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雪英

摘要:目的 探討超聲乳化術治療白內障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0年4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白內障患者301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治療組151例和對照組150例。治療組采取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并植入人工晶體治療;對照組采取白內障囊外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進行治療。治療一個周期后,并隊患者隨訪3個月,觀察并記錄患者術后視力恢復率、手術傷口恢復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結果 治療組與對照組在術后7d及術后1m恢復率接近P>0.05,無統計學意義。術后3m治療組的恢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患者手術傷口恢復時間在7~14d,對照組患者手術傷口恢復時間1~3個月。治療組傷口恢復時間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差異。治療組有5例患者發生并發癥(角膜水腫、前房積血),占總人數的3.31%;對照組有25例發生并發癥(角膜水腫,前房積血),占總人數的16.66%。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超聲乳化術在治療白內障方面具有術后視力恢復好,傷口恢復快及并發癥少的優點。我們應該在臨床上大力推廣并普及該技術。
關鍵詞:白內障;超聲乳化術;白內障摘除術
白內障是世界首位致盲眼病,世界范圍內51%的盲人是因白內障致盲。白內障是在各種原因作用下,引起晶狀體代謝紊亂,導致晶狀體蛋白質變性而發生渾濁[1]。此時由于光線被混濁晶狀體阻撓無法投射在視網膜上,導致視物模糊。該病多年于中老年人,且隨年齡增長發病率越高。藥物治療白內障沒有確切的療效,現處于探索研究階段。手術已成為治療白內障有效的治療手段?,F代的白內障囊外摘除術為目前常規手術,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隨著手術技術的不斷進步,超聲乳化儀器及設備的問世,超聲乳化術成為白內障的新型手術[2]?,F跟大家一起回顧下,我院開張超聲乳化術在治療白內障方面的成就。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所有入選實驗患者的診斷符合白內障的診斷。選取2010年4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白內障患者301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治療組151例和對照組150例。治療組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86例,年齡在43~65歲,其中單眼發病者95例,雙眼發病者56例;對照組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83例,年齡在45~67歲,其中單眼發病者97例,雙眼發病者5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變部位上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療組采用超聲乳化術并植入人工晶體治療。眼部麻醉后,使用超聲乳化儀,通過3~5mm大小的角膜或鞏膜切口,應用超聲波將晶狀體核粉碎,使其乳糜狀,然后連同皮質一起吸出。術畢保留晶狀體后囊膜,置入人工晶體。對照組組采用白內障囊外摘除術聯合人工晶體植入。麻醉后,做以穹窿部為基礎的結膜瓣,在角膜上方約1mm處的鞏膜長約3.2mm反眉狀隧道式切口,將穿刺刀刺入前房內,注入黏彈劑,連續環形撕囊,行水分離,使核完全脫離去前房,將切口擴大5~10mm。注水圈匙將核托出,吸出皮質,植入人工晶體。兩組均以7d為1個周期,治療1個周期。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0.5視力恢復情況,比較術后恢復時間及術后并發癥。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標準差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視力比較 治療組與對照組在術后7d及術后1m恢復率接近P>0.05,無統計學意義。術后3m治療組的恢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兩組患者手術傷口恢復時間比較 治療組患者手術傷口恢復時間在7~14d,對照組患者手術傷口恢復時間1~3個月。治療組傷口恢復時間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差異。
2.3術后并發癥比較 治療組有5例患者發生并發癥(角膜水腫、前房積血),占總人數的3.31%;對照組有25例發生并發癥(角膜水腫,前房積血),占總人數的16.66%。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白內障是一種進行性眼晶狀體渾濁病變,白內障發病因素包括吸煙、飲食、類固醇激素、長期暴露與日光以及遺傳等[3]。臨床表現為視力模糊、怕光、看事物顏色較暗或黃色,甚至復視及看事物變形等。治療白內障首選手術。白內障手術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由于最初手術技術的不成熟及器械的粗糙,以致許多患者失明[4]。如今,隨著科技力量的不斷強大,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白內障手術由白內障摘除術進化到超聲乳化術。超聲乳化技術是顯微鏡手術的重大成就,自1967年美國的KELMAN醫生發明了第一臺超聲乳化儀并用于臨床,之后,經過眾多科學家的不斷研究、改進,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已成為世界公認的、先進并成熟的手術方式[5]。
本研究中治療組151例患者采用超聲乳化術并至如人工晶體治療白內障,而對照組采用白內障摘除術聯合人工晶體植入進行治療。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視力恢復情況,傷口恢復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術后視力明顯比對照組恢復好,傷口恢復比較快,并發癥發生率也叫少。此外,超聲乳化術刀口3~5mm明顯比白內障摘除術刀口5~10mm小,術中控制度較好,安全穩定。
綜上,超聲乳化術在治療白內障方面具有術后視力恢復好,傷口恢復快及并發癥少的優點。我們應該在臨床上大力推廣并普及該技術。
參考文獻:
[1]劉奕志.微切口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發展及現狀[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0,31(6):731-735.
[2]趙鎮芳,段香星,宋亞玲,等.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與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的療效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11,11(8):1407-1408.
[3]朱清明.不同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對患者術后眼表狀態的影響[J].國際眼科雜志,2015,2:331-333.
[4]葉計芬,楊艷芳,趙青.小切口囊外白內障摘除術的臨床研究[M].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4,37(9):19-22.
[5]姚克,王瑋,吳煒,等.同軸1.8mm微切口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眼科雜志,2011,47(10):903-907.編輯/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