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韜 邱小鷹 陳紅 楊明秀 黃廣蘇 高文


腦卒中后繼發性癲癇(post stoke pilepsy,PSE)是神經內科普遍的癲癇類型,臨床上尤以中老年患者最為常見。該類患者大多需長期應用抗癲癇藥物治療,半數以上患者通過單藥治療可得到滿意控制。奧卡西平是一種新型抗癲癇藥物,2004年美國FDA推薦其作為治療癲癇的一線用藥,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與較低的不良反應[1],近年來國內逐漸開始使用。本文對比了奧卡西平和卡馬西平在PSE患者的療效與不良反應,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3月~2013年12月就診于柳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門診資料完整的PSE的患者85例,奧卡西平組41例,卡馬西平組44例。腦卒診斷參照中國第4屆腦血管病會議所制定的標準,并有CT或MRI等影像學資料支持,癲癇診斷對照國際抗癲癇聯盟所提出的相關標準。治療過程均獲得患者或家屬的知情同意。奧卡西平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48~76歲,平均(56.2±11.6)歲;出血性腦卒中后19例,缺血性腦卒中后22例,早發性(腦卒中后2 w內)10例,遲發性(腦卒中后2 w后)31例。卡馬西平組男26例,女18例,年齡51~74歲,平均(54.7±12.3)歲;出血性腦卒中后17例,缺血性腦卒中后27例,早發性15例,遲發性29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癲癇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所有病例按腦卒后常規治療,根據病情同期控制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脂血癥等基礎疾病。奧卡西平組予奧卡西平膠囊(瑞士諾華制藥有限公司)0.15 g口服,3次/d;卡馬西平組予卡馬西平片(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0.20 g口服,2次/d。經療程4 w后,根據患者癲癇發作的次數進行劑量調整,最大劑量不超過1.20 g/d。3個月后,對于癲癇癥狀無緩解、發作頻次增高、有新的癇性發作類型出現及腦電圖背景持續惡化者,聯合多類型抗癲癇藥物替代上述單藥治療。同時在排除感染、藥物中毒、創傷等其他誘發因素情況下,仍出現較明顯不良反應的病例,則予減少給藥劑量或停止給藥。治療期間委托家屬統計患者癲癇發作頻次,通過詢問本人、體格檢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及心電圖等方式觀察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治療后12個月收集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
1.3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華醫學會癲癇治療指南擬定[2]:①完全控制:未出現任何癲癇發作;②顯效:癲癇發作頻率減少75%%~90%;③有效:癲癇發作頻率減少50%~74%;④無效:癲癇發作頻率減少<50%。總有效率=完全控制率+顯效率+有效率。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療效 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癲癇發作控制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藥物不良反應與安全性 隨訪期間卡馬西平組出現疲勞5例,頭暈2例,惡心2例,嘔吐1例,皮疹3例。奧卡西平組疲勞3例,頭暈1例,惡心1例,皮疹1例。程度均較輕,一般這些不良反應均在治療后2~3個月自行消失。卡馬西平組中出現2例肝功能異常,服用護肝藥物后緩解,而奧卡西平組未發現。奧卡西平組總不良反應率低于卡馬西平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3 討論
繼發性癲癇屬于常見的腦卒中慢性并發癥,主要引發原因為患者大腦神經元發生異常放電現象對大腦功能產生影響,主要表現為腦部神經元群異常,包括自主神經功能、意識、精神、運動以及感覺異常等,能夠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非常嚴重的不良影響。出血性卒中早發性癲癇與血腫或血液直接刺激皮層運動區、彌漫性血管痙攣、腦水腫致高顱壓及應激因素誘發癇性放電有關;梗死性卒中因早期腦組織缺血缺氧,腦水腫、顱內高壓及電解質紊亂等誘發癇性放電所致[3]。
卡馬西平是傳統的抗癲癇藥物,已經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數十年,對部分性癲癇的治療有良好控制作用,但也出現了著較大的不良反應,如現剝脫性皮炎、共濟失調、白細胞減少及頭暈、乏力等[4]。奧卡西平是卡馬西平10-酮基衍生物,其本身不具有藥物活性,主要是通過體內芳香酮降解酶的作用代謝為有活性的10-單羥基衍生物而發揮其抗癲癇作用。它不但可抑制Na+通道,而且還可抑制Ca2+通道和Cl-通道。另一優勢是與卡馬西平相比沒有肝酶誘導作用,對于細胞色素P450酶系統的影響很小,因而對的肝臟損傷不大。因其生物利用率高、蛋白結合率低、肝酶誘導作用小,所以奧卡西平療較卡馬西平更穩定[5]。
本研究結果顯示,奧卡西平單藥治療PSE患者,在初始劑量與卡馬西平相似的情況下,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卡馬西平,而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也顯著低于卡馬西平,其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奧卡西平對腦卒中后繼發性癲癇的臨床治療效果滿意,安全性較高。
參考文獻:
[1]Harden CL1,Pennell PB.Neuroendocrine consider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men and women with epilepsy[J].Lancet Neurol,2013,12(1):72-83.
[2]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癲癇病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33-145.
[3]張俊,袁虎.腦出血后繼發性癲癇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16):88-89.
[4]朱旭,何曉靜,肇麗梅.卡馬西平嚴重皮膚不良反應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學雜志,2012,47(18):1462-1464.
[5]Antunes N J,Wichert-Ana L,Coelho EB,et al.Analysis of Oxcarbazepine and the 10-Hydroxycarbazepine Enantiomers in Plasma by LC-MS/MS:Application in a Pharmacokinetic Study[J].Chirality,2013,25:897-903.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