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縣秀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059-02
1.緣起
在農村初中學校從事英語教學10余年(目前及之前的7年帶畢業班),每次批改學生作文時,就欲哭無淚苦不堪言。總的來說,學生在英語寫作中易出現的主要問題如下:1.審題不清,以至于走題。如:有篇題為"my visit to my friend's home "的作文,有的學生寫成去叔叔家做客,有的學生寫到鄉村參觀。此類不勝枚舉。2.篇章結構劃分不合理或者通篇就一段。3.內容不充實,漏掉要點。4.字數達不到要求。學生按照提示翻譯若干要點后,無支撐句,無話可說。5.語法問題。時態錯誤、句子的主謂缺失等等不一而足。其中后面4種情況在中等生中十分普遍。而且隨著年級的升替,這些中等生中不乏"墮落"為害怕英語寫作,不愿寫英語作文交白卷的"英語厭學者"。
一年又一年,蹲在畢業班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聽著一批批對英語寫作喪失興趣的孩子嘴中唱著"我是中國人,不寫外國文",看著在考場上面對英語書面表達抓耳撓腮也擠不出幾個完整句子的孩子,翻著一張張書面表達空白的試卷,改著錯誤百出的英語習作,深感我以前英語寫作教學的失敗。在 2015年的春季我下定決心在我的一畝3分地里試行以小組合作形式進行過程性寫作教學的探索實踐。因為我心中更明白那些唱著打油詩解嘲的孩子,那些交白卷的孩子心中是無限沮喪的,他們是渴望學好英語,寫好英語作文的。
2.“先破”——審視自我、分析原因
迫于寫作教學的難堪境地與嚴峻形勢,我做了一份問卷調查。(見表)
調查結果讓我憂心忡忡,反思自我——很長一段時間我采用的是結果寫作法教學,即主要由教師布置作文題目或主題材料,講授寫作方法,然后放手讓學生去寫,最后批閱。這種教學法重結果輕過程,忽視寫作過程中諸如分析寫作目的、擬提綱、學生寫作、評改和重寫等活動。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互動,學生由于缺乏寫作前的知識儲備和寫作技巧,寫作時無從下手,寫出來的文章錯誤百出,老師批改后的作文也少有學生仔細閱讀認真修改,學生寫作能力停滯不前。而較低的寫作水平已成為制約他們英語交際能力的重要因素,良好寫作習慣的缺乏已成為以后英語的持續性學習的障礙。
3.“后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探尋自己的方向
自我剖析反省后,在校圖書室我如饑似渴地翻閱學習著教育教學文獻著作。他們猶如"指路明燈"般指引我努力的方向。在此次教改的前前后后我斷斷續續地閱讀了《愛的教育》《英語教學法》《中小學外語教學與研究》《新課程標準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課堂合作學習對初中學習困難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合作學習切忌流于形式》等論著文章,作了大約3萬字左右的讀書筆記。恰逢我校正在開展"小兵教小兵"合作學習的校本實踐研究,聯系我班學情,我決定采用以小組合作形式進行過程性寫作教學,并設計了五個步驟。
(1)充分的語言鋪墊——激發動機,輸入語言,編寫提綱。
激發動機:為了激發學生寫的動機,根據寫作話題教師引入多個問題情景,盡最大可能使所寫的東西有意義,使學生產生一種表達的欲望。
輸入語言:一方面小組合作事先準備的口頭陳述相關話題內容,提高學生的語言輸入效率;另一方面迅速在小組之間進行頭腦風暴,積累一些該話題適用的語句、短語及詞匯。
編寫提綱:小組合作編寫提綱。
(2)獨立起草。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將構思的結果草擬成稿。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鼓勵學生在寫初稿時盡量放開去寫,不必過于顧及語言上的錯誤。
(3)小組討論。由小組長組織組員進行協商、交流觀點、互相修改。同伴之間充分閱讀同伴"作品",對伙伴寫作的語言、構思和素材的使用理解提出意見。而至于語法、拼寫、標點符號等問題則在后一步處理。我認為學生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會產生新的想法,從而寫出內容更加充實、結構更合理的第二稿,而教師的作用則在于牽引學生并提供適時的、必要的幫助。
4.探索實踐
歷程一:小組合作陷入瓶頸,引入評價激勵機制,促使小組合作學習可持續發展。
小組合作的過程性英語寫作教學改革進行到第三周,學生和該模式的"蜜月期"過去了,新鮮感消失了。于是乎,小組討論的積極性下降了,英語交流方式漸漸地由母語替代。小組合作陷入了瓶頸。
于是我將常規參照評價改為標準參照評價,將個人的成績與小組成績相關聯,將小組計分和小組成績作為個人成績評價的重要依據,并對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特別的獎勵。其中一項獎勵政策就是:上一周綜合成績排名前15的孩子將在周一午餐時獲得的由校食堂提供的荷包蛋一個。"重金之下必有勇夫",此舉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和參與熱情,增強了組內成員之間的合作性。除此之外,每周按照小組的積分,排名后5名的小組為前5名值日或買小禮物。小組之間的競爭也風起云涌。
歷程二:"事先準備""出事"了。
為提高課堂效率,第一個步驟中 "輸入語言"環節小組合作口頭陳述要求事先準備。然而初三復習階段教學時間緊、 任務重,學生的課業量大。班主任老師把我拉到一邊,委婉地告訴我個別家長和幾位科任老師反映我占用了學生太多的時間。當時我的心中是五味雜陳,有些許委屈,有些許迷茫,有些許無助,更多的是"草根式"探索實踐教改的心酸。我對這個教學改革能否繼續下去喪失了信心,想要放棄。
就在我陷入低谷時,我的好友兼同事給予了寒冬里暖陽般的關心和鼓勵,并且指出了一條簡單易行的解決方法——將事先準備話題素材改為課堂上小組內討論準備。由于每個話題的寫作都在復習了相應單元的基礎上,所以學生也有一些相應的儲備,當堂討論也有實效。
我校初三每次考試都是打亂了班級編考場,單人單桌,閱卷時也封閉了學生的名號,流水批閱,成績相對公正。從數據分析來看,通過實施"小組合作過程性寫作教學"策略,提高了學生的寫作主動性和積極性,英語寫作較之先前變得相對輕松,更多的學生寫出了語言地道、 邏輯清晰、 行文流暢的文章,提高了寫作能力。