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華 段仰媛
摘要: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常見牙源性感染,及時診斷治療,預后一般較好。當因患者機體抵抗力降低、不合理應用抗生素、延誤治療時間等因素時會發展成重度頜面部間隙感染,產生嚴重的后果。
關鍵詞:重度頜面部間隙感染;抗生素;膿毒血癥
Analysis of 2 Cases of Severe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
WANG Shao-hua,DUAN Yang-yuan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Shandong Qingdao Development Zon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Qingdao 266404,Shandong,China)
Abstract: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s common odontogenic infection, time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 prognosis is generally good. When the body in patients with lowered immunity due to ir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delay in treatment time and other factors that may develop into severe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 resulting in serious consequences.
Key words:Severe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 Antibiotics;Sepsis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醫療衛生水平也逐漸得到提高,這種情況下,重度頜面部間隙感染導致的膿毒血癥甚至死亡的病例在臨床上很少見。我科自2009年以來收治的重度頜面間隙感染患者2例,現在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病例1 患者張某,男,49歲,因"右頜下區腫痛10余天",于2009年8月5日晚5時來我院治療。
病史:10余天前自覺右下頜后牙疼痛,在某個體診所打針消炎治療,效果欠佳,疼痛加劇,腫脹加重伴張口受限,下后牙疼痛加劇,下頜部腮腺區腫脹,皮膚呈暗紅色。近日來低熱、乏力,無咳嗽,大小便正常。
臨床檢查:神志尚清,表情淡漠。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遲鈍,眼球固定,口唇紫紺,呼吸急促,心率120次/min,脈搏細弱。身體消瘦,體溫38℃。右側面部及頜下區彌漫性腫脹,皮膚表面張力大,色暗紅。凹陷性水腫,右下頜角處可觸及波動感,張口度約1cm,口內惡臭。輔助檢查示:WBC16.4×109/L,RBC4.87×1012/L。
入院治療:入院即給予大劑量抗生素、激素,營養支持治療。30min后心跳停止,緊急心肺復蘇,氣管切開,5min后心跳恢復,30min后自主呼吸恢復,血壓回升,給予抗炎、降溫、大劑量補液,擴充血容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右下頜緊急切開后排出約60ml惡臭膿血。晚23時患者血壓逐漸下降,給予升壓,心肺復蘇,搶救無效,于晚23時40min死亡。
確診為:①感染性休克;②膿毒血癥;③右頜下間隙感染。死因:心肺功能衰竭。
1.2病例2 患者孫某,男,76歲,因左下后牙及左面部腫痛10余天,于2010年7月3日上午10時入院。
病史:10d前左下后牙腫痛,在個體診所靜滴抗炎治療,具體用藥及藥量不詳,效果欠佳,腫脹加重。有哮喘病10余年,長期服用抗哮喘藥物6余年,無藥物過敏史。
入院檢查:神志清,痛苦面容,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遲鈍,呼吸急促,脈搏84次/min,率齊。雙肺呼吸音過清,可聞及哮鳴音,未聞及干濕性啰音。雙下肢脛前及踝部呈明顯凹陷性水腫。左側面部自頰側至左耳垂及左下頜區呈彌漫性腫脹,色暗紅,皮溫高,觸痛明顯,張力高,凹陷性水腫,下頜角區觸及波動感張口度約1cm,左下第4牙叩痛重。
輔助檢查:心電圖示竇性心律,房性早搏,ST-T改變。胸透示左下肺部炎癥。曲面斷層片示左下第4根尖周密度降低影象。
入院診斷:①左面部頰間隙嚼肌間隙咽旁間隙頜下間隙感染;②膿毒血癥;③肺氣腫;④感染性休克;⑤心衰II°。
入院治療:入院后給予抗生素、激素及營養支持療法,并請心內科呼吸內科會診。下午14時行"左面部多間隙感染膿腫切開引流術",有膿血約50ml流出,腥臭。常規術后醫囑,心電監護。晚18時患者咳痰咳不出,突然窒息,面色青紫,呼吸心跳停止,小便失禁,搶救無效死亡。死因:窒息,心肺功能衰竭。
2 討論
口腔頜面間隙由于特殊構成與相互連通,感染進人間隙后很容易在其中擴散,感染多為繼發性的,常見是牙源性感染或腺源性感染。感染初期表現為蜂窩織炎,在脂肪結締組織變性壞死后則形成膿腫。化膿性炎癥可局限于一個間隙內,也可波及相鄰幾個間隙,形成彌漫性蜂窩織炎,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感染向周圍組織或器官擴散,也可通過淋巴管和血循環擴散形成敗血癥或膿毒血癥。當膿液進人氣管后也可形成吸入性肺炎,可因全身抵抗力下降形成感染性肺炎。
這2例患者均來自偏遠農村,當地經濟落后,醫療水平低下,因延誤治療時間及未對癥治療,均由牙源性感染發展為面部多間隙感染,且長期炎癥消耗,患者均身體消瘦、乏力、抵抗力差。入院時患者均有全身膿毒血癥癥狀,有初期感染性休克癥狀,且原有心肺炎癥,感染發展迅速,均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
近來臨床上抗生素應用較多,多用濫用抗生素使細菌耐藥性不斷增加,且有些患者濫用口服藥,沒有選擇有效抗生素,當病情加重才就醫,延誤治療。
3 體會
在臨床上,間隙感染比較多見,在合理治療以后,大多可以快速治愈,預后較好。極少數病例,由于患者本身機體情況較差,治療不及時,以及不合理用藥等原因,造成延誤,引起多種并發癥。及時診斷,及時合理應用抗生素,及時去除病因,及時切開引流是治療頜面部多間隙感染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劉守紅,葉茂昌.口腔頜面部牙源性感染的微生物學及藥物治療[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2,04:299-302.
[2]李佳瑋,蔡協藝.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病原菌研究現狀[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3(03).
[3]馮永強,杜小銘,王津惠.頜面部間隙感染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1,13:1974-1976.
[4]黃園勇,宮童慶,蘭鳳霞,等.某校大學生口腔牙齦細菌種類調查及鏈球菌的耐藥性測定[J].現代預防醫學,2013,16:3100-3103+3106.
編輯/周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