認為它使用“非自愿住院的危險性原則”取代原來的判定精神病的“自知力標準”是一個很大的貢獻。根據這個原則精神障礙患者除非達到了危險性程度,都可以拒絕住院。貢獻第二點是,患者因為自身有危險會對他人安全造成危害而住院以后,患者或監護人可以請求進行二次鑒定診斷。這條修改的意義在于避免濫用精神病收治制度,換句話說減少了“精神病”問題的出現。第三點貢獻是,患者自身被賦予了權利,在覺得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當然也有觀點認為“被精神病”就是這部法律中存在的最大的缺陷。如:患者和監護人的利益沖突依然存在,例如監護人不被患者所信任甚至做出了對患者權益有所侵害的事情,醫療機構不會去進行調查,監護人依然可以作為患者的代表做出醫療決策。
2.2配套制度建設問題 在頒布了精神衛生法以后修改了草案的一部分內容,在精神病患者的救治管理制度上增加了兩點,都是規制中急需的。同時與國際的接軌程度也越來越高,《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中防治精神衛生的辦法是以社區為單位進行的,但是對于如何配備專業人才和物質資源方面還有很大空缺,行業標準也不夠完善。
3 精神衛生法能否實現預期的目的
我國的立法已經走入了一個奇怪的循環中,我們擁有非常先進和超前的立法目的以及相關制度,實現了與國際法制的高度接軌,這是法律移植所帶來的優勢,但是法律制度在建立之后落地執行卻非常困難,因為沒有結合中國國情和實際情況,很多法律文件雖然生效,但是沒有相關制度的落實,就像《精神衛生法》一樣,在先進性上甚至超過了歐美發達國家。
《精神衛生法》具有明顯的法律移植痕跡,但是在移植的時候也要關注和我國的現實情況是否一致,如果法律制度在廣大人民的正常生活中很難使用、執行,不符合民眾的長遠利益和需求,那么先進性再高也沒有什么作用。對于《精神衛生法》來說,出現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以下三個方面:①我國目前存在很大的誠信缺失,經常會出現欺詐事件等,哪怕是政府這種公共管理實務的主導者都可能得不到信任,精神病醫院作為負責診治精神病患者的主體也有這種情況存在,在這種不信任的情況下制定和修改的《精神衛生法》,會想盡辦法堵住法律中的空子,是不信任的產物;②《精神衛生法》是以“被精神病”現象作為重點進行規制的,雖然所說是“維護精神障礙患者的合法權益”,但是它其實是對正常人進行保護的法律;③雖然《精神衛生法》規制的“被精神病”的現象是大家關心的,但是卻并沒有明確規定政府的職責,長期存在正常人強制接受治療而真正的精神病患者卻沒有接收到足夠的求助??傮w來說我國的精神衛生工作還是困難重重,立法和實施方面更是有很多不足,這些還需要我們去一一解決和完善的。
4 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精神衛生法》對于精神患者或疑似精神患者強制送診、強制住院治療的主體、主體職責所作出的規定均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在某些程度上保護患者自身及社會公眾的權益。但是,在強制住院治療的主體職責方面,立法不能單純地賦予執業醫師以過高的決定權,否則會威脅到患者的權益,而立法也不能走入推崇相關負責部門決定說的極端,不然必定有罔顧精神病醫療衛生知識的嫌疑。
參考文獻:
[1]盧建平.中國精神疾病患者強制醫療問題研究[J].犯罪學論叢,2008,00:462-490.
[2]邢克波,邱新.精神病患者強制送診問題研究[J].廣東社會科學,2012,03:240-246.
[3]唐忠民,陳紹輝.論精神患者強制醫療程序之完善—以人身自由保障為視角[J].河北法學,2014,10:22-29.
[4]馮林林.簡析我國精神病患者強制住院的強制主體[J].中國當代醫藥,2010,23:121-122.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